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絲絲
【摘 要】目的:探究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使用心理護理的效果。方法: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6.042、15.952,P<0.05)。結論:心理護理可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焦慮與抑郁情緒。
【關鍵詞】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心理護理;焦慮與抑郁;效果
引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為我國常見傳染病,具有易傳染、易反復及病程長等特點。若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未得到及時治愈,可能轉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進而發展為肝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CHB治療難度大,多遷延不愈,易導致患者心理出現沮喪、抑郁等問題,喪失治療信心,產生不遵醫囑行為。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幫助增強治療信心,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有助于患者按照醫囑進行積極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病程1~5年,平均病程(2.03±1.05)年,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34.21±2.96)歲,男21例、女19例;觀察組患者病程1~4年,平均病程(2.09±0.65)年,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34.18±3.28)歲,男22例、女18例。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①個體護理:認真聽取患者講述,了解患者病情、用藥、心理狀況、生活方式、經濟狀況等情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用安慰、勸解等方式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②焦慮及抑郁情緒護理:患者在了解自己患病后,常選擇回避方法,再加上自身對疾病知識的錯誤了解,喪失工作能力及醫療費用昂貴,從而使其出現很重的心理及精神折磨,因此,護士應注意換位思考,通過忍讓、包容及同情等態度與患者進行交流,鼓勵患者傾訴情緒,以有效疏泄其負面情緒;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通過講解治療成功病例等方法幫助患者提高信心,以使患者情緒保持放松。③家庭與社會支持:CHB傳染性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受到社會歧視,產生負面情緒,家屬應及時與其溝通,避免產生嚴重心理障礙,通過自媒體、宣傳頁等方式對社會人員普及CHB知識,糾正人們對CHB的認識,使患者得到社會支持。④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小卡片或口頭講述等形式,幫助患者了解CHB傳染途徑、疾病誘因、疾病治療方法等,使患者明白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增強治愈信心。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護理干預2個月后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護理前及護理后的焦慮、抑郁程度進行評估比較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SAS評分為(64.38±6.32)分、SDS評分為(62.35±6.05)分,觀察組SAS評分為(64.57±5.98)分、SDS評分為(62.54±5.87)分。護理后,對照組SAS評分為(59.64±5.48)分、SDS評分為(58.64±5.29)分,觀察組SAS評分為(40.32±5.29)分、SDS評分為(41.65±4.17)分。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6.042、15.952,P<0.05)。
2.2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完全依從22例(55.0%)、部分依從15例(37.5%)、不依從3例(7.5%),服藥依從性為92.5%。對照組完全依從5例(12.5%)、部分依從15例(37.5%)、不依從20例(50.0%),服藥依從性為50.0%。觀察組服藥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7.635,P<0.05)。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很滿意22例(55.0%)、較滿意15例(37.5%)、不滿意3例(7.5%),護理滿意度為92.5%。對照組很滿意15例(37.5%)、較滿意15例(37.5%)、不滿意10例(25.0%),護理滿意度為75.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01,P<0.05)。
3 討論
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產生焦慮的心理影響治療效果,過度的焦慮會讓患者過于緊張。進一步導致患者煩躁、易怒、情緒激動。從而不愿意積極主動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給治療增加了難度。隨著近幾年來的醫學研究,人們逐漸認識到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乙肝病癥的康復效果。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態的護理工作,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情況,提高患者機能,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提高乙肝疾病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中以心理護理的引入作為基點,分析其對于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6.042、15.952,P<0.05)。
4 結束語
總體來說,我院對慢性乙肝病人開展心理干預,可以明顯控制患者的病情,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生活質量等,在臨床工作中值得充分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盧燕飛,朱彩蘭.心理護理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焦慮與抑郁情緒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26-28+32.
[2]謝碧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臨床護理[A].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第二十四次全國中西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5:2.
[3]楊學紅,殷黎,楊曉倩,張騫.心理護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0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