莊穎
【摘 要】目的: 探究關懷護理模式對艾滋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回顧分析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88例。以隨機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予以關懷護理模式,觀察對比組間患者服藥依從性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結論: 關懷護理模式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護理效果確切。
【關鍵詞】關懷護理;艾滋病;服藥依從性
前言:
艾滋病作為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其可大量破壞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1]。故患者患有艾滋病后,人體常易感染其他疾病增加死亡率。當前,臨床常以藥物治療為主,且須終身服藥。除此之外,還需加強對患者的護理防止其感染其他疾病。常規護理對于艾滋病服藥患者的臨床效果不佳,故本文選取44例艾滋病患者,對其實施關懷護理,觀其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88例艾滋病患者,取自2016.12-2017.12期間。以隨機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觀察組年齡29-71歲,平均年齡(55.7±26.3)歲;對照組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55.9±26.1)歲。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相關事項有全面了解,系自愿參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中,存在可比性,P>0.05。(1)納入標準:納入符合《艾滋病診斷標準》;年齡>20歲;無其他合并癥患者。(2)排除標準:排除肝腎衰竭;中樞神經疾病;呼吸困難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及時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疾病成因及預防手段。觀察患者的心理動向,如出現暴躁易怒抵抗治療可予以心理疏導。為患者開展常規醫囑護理。
觀察組實施關懷護理模式。第一,心理關懷護理。患者患病后常伴隨恐懼和憂慮等心理問題,故護理人員可及時寬慰患者。如若患者對于治療和護理工作產生抵抗心理,可經由護士長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依照患者的教育背景和個性差異,為其開展獨具特色的心理護理。并在日常之中注意關注患者動向,及時給予其關懷。鼓勵患者戰勝自己,走向社會。第二,用藥關懷護理。為患者講解服藥重要性和意義,叮囑患者用藥禁忌。針對藥品名稱,用藥事項,不良反應告知患者,消除患者因不良反應產生的抗拒性。因艾滋病患者需終身服藥才可保證身體健康,故要說服患者提升用藥關注度,確保服藥依從性。第三,健康指導關懷護理。患者了解服藥注意事項準備出院時,可采用播放視頻,發放健康宣傳冊使患者及家屬了解艾滋病傳播。針對各種注意事項及禁忌予以告知,如發現異常叮囑其及時回院就醫。指導患者家屬以規范性護理模式為患者開展護理,保證患者的健康。第四,延續關懷護理。建立回訪QQ群,時刻關注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問題,并予以解答。針對心理障礙較重的患者,可叮囑其通過轉移注意力法消解心理壓力。也可教授其心理壓力疏解的方法,使其能夠保持心態平和。告知其應積極面對疾病治療及社交,使其養成積極的疾病心理。第五,生活關懷護理。叮囑患者如在公共場合需注重個人衛生,不可在人群中久留。叮囑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杜絕靜脈吸毒等不良事件。
1.3評價指標
觀察對比組間用藥依從性差異[2]。于患者出院后電話隨訪半年,觀察其用藥依從性情況。用藥依從性以按時服藥、謹遵醫囑用藥、藥物禁忌知曉度高為準。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析數據,所有計量資料通過“ ”表示,對比結果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n(%)”表示,對比采用 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數據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服藥依從性好于對照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患者得知自身病情后,常因心理壓力過大,憂思過度,恐傳染他人致使拒絕治療,服藥依從性極差。而艾滋病患者服藥依從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故提升患者服藥依從性成為臨床護理首要的任務[3]。
關懷護理模式是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的,滿足患者心理,生理,社會及精神需要的一種護理模式。關懷護理模式相對于常規護理而言,其護理內容更為豐富,更加強調患者自身訴求。本次所使用的關懷護理模式可分為五項,即心理關懷護理、用藥關懷護理、健康指導關懷護理、延續關懷護理、生活關懷護理。心理關懷護理可關注患者疾病心理,保證患者能夠積極面對治療和護理工作,提升配合度。用藥關懷護理可為患者提供醫囑用藥護理,并將用藥相關禁忌告知患者,提升患者用藥科學性。健康指導關懷護理可為患者提升健康認知,提升患者疾病護理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延續關懷護理可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護理,為患者解答日常生活疑問。生活關懷護理可提升患者健康生活認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故關懷護理應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護理之中,效果確切。李玉華[4]等人在《心理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負性情緒和服藥依從性的影響》中,針對艾滋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該種方式雖然有效,但其在實踐之中對于患者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并不高。故本人在其基礎上,以關懷護理模式試之,經證實效果理想。故建議廣大學者分行試之,觀其效果。
綜上所述,以關懷護理模式對艾滋病患者開展護理,可提升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宋曉璟, 李雁凌, 趙霞,等. 服藥訓練對提高艾滋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 2016, 16(12):864-865.
[2]董艷瓊. 心理護理結合同伴教育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服藥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24):4782-4784.
[3]韋冬英, 唐月璐, 周倩,等. 心理、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對老年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內科, 2016, 11(1):147-148.
[4]李玉華, 孫盈紅, 張宏偉. 心理護理干預對艾滋病患者負性情緒和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16, 27(7):1195-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