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微薇
摘 要:近些年我國城市發展速度很快,建筑施工項目也因此而增多,人們對于施工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本文針對建筑結構工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以此來提高建筑工程建設質量,確保人們的使用安全。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問題;措施
1 前言
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建筑工程中結構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多種,如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砌體結構以及組合結構等。但是在建筑工程結構工程設計中,其也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從而影響工程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下面主要對建筑工程中結構工程的常見問題與解決措施進行一定分析。
2 建筑結構工程中的常見設計問題
2.1 結構圖紙不嚴謹
圖紙是開展施工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想保證施工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必須合理設計圖紙,保證圖紙的正確性和客觀性,與實際需要相一致。如果圖紙繪制的不合理、標注錯誤率較高或者標注尺寸不全,不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都會對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結構設計的主要內容:①明確結構的種類;②結構的抗震等級;③建筑主體結構的防烈度;④建筑的主要材料等。如果標準選擇出現問題,或者標準混亂,則會導致施工工作的開展混亂無秩序,導致在建筑施工中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
2.2 建筑基礎選擇不合理
現階段,在高層建筑或者超高層建筑的基礎選擇過程中,往往合理性不強,科學性不足,不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的勘察與監測,就開始設計工作,導致基礎的選擇不合理,缺乏客觀性與實際性,最終,土壤不能夠承受基礎所能夠承受的載荷,導致結構出現沉降。如果在這種基礎結構上開展施工工作,不進行特殊處理或者特殊操作,將會導致建筑結構的質量不滿足實際要求,與實際標準相偏離,建筑結構的耐久性受到影響,對建筑內部的人群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2.3 混凝土樓板質量不過關
房屋建筑施工中,最重要的稱重結構之一就是樓板,要保證結構整體的安全性,必須對樓板的整體設計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出現質量問題。當結構設計缺乏合理性、規范性不強或者,將會對結構的耐久性產生較大的影響。環境溫度差較大的地區對樓板的澆筑要求更嚴格。設計者為了圖省事方便,設計中投機取巧,對結構設計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較低,不能采用正確的計算公式,或者盡管選取了正確的計算方法,但由于理論計算和實際施工存在差異,影響樓板的形變量,設計中沒有合理考慮誤差,對結構的安全性構成了影響。
2.4 地下室外墻設計問題
建筑都修建了地下室,將地下室用于保存設備以及其他的商業用途,地下室是下表面下部的建筑主體結構,很容易受到水的影響,所以應該將其和地面以上的建筑進行區別處理。墻體的厚度和混凝土的強度等級、防水性能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確定,對于部分結構應該保證地下水位不會對結構產生較大的影響,按照地上結構的施工方法來開展設計,避免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
2.5 抗震設計問題地震
導致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損失,我國現階段高層建筑的數量持續增加,更加應該注重結構的抗震設計,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①設計人員沒有合理考慮建筑所在地的設計抗震要求,不能結合設計地點地質條件進行準確的、有針對性的設計;②抗震設計并沒有滿足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設計人員并沒有針對新的標準和規范及時調整設計公式和常數,導致抗震設計不能滿足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可能引發極為嚴重的安全事故。
3 建筑結構工程常見問題的解決措施
3.1 相關專業溝通
建筑設計人員不允許盲目操作,得到方案后,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項目,然后在和相關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溝通以后,開展具體的設計工作;全面掌控工程項目的地理條件狀況、地質條件、社會環境、自然條件,明確投資單位的建設目的和意圖,開展具體的工程設計。保證每一個設計環節具有足夠的合理性,滿足設計標準的要求,保證設計和施工方的規范性和合理性,避免后續施工不合理,導致工期的延誤。
3.2 充分收集資料
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是環節和程序相關聯的工作,設計必須考慮建筑現場的環境因素,使建筑結構和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內部構造與自然環境的要求相一致。在開展設計工作前,必須了解環境要素,獲取環境方面的數據和資料,以便開展設計工作,實現良好的設計質量。
3.3 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
就建筑結構整體來說,地震會對其造成極大的影響,對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的影響尤為嚴重。建筑結構必須嚴格的滿足國家對于抗震水平方面的要求,建筑的抗地震設計必須留有足夠的安全余量,同時,避免余量過大而造成的設計浪費??拐鹪O計應該滿足的原則:等級較低的地震不對建筑結構構成損壞;中等級別的地震對建筑結構造成的損害可以妥善修復;發生較高等級的地震時,必須保證建筑結構不發生倒塌。基于地下室和地上部分建筑結構的抗震等級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應該在設計過程中將其合理的區別對待,裙部結構的抗震等級應該大于建筑主體的抗震等級。
3.4 沉降計算
基礎埋設時,避免基坑周邊的土壤產生反彈作用,基于基礎在摩擦角的范圍內,受到一定作用力,產生反彈作用的土壤是基層土壤,使結構的穩定性下降。為了降低反彈作用所產生的影響,可以采取人工處理方式,徹底清掃彈土層。如果所在建筑結構所選取的基礎類型為規模較大的箱形結構,則其發揮作用的約束力較小,開展沉降計算中,要對基地的壓力進行重點考慮,不考慮基坑周邊土壤所產生的運輸作用。如果選擇基礎尺寸較小的獨立形式的結構,則其所受到的約束力較大,沉降計算中,主要對地基周邊的附加應力進行全面的考慮,忽略回彈應力所產生的影響。
3.5 建模前合理準備
建筑模型的設計需要采用特定的軟件來實現。建立模型前,通常要對建筑整體的外形尺寸進行合理的選取,確定建筑結構表面、墻體、梁和柱的載荷,這一載荷應該是準確的數值,不應該是概算值,以保證計算的準確性。對于建筑的不同結構來說,要從實際結構狀況出發,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些結構的載荷相對復雜,需要采用力學模型將其進一步簡化,減少工作量。
3.6 合理計算樓板的形變量
建筑工程中經常出現變形縫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要合理選取計算公式,保證樓板計算的準確性。設計人員首先要合理選擇設計參考文獻,滿足專業標準要求,不允許僅憑借主管臆斷就開展設計工作,隨意選取設計公式和常熟值,隨意對計算程序和公式進行簡化處理。結構設計中,通常需要在樓板的上部布置一定數量的隔板,隔板不具有承受載荷的作用,所以在對樓板進行設計時,不允許采用線載荷來開展計算,需要將線載荷轉化為設計載荷,再進行具體的計算。設計中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雙向板的有效高度尺寸過大,雙向板需要承受來自四個方向的載荷,會產生較大的彎矩。通常情況下,需要將雙向板跨中的正彎矩進行妥善的處理,正彎矩鋼筋需要應用縱橫疊放的處理形式,下部設置短跨,上部設置長跨,計算中需對不同方向的尺寸進行全面的考慮。
4 結束語
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與施工工作和結構的質量、耐久性密切相關,技術人員要做好設計中不同要素的全面考慮和管控,避免由于不同的環節沒有得到合理的協調而導致設計階段出現問題,要對建筑結構的地質狀況、水文條件以及抗震等級等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保證建筑在滿足規范標準要求的同時,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同時,促進建筑設計整體水平的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丁可.建筑結構設計中概念設計與結構措施的應用探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6(6):129.
[2] 薛穎.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7(4):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