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博宇
[摘 要:大學生體質下降目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與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有關,也與我國中高等學校體育教育不足有關。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社會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要積極探討促進高校體育培養大學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增強大學生體質,以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帶動全民健身的對策。而以筆者的思考,加強高校體育的針對性、健康行、合理性可作為參考性對策。
關鍵詞:大學體育;針對性;健康性;合理性]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學生體質狀況令人擔憂。大學生的體質也即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速度素質,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或對外界刺激反應快慢的一種能力;力量素質,是指身體某些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耐力素質,是指身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和抵抗疲勞的能力;靈敏素質,是指身體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柔韌素質,指身體活動時各關節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伸展度。大學生體質下降與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模式”有關,也與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不足有關。要積極探討促進高校體育培養大學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增強大學生體質,以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帶動全民健身的對策,而加強高校體育教育的針對性、健康行、合理性可作為參考性對策。
一、加強高校體育教學對教學主體的針對性
在非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中開展體育教學目的就在于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大學生強體益智,在促進大學生身體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基礎上豐富體育文化修養,使之具備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能力。然而,從現實情況來,高校體育教學在非體育專業大學生中認識不足,主動參與不夠,體育教學走過場的問題明顯存在。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必須在加強教學主體針對性,也即增強大學生體育觀念,實現以學生為本上下功夫。
一是培育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意志。體育意識主導大學生參加體育教學活動積極性,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尤其需要培養。當大學生們從長期的“應試教育模式”中擺脫出來,進入大學校園中后,在他們中對于體育意識的淡漠很可以以兩個極端來概括,一個極端是不愿意也不想上體育課,另一個極端是向通過體育課滿足玩心,其實哪個極端都是對高校體育意識不足。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讓學生明白體育是怎樣一門科學?怎樣認識學校體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為什么突出健康教育,養成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要聯系實際例子,讓學生真明白真信服。大學生的體育意志也需要培養,怕吃苦、怕丟面子、怕不雅觀遭同學譏笑、怕臟、怕累,總之會有多種缺乏體育鍛煉意志和品質方面的不正確想法和行為,這些都需要體育教學中教師的針對性引導。
二是培育大學生參與體育竟賽的積極性。體育競賽具有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鍛煉體育意識、體育能力的積極作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可以組織各類體育競賽活動來激發大學生的體育熱情。如可以高大型的體育運動會,也可根據學校場地條件和不同季節,組織小型多樣的單項競賽,如小場地足球賽、跳繩比賽、長跑接力、拔河等。這種競賽活動由體育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組織和技術指導,由教師帶領學生共同承擔裁判工作。小型競賽簡單易行,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參與面廣,讓學生們在興趣的激勵下來獲取體育教育的效果。
二、加強高校體育教學對教學主體的健康性
在追求高校體育教學對教學主體的健康性上,要做到讓體育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們在接受教育中動起來,并逐漸學會用體育的知識和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健康狀況,能夠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體育教學活動,也能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選擇自己的體育健身的項目,堅持經常的有計劃的體育鍛煉,形成終身體育的慣性思維和慣性行為。為此。我們就需要從拓展體育教學的內容上和改變教學方式上下功夫,讓體育課堂教學火起來,讓戶外行活動多起來,讓游戲性的項目豐富起來,并合理引入一些軍事性的運動項目,配合上精挑細選的一些競技性項目,來增強體育教育的實用性,來深化體育教育價值的有效提升,讓體育教育成為有益于學生們身心健康發展的良方益藥,確保學生們能夠在多維度的鍛煉中獲取最好的效果,得到最佳的健康保障。
三、加強高校體育教學對教學主體的合理性
要從體育教育的整體性框架下來加以考慮,在科學化和規范化的積極作用下,來實現大學體育教育的合理性構建。以此,要在抓住上述兩個重點問題的基礎上來轉變教學觀念,來更新體育教學教材,來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來強化師資力量的培養和使用,來把學生們的興趣培養起來,改變大學體育教育像雞肋、如擺設的尷尬狀況,充分發揮出大學體育教育對學生們的實用價值。要建立完善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
可嘗試對學生實行梯子型達標考核模式。一是要拿出一些科學性的考核項目,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保障。比如說,要在跑、跳、走等項目上來檢驗學生們的耐久力,在提、拽、拉的考核中來考察學生們的爆發力,等等。二是要實現周期性考核,每個學期都開展一次驗收活動,并且要在不同的學期達到不同的標準,比如說,在進行跑步達標考核上,要在不同的學期設定不同的標準,并采取逐步提高的辦法,來提高學生們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并確保學生們在接受體育教育上形成經常,有意的常態化。
可引入網絡評價平臺。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實狀況下,引入網絡平臺來實現推動學生們提升體育運動能力是完全可行的,更是大有裨益的事情。要以學校為主建立大數據庫,用來實現存儲保留、提出使用、開展評價等功能,既能夠增強對學生們體育水平的評價效果,更實現了體育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和立體化。比如說,學生們可以借助這一平臺,把自我的戶外活動、參與各種比賽的成績、完成的集體性運動的情況,通過自做的影像資料儲存到平臺里,在學分考核中可以作為一定的參考參數,折抵一些需要通過達標方能認可的項目,這也就從另一個則面鼓勵學生們多參與體育運動,客觀上也就促進了學生們體育鍛煉的效果。
可實行預約性驗收方式。可以適當考慮吸收駕考分科目考核、預約性考試的辦法,依靠學校所建立的數據平臺,對象應知應會的體育理論知識和指定性的體育技能,采取隨機抽題應答、隨時接受學生參考的辦法,來實現應當獲得的驗收效果。這樣做的好處在于既能夠讓學生們有一定的自由參考的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