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棟 曲杰
摘 要:我國的建筑行業正在飛速發展,建筑施工技術隨之不斷進步,隨著建筑物高度的不斷提升,給施工技術帶來巨大的挑戰。其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要求更加嚴格,人們對于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及觀感質量存在的問題更為關心,混凝土的質量通病問題亟待在實踐中不斷的改善。
關鍵詞:混凝土;質量通病;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
在混凝土施工中,常見的的觀感質量通病問題主要包括蜂窩、麻面、孔洞、露筋、爛根、顏色不均勻、漲模、表面顯見模板縫痕,混凝土表面裂紋,混凝土面不平整等,多數的質量通病有同時發生的現象,造成這些質量通病的原因較多,需要我們在施工中不斷摸索與改進。
蜂窩是指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松,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蜂窩的出現常常伴隨著漏筋的問題出現。此問題產生的原因較多,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水泥、砂、石子的加料順序不當,混凝土攪拌時間過短,攪拌不均勻,和易型較差,施工中振搗時間過短或漏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實,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卸料位置過高造成離析,模板施工中,模板縫隙拼接不嚴,縫隙過大,而造成水泥漿的流失,鋼筋綁扎過程中,未注意鋼筋的間距問題,造成間距過小,混凝土用粗骨料粒徑過大等。在施工中,我們應對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塌落度進行實際的檢查及驗證,特別在鋼筋的綁扎過程中,應著重強調鋼筋的排布及間距問題,在重要的梁柱節點位置,對于柱箍筋、梁、柱鋼筋的排布,應進行技術交底,各鋼筋必須分開布置,加設墊鐵,保證間距,盡量避免鋼筋過多堆疊。對于復雜的梁柱節點位置,應采取預留一部分模板不支設,以方便鋼筋的綁扎,待鋼筋綁扎完畢后再進行模板的施工。模板施工中,對于模板的加工應準確,現場技術交底到位,特別是模板的拼縫位置,應盡量嚴絲合縫。可采用雙面膠帶等措施進行彌補。柱模根部位置應預留一定空隙,用砂漿進行封堵。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嚴格控制澆筑的連續性,保證混凝土的供應及時,卸料高度不應過高,同時,加強混凝土的振搗,避免時間過短或漏振的情況,混凝土振搗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不再往上冒氣泡,表面不再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時為止。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普通混凝土時,應快插慢拔。
麻面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的一種缺陷,缺漿、凹坑、麻點,表面粗糙,但無漏筋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模板施工過程中,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凈,混凝土振搗不密實,造成表面有氣泡未排除造成。模板拼縫不嚴,造成小面積水泥漿滲漏。在模板施工中,應在模板使用前進行清理,均勻涂刷隔離劑,加強振搗,模板施工中加強質量管理。孔洞是一種較為嚴重的混凝土質量缺陷,孔洞較多會造成難以修復,對施工質量影響較大,施工中應避免此問題的出現。孔洞是混凝土內部有較大尺寸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較大,出現局部漏筋或全部漏筋的現象。孔洞形成的原因較多,鋼筋綁扎中鋼筋間距過小,或有預埋件安裝造成孔隙被封堵,混凝土離析現象嚴重,石子成堆,嚴重跑漿,鋼筋內掉落木塊等雜物造成混凝土無法下落。混凝土施工中,對于鋼筋過于密集的部位,盡量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筑,采用流動性良好的混凝土,混凝土配制過程中加入高效減水劑,在運輸過程中和澆筑過程中,保證連續性,控制塌落度,避免混凝土離析。加強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檢查工作,對于較重要的部位,應有專人進行模板敲擊檢查,特別是對邊角部位重點檢查,對于鋼筋特別密集的部位,振搗時應多次振搗。施工中時刻注意避免雜物落入柱子之中。預埋件安裝應合理,盡量避開鋼筋密集部位,對于必須切斷鋼筋的部位,在安裝加強鋼筋時,注意鋼筋的間距。
漲模現象是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最長出現的一種質量缺陷。主要表現是混凝土面不平整,整體歪斜,有軸線位移現象,有凹形或凸形的面,伴有漏漿、蜂窩現象。漲模的產生原因主要集中在模板施工過程及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模板支設過程中模板自身變形,有孔洞,拼接不平整。未完全加固到位,造成剛度不夠,穩定性及強度不足,而造成整體變形和偏移,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混凝土的落差大,沖擊力過大,造成跑模。振搗過程中,過度振搗。在施工中,對于模板的支設及加固應嚴格進行檢查,對于施工人員進行全面的交底,對于結構復雜的部位應制定針對性的方案。對于高度過高的墻柱,盡量采取分層澆筑,避免一次性澆筑造成下部壓力過大的情況出現。此類部位的模板加固中應多加斜撐,減少橫桿間距等。
混凝土表面裂紋情況在混凝土施工中較為常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收縮、膨脹,不均勻沉降,過早荷載局部堆積,混凝土養護不當等原因。混凝土裂紋的出現,對混凝土整體質量影響較大,是比較嚴重的質量缺陷,在施工過程盡量進行防治。干縮裂縫及溫度裂縫多出現在混凝土養護結束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變化大,而內部變化較小,內外表面產生較大的拉應力故而產生收縮。此問題多出現在大體積混凝土表面。干縮裂縫通常對混凝土的抗滲性造成影響,造成鋼筋的銹蝕,進而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對于干縮性裂紋的防治,一般選用水化熱較小的水泥進行混凝土配制,盡量降低水泥用量,控制用水量,保證不能超過配合比用水量,加強早期混凝土養護,并適當延長養護時間。大體積混凝土應特別注意內外溫度差的變化,當出現溫差過大或溫度變化過大時,應采取措施進行養護。冬季施工中,適當加長保溫覆蓋的時間。沉降裂縫由于結構地基的不均勻沉降造成,或因為模板支撐體系剛度不足,造成局部松動沉降。此類問題的出現對結構安全的影響較大,在混凝土施工中應盡量避免。加強地基的處理,模板施工中加強加固的措施,且拆模時間不能過早,保證混凝土達到規定強度后再拆模。
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較差,在混凝土施工中較為常見,此問題主要應加強施工的管理。混凝土施工中,特別是在樓梯及板面,特別容易出現混凝土面被破壞現象。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未用抹子找平壓光,造成混凝土表面粗糙。在混凝土未完全達到強度前,過早上人或堆放荷載,破壞混凝土面。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養護時間不夠,造成表面裂紋嚴重,進而造成表面缺陷。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在澆筑完成后及時進行面層的抹壓,找平。終凝后及時進行澆水養護,面積較大的混凝土面應覆蓋塑料薄膜。加強模板施工的加固措施,避免嚴重的不均勻沉降。嚴格控制上人及上料時間,保證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再進行施工,一般強度要求為達到1.2N/mm2。
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質量通病依然是當今建筑施工技術的難點,對于質量缺陷的防治還遠沒有完全成熟,在施工中,盡量做到防治結合,并不斷總結經驗和交流,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質量,而這,需要我們每一個建筑施工人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一級建造師考試用書《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
[2] 陳雪珍.混凝土工程中常見質量通病的處理方法[J].中國科技信息,2009(18):53~57.
[3] GB 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