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立峰
[摘 要:導入是小學音樂課堂的關鍵環節。該環節是否科學、合理和有效,將對教學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正是高效課堂的“源頭活水”所在。鑒于此,本文分析了導入的作用和功能,總結了當下小學音樂課堂導入環節的不足,并就幾種有效的導入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導入;存在不足;有效方法]
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各自的價值和功用,位于初始階段的導入環節也不例外,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和功能。首先是激發興趣,小學生的自覺性是相對有限的,要想及時讓他們集中精力,就要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再次是營造氛圍,課堂氣氛的枯燥和乏味,是小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合理的導入,可以為整堂課定下活潑、生動、有趣的基調。最后是溫故知新,與語文、數學等學科相比,小學生在課下主動復習音樂學科是不現實的,只能依靠課上來進行。
一、小學音樂課堂導入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導入方法比較單一。多數教師為了節省時間,所以多采用復習式、提問式等簡單的導入方法,難有變化和新意可言,長此以往使導入成為了一種固定模式,失去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其次是導入目的不明確。有的教師缺乏對導入目的的正確認識,只是為了導入而導入,對為什么采用這種導入方式,會起到何種效果等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很多時候導入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教師的語言和行為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再次導入時間過長。雖然導入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須服從課堂教學這個整體。現實教學中一個常見的狀況就是導入雖然很精彩,但是時間過長,甚至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嚴重影響了正常教學的開展。還有準備不足。
二、小學音樂課堂導入方法探討
1.直接導入法。直接導入法是最常用的導入方法之一,其優勢在于開門見山,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學習狀態。但是這種直接導入并不是直白、生硬的,而是帶有技巧的。如語言導入。如果學習內容在導入設計上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教師可以采用簡潔、生動、易懂的語言直接導入。
比如在學習四分音符時,就可以向學生講明,“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四分音符。它長著一個橢圓形的大腦袋,身體卻是一條細線,讓我們一起與它見面吧”,隨后通過板書或多媒體對四分音符進行展示。又如重點難點導入。如果學習內容有明確的重點和難點,則不妨將其在導入階段予以呈現,既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也增強了學習效果。比如在新歌學唱中,可以將重點樂句作為導入,鼓勵學生進行模唱,學生唱準之后,再以這個重點樂句為基點進行擴展,先集中精力解決難點,后續學習的難度也就大為降低了。又如多媒體導入法。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了基礎音樂教育的標準配置,完全可以作為導入環節的利器,比如利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和視頻的展示、利用相關軟件制作動畫等,學生獲得了豐富的視覺和聽覺體驗,注意力也自然集中起來,對后續的學習充滿期待。可以看出,直接導入是簡潔高效的,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直白和生硬,而是根據實際內容機動靈活的選擇和設計。
2.情境導入法。音樂作品都是依托于情境而存在的,作為表演者或欣賞者來說,要想更好的表現和體驗音樂,一個重要渠道就是對音樂作品的情境進行復現。由此也產生了一種新的導入方法——情境導入法。具體來說,是指教師利用語言、動作或多媒體等,描繪和展現與音樂作品有關的氛圍和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喚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和情感反應。
如利用語言描繪情景。在引出音樂作品之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對作品進行描述。比如在對清晨的描繪中,就可以說到:“太陽公公起得可真早,又給我們每個人都穿上了一層金色的衣裳,鳥兒在嘰嘰喳喳的鳴叫,汽車喇叭也響個不停……你們能用嘴巴來模仿這些聲音嗎?”一個簡單的開場白,形成了一個直觀并具有吸引力的場景,也自然引入了聲音模仿這個學習內容。又如利用多媒體布置情境。很多音樂作品都具有寫實性色彩,也就是對某人、某地、某事的真實記錄和反應。所以在對作品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和其它教具,營造出一個與作品相契合的情境。比如在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少數民族風景和生活的圖片,教師也可以對音樂教室進行適當的布置,突出一定的民族色彩,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穿上民族節日盛裝,學生在短時間內被環境所感染,教師則可以順勢引出學習的內容。此外還有利用故事導入、利用表演導入等,都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同身受和身臨其境的體驗。正所謂樂由情起,境由心生。這不但是導入的需要,更是音樂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
3.問題導入法。古語有云:“學貴有疑”。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并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也是常用的導入方法之一。關鍵點在于問題的設計要緊扣學習重點,難度適中,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比如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提問。小學生們普遍有著較強的表現欲望,猜謎語正是他們喜歡的游戲形式,如果教師能夠將問題設計為一個巧妙的謎語,則會吸引著學生爭先恐后的作答。如“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得見,相互難見面。”、“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等難度適中的謎語,都可以有機與學習內容聯系在一起,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思考學生是否喜歡這個問題或謎語,是否有能力去思考并找到答案。又比如以懸念的方式進行提問。懸念是一種未完成感和不滿感,適時創設懸念,可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習動機。所以教師不妨適當的欲言又止、半吞半吐,吸引著學生去一探究竟。比如在對四二拍的學習中,第一拍的時候要拍全手掌,第二拍的時候要拍半手掌,很多學生都問教師為什么要這樣拍手。而教師則不忙回答,而是播放四二拍律動的音頻或視頻,學生就會明白音是有強有弱的,四二拍的第一拍強,第二拍弱。又比如在對國歌的學習中,國歌欣賞和學唱是一個嚴肅的主題,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采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很難會讓學生的感興趣。對此不妨從作者入手,曲作者聶耳人稱“耳朵先生”,可以成為一個懸念設置點。教師可以向學生發問:“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耳朵,但是有個人卻有四只耳朵,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帶著這個懸念,教師展示出聶耳的名字,因為聶的繁體字是由三個耳字組成的,加之聶耳音樂天賦奇高,耳朵特別好用,大家都叫他“聶耳朵”,于是便有了四只耳朵,了解了其人后,再引入其作后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結語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與實施,全國上下的小學音樂課堂都呈現出了全新的變化。在這一良好形勢下,則要主動對整個教學進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審視。作為一堂課的開端,導入環節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長期以來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理應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對當下存在不足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幾種常見的方法,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使導入環節真正發揮出“源頭活水”的作用,有力推動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鐘薇.小學音樂快樂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7(08).
[2]劉春健.談小學音樂的創新教學[J].北方音樂,2017(16).
[3]陳冰青.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有效創編活動[J].北方音樂,2017(16).
[4]徐威.小學音樂歌唱課教學現狀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