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輝
【摘 要】敘事護理是近年國際護理領域出現的一種新的護理方法,但目前國內很少有此類的報道。為促進本院敘事護理的開展,本文將敘事護理如何在臨床中運用進行探討,旨在探索護理新方法的同時,進一步推廣敘事護理的開展。
敘事在90年代即進入了護理領域,但20世紀前對其研究極少,目前,國外學者對敘事護理已有相應的研究,旨在通過敘事護理臨床干預,改善患者情緒體驗、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和諧護患關系等。目前整體護理已經成為護理的核心內容,要求護理人員要關注患者“身體-心理-社會-精神”四個方面的內容。敘事護理可以深入了解患者整個生活狀態,從中透露出患者四個方面的需求,指導護理工作的進行,可進一步推進整體護理的開展。
1 敘事護理的定義
敘事研究者們認為,當個人敘說自己的經驗故事時,其實也重新體驗和梳理自己的生命歷程,個人的情感、目標、需要與價值都會得到體現,個人的生活與行動也會重新被賦予意義。敘事護理是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故事傾聽、吸收,幫助患者實現生活、疾病故事意義重構,并發現護理要點,繼而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護理實踐[1]。
2 敘事護理臨床實施
2.1 敘事護理培訓
敘事護理不是單純讓護士傾聽患者的故事,是讓護理人員通過敘事的過程主動進入患者的世界,關注患者故事背后的正向功能,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積極的疾病觀、生活觀,同時給予正向回饋,因此熟練地掌握敘事溝通技巧尤為重要。臨床護理人員正是缺乏相應的敏感性和回應技巧,導致其缺乏敘事的提問技能等,無法實施敘事護理的真正內容。分析患者故事的過程是護士增長臨床知識和智慧的過程,包括患者敘事方式、內容、敘述時心情及原因等,全面總結觀點、情感及問題所在,制定護理方案。敘事護理培訓應該包括敘事護理概念及意義,敘事護理技巧及方法,敘事分析總結方法,如何指導敘事護理方案等內容.
2.2 敘事護理人員、時間、場所安排由于國內醫療體制的限制,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的時間被臨床治療所占用,有研究顯示[2]:75%的護士認為護患溝通時間偏少,阻礙了護患關系的發展。但是患者敘述自己的故事就是敘事護理最基本的前提,且需要大量充足的時間給予患者發揮,因此,敘事護理需要設置專人護理,并有團隊的支撐,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實施敘事護理。同時提供私密的傾聽場所尤為重要.
3 敘事護理的臨床意義
3.1 敘事方法
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主要通過積極傾聽、適時回應患者的故事,使患者感覺被理解,產生深切的滿足感,釋放心里的負性情緒,使患者向正性積極的方向配合診療及康復。但是在敘事過程中,護士除了講述,還可以利用書寫文字,播放音樂,欣賞照片,觀看電影等形式,多種途徑的敘事方法更能充分釋放患者的內心,也有利于護士資料的收集。
3.2 敘事護理能提高護士專業知識儲備
敘事護理除了需要護士掌握敘事相關知識理論以外,還需要護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全方位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除了開展對護士傾聽、閱讀、提問、寫作、反思技巧的培訓,護士還應該具備更多的理論知識以便適當的反饋患者的敘事中的問題,贏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促進敘事護理關系的有效開
3.3 和諧護患關系
敘事是護患聯系的紐帶,敘事護理要求護士在積極傾聽的同時適時回應患者的故事,當患者感覺被理解時便會產生深切的滿足感,從而促進護患良好情感的建立,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但是在敘事過程中,護士對患者的情感認同要把握好尺度,以免卷入患者的情感中造成自身情感疲倦或同情衰竭等。
3.4 敘事護理是整體護理的基礎
筆者認為,整體護理關注患者“身體-心理-社會-精神”的全面需求的前提是要充分認識了解患者的經歷與體驗。只有真正深入了解了患者的整個生活狀態,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地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敘事護理是整體護理過程中的基礎,傾聽患者敘事是必由之徑,因此,敘事護理是值得護理人員深入推廣的一項重要方法。
敘事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臨床干預方法,對改善患者病情轉歸,建立和諧、穩定的護患關系大有裨益。敘事護理增強了護理敘事患者在疾病和健康經驗中的個人控制感,促進了其自我意識的構建,具有一定的治療意義[2]。敘事護理是一份“醫者仁心”情懷的產物,更是護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不斷發展豐富其內涵的必然。國內有研究者已經構建并論證了敘事護理學課程知識體系,為開展護理臨床敘事護理開辟了全新的途徑[3]。目前國外護理研究者已將敘事研究應用于探討臨床護理教學、護理健康教育、護理理論構建等方面的問題。敘事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也正逐漸普遍,應受到我國護理人員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黃輝,劉義蘭.敘事護理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2):196-200
[2]于海榮,姜安麗.敘事護理學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7):832-835.
[3]王磊,蔣曉蓮.敘事研究-護理質性研究的新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5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