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方案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結果: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以及空腹、餐后 2 h血糖達標率更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優質護理不僅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滿意度,也可提升患者的血糖達標率。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糖尿病;滿意度
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其對臨床護理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部分糖尿病患者采取積極的優質護理干預,旨在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用藥和治療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提升患者的預后質量。現對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隨機選擇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觀察組中男14例,女17例;患者的年齡在31~74歲,平均年齡為(51.20±3.61)歲;文化程度: 小學5例, 初中 14例,高中及以上12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16例;患者的年齡在31~74歲,平均年齡為(51.25±3.62)歲;文化程度: 小學5例, 初中 13例,高中及以上 13 例。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包括加強對糖尿病危害的宣傳,加強對患者的用藥指導,給予入院患者積極的生活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1)心理護理干預:對于部分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而言,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的逐漸延長,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發病率會呈現明顯升高的趨勢,這會使得患者出現嚴重的負性情緒,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此時應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幫助患者做好疾病控制的基礎上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首先幫助患者認識到糖尿病是可控制的,同時做好患者家屬的健康指導,幫助患者規范生活及飲食習慣。同時可向患者講解以往的成功治療案例,幫助患者樹立積極的治療信心。也可鼓勵患者與其他病友進行溝通和交流,探討糖尿病控制的有效方法,來改善患者的病情和不良的心理狀態[1]。(2)健康教育: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患者缺乏對糖尿病的正確認知。例如:部分糖尿病患者認為糖尿病并不會影響到生活,因此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用藥治療的積極性較差,該類患者存在較大并發癥發生風險。當然也有部分患者存在亂用藥現象,不僅不利于疾病治療,還容易引起其他藥物不良反應。總之加強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在進行健康宣教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進行針對性教育,務必使糖尿病患者認知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加強對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同時也需要引導患者避免亂用醫囑以外的藥物,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指導和運動指導,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血糖達標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以及空腹、餐后 2h血糖達標率更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國內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罹患糖尿病的人群也越來越多,糖尿病具有極大的危害性,然而部分患者并未認知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因此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懈怠心理,可能會增加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2-3]。
本研究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采取積極的優質護理干預,通過在傳統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治療心態,同時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減少患者的用藥盲目性,顯著提升了護理質量。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以及空腹、餐后 2 h血糖達標率更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上述結果提示對糖尿病患者采取積極的優質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血糖達標率,與劉彩霞在相關研究中的結果相近。總之,優質護理可改善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具有積極的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麗華.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 11(24):733-734.
[2]張新紅.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3):73.
[3]劉彩霞. 優質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 24(4):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