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
【摘 要】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病人及家屬對住院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精神科開放病房入住的病人也越來越多,但由于病房環境的特殊原因,病人外出不歸或不按時返院、不規則服藥情況也較多;受精神癥狀的影響,病人容易發生自傷、傷人、毀物、吞食異物、沖動、消極、自殺等意外;同時,每位病人都有家屬陪伴,家屬攜帶物品復雜,也為病人發生不安全行為創造了條件,屬于高風險科室。這些不安全隱患影響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精神上的疾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積極開展精神病癥的治療和護理,也顯得尤為重要。古交礦區總醫院屯蘭分院精神科近年來對收治的精神病科住院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對患者心理變化進行分析,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現進行回顧分析,并將情況報道如下。
1 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做好安全預見性護理
1.1 護士保持高度的風險意識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加強護士法律意識和安全知識教育。定期組織護士分析不安全隱患,共同找出避免和控制不安全的辦法。護士長排班時注意人員的搭配,并要求護士堅守崗位,加強責任感,多巡視病房,深入床旁,了解不同病人的期望和觀點,并設法給予滿足,對病人實施個體護理。這種個體護理的實施給予病人尊重,同時降低了護理風險。同時,注意重點病人的安全,并指導護士對重點病人的安全風險進行預見性判斷。加強管理,完善安全措施。病人的活動區域、病房內、家屬攜帶物品均應進行安全檢查,要求家屬24小時陪護?;颊咴陝硬话?、精神紊亂更應引起重視。對病人要有愛心、耐心,必要時遵醫囑給予保護性約束。有外跑或嚴重沖動、傷人的病人可建議家屬轉封閉病房治療。幫助家屬克服對封閉病房存在的種種顧慮。病人外出檢查、治療購物等一定要有家屬陪同并經醫生允許后在病歷上簽字,由醫生、護士向家屬交代院外注意事項及留下聯系方式,以便隨時取得聯系.
1.2 加強患者的行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 每周一次針對病人的健康教育講座,指導病人如何正確面對壓力、緊張、恐懼、和無助感。教會病人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保持樂觀情緒、及正確處理不良生活事件的技巧,增強病人的自制力;對病人存在的不遵醫行為如(不按時返院、不規則服藥等)給予說服教育或一定的彈性管理,對說服無效或不遵從者建議轉入封閉病房,以保證治療的正常進行及病人的安全;加強文娛活動的開展和圖書室、健身房、電子閱覽室的開放和活動指導,分散病人的注意力,限制其不安全行為。
1.3 深化與家屬的訪談,架起和家屬信息交流的實體鏈接。護士長帶領責任護士與家屬進行溝通,進一步收集病人的資料,可從家屬口中獲取病人可能出現的不安全信息,更精確地評估病人的危險因素,為實施個性化安全護理提供依據;對家屬中出現的不正確的與病人溝通的行為給予及時指導,對家屬中存在的對病人實施的家庭護理誤區給予及時指導;定期組織家屬關于治療用藥知識、安全知識講座,通過和家屬在情感上、知識上的長期互動,得到家屬配合和信賴,保障了家屬對病人的安全監控。
1.4 注重病人感受,倡導人文關懷。護士幫助病人正確認識疾病,克服自卑心理;對病人的精神癥狀實行保護性醫療制度,不隨意在其同事、親屬、同學、領導等面前泄露病人疾病隱私;關心病人感受,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盡可能為病人解決實際問題或滿足病人的正當需求;采取激勵法來調動病人的正性情緒,并在病友中建立情感互助小組;對有一定特長的病人,可組織其為其它病人或工作人員開展諸如養花、養魚知識、電腦操作小技巧、烹飪小常識等小講座,讓病人能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并從中得到快樂心情。
2 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
保證夜班人數和充足的休息,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提高服務質量。對新畢業、實習護士及試用期護士加強管理,做好崗前培訓工作,規范護士行為,對護理技術操作及護理文件的書寫進行經常性檢查。節假日、雙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勞時間,均加強監督和管理。加強“三基”培訓,把“三基”培訓貫穿到日常工作中。
3 建立并落實風險管理告知制度
在目前醫療糾紛中,絕大多數糾紛不屬于醫療過失,而是部分民眾對醫療風險不認識、不承擔的反映。精神科護士在實際工作中要將危險物品(如刀、剪、玻璃杯、火柴、褲帶等)、精神科藥物的不良反應及一些治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告知患者和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護理風險告知制度,維護患者知情同意權,對家屬陪住及不遵從護囑的行為實施簽字認可制度,使護患雙方共同承擔起生命和健康的風險,建立抵御風險的共同體。
4 結束語
以往對精神病患者多采取封閉式管理,既不夠人性化,效果也不一定好。目前在不少大型??漆t院,除特殊患者外(如老年癡呆癥患者等),開放式病房已成為主流管理方式。與此同時,患者的安全管理也面臨著新的課題,我們希望通過強化醫院管理、規范醫療診治方案、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等手段加以解決。臨床實踐中,通過精神檢查可知,其實很多的患者都需要進行精神上的護理治療和心理干預。只是多數患者沒有轉入精神科進行??浦委?,只是在其他科室進行了處理而已。有文獻報道,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出現精神障礙。而臨床收治的精神科患者以器質性精神障礙、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焦慮障礙及抑郁障礙等最為常見。這方面的研究,國內外學者認識是基本趨同。在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要結合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進行,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在護理期間,根據患者心理情緒變化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一切影響患者康復的因素,如患者因素、護理人員自身因素、醫院環境、設備因素、組織管理因素等都可能成為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精神科護理的對象為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各種意外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但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護理風險事件是可以減少甚至避免的。對護理人員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加強制度的管理,通過推行護士風險教育和強化風險管理的落實,不僅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加強護理人員自覺學習和掌握風險處理方案的主動性,更可以增加護理人員抗風險能力,能有效地減少了護理風險的發生。
護理風險管理是醫院風險管理的一部分,只有在全面建立醫院風險管理的基礎上,護理風險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尤其在精神科,有些風險事件雖然發生在護理工作中,但風險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護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如后勤保障支持系統工作失誤等原因造成。因此,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必須與醫院風險管理同步和協調發展,醫院才能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繆薇菁.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9(9):831.
[2]冒才英,金婉薇,康健華.精神科護患沖突的產生因素與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