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萍
摘 ?要:生物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在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生物實踐運用能力,是一舉兩得之事。但是生物知識是對生活的高度總結,其抽象性與概念性足以讓初中生“望其項背”。因此,生物教師應該在課堂中處理好生活實踐與課程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知識,同時也能夠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
關鍵詞:初中 ?生物 ?生活化
初中生物知識復雜且多樣,學生的難以理解,讓整個課堂充滿了枯燥與乏味,針對該現象,教師需要進行有效的整改,喚起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生物課程與生活實踐緊緊聯系在一起,將高度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到生動形象的生活事物中,能夠有效地勾起學生對生物學習好奇心,從而激起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必定能夠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的生活化
在新課標的影響下,三維的課程目標成為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向的考量,讓學生的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的生活化能夠促進生活化課堂的開展。比如,教師在講授“基因遺傳”時,可以用社會熱點實現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將“試管嬰兒”引入到生物課堂中,引起學生的熱烈討論,同時也能夠增長學生的知識。
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形象思維是初中生的主要思考路徑,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瓦解抽象的生物知識。
(1)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一直被歌頌,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教師讓學生進行有效的生活實踐,將生物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實踐,走入生活,實現了最終的目標。在進行實踐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向學生講述相應的理論知識,或者采用生活化的現象為學生解釋,從而讓學生有一個準備的過程,然后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夠得心應手,不至于手足無措。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進行預習,然后在家里進行實驗,最終將實驗的成果帶到課堂之中,與其他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夠讓他們的生物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在課堂之中,有時候也會出現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實踐的學生,他們也不會服輸,總是能夠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試圖打破做實驗同學的理論,從而在教師形成兩個“陣營”,相互“爭執”。該現象的出現能夠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執著”,此時教師應該笑看他們的交流,直到他們意見統一,或者是暫停“戰局”繼續找證據。實踐教學的方式往往會帶來各種爭議,但是正是因為爭議的到來,才讓我們看到生物課堂的生機,看到學生們因為生物知識各執一詞的狀態,這也是積極與獨特的學習表現。
(2)體驗教學,強化學生感知能力
在生物學科中,有很多知識不能通過口述的方式進行表達,那么教師可以選擇體驗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感知,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夠讓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活潑。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是帶領學生走入我們的生活中,而不是簡單地在課堂中創設情境。
例如,教師在講解昆蟲的生殖與發育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戶外教學,由教師帶領學生走入大自然,讓學生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各種昆蟲的身體構造,以及他們保護卵和發育的過程。如蜻蜓在產卵的時候,會通過點水的方式,將卵放在水下,因為蜻蜓的受精卵要在水中才能孵化,它的幼蟲叫水蠆,在水中生活一段時間后,便沿水生植物的枝條爬出水面,變成了展翅飛翔的蜻蜓。
三、教學評價的生活化
在初中階段,學生依舊會以教師的話語為標準,“服從”于教師的“權威”。因此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滲透生活化的因素,能夠引導學生進行生物生活化的學習,從而將生物知識反饋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團隊意識以及動手能力,讓學生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學“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的課程時,學生的探究過程,拍攝的照片,找尋的資料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同時在實踐活動的時候,也可以將生活化進行滲透,比如:“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對我們身體的影響”這是關乎學生自身發展的生活化作業,必定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與好奇,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在課堂中應該靈活地運用教學模式,結合教材的內容,灌入生活化的元素,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效率。只要我們多從生活中去發現與提煉生物知識,必定能夠讓課堂重喚生機,為學生帶來別具一格的體驗。生物教學實踐在生活的浸染下,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壇”,為學生帶來親切的感受,既能夠提升學習質量,也能夠吸引學生喜歡生物知識,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薛強.生活化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170.
[2]周春莉.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