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霞 黃夢超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水利水電工程在中國國民經濟隊伍中脫穎而出,逐漸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促進國家和諧發展,但水利水電工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卻不容忽視。本文將主要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提出相應具體解決措施。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1 引言
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設能夠使得水資源的整體分配與利用更為合理。無論是從經濟的角度還是環境的角度。我們都需要對水資源進行全面性的保護。尤其是在進行大型工程的建設中,各種施工不僅會破壞原本的生態環境,還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很多水利工程在建設時會對區域的水循環系統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十分關鍵。
2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有著極為緊密的關系,二者之間相互影響,水利水電工程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條件,否則水利水電工程也只是眼前利益。通常來說,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這類影響主要體現為在工程修建的時候,水利水電工程會對當地的水文情況造成改變,如河道中的泥沙淤積情況、局部地區的氣候、水庫中的水溫水質、局部地區動植物、地下水以及土壤等都會產生影響,若是比較大型的工程則對河道的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造成影響。二是對社會環境的影響,興建工程的時候往往涉及到人口的遷移、土地的利用和文物古跡的保護等方面的問題,會對農業、旅游業、交通運輸業等產生不同的影響。由此可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受生態環境制約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因此,興建水利水電工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生態環境的問題,要在施工之前就對此做好規劃,在施工過程中也要做好環境監管工作,處理好工程建設與環境之間的問題。盡最大努力保障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以保證水利水電工程能夠長久發展,人與自然能夠和諧相處。
3 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3.1 自然氣候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一定會將部分陸地資源變成水資源,這會將原本擁有大陸氣候的地區變成海洋氣候。由于大氣的流轉,會將水庫中的表層水蒸發帶到空氣中,這樣一來就會使得空氣變得潮濕。
3.2 水文的影響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是在河流上修建大壩,或多或少的會破壞一部分土地或者一部分植被,這就使得河流水文發生改變,例如: 水的流向、水位變化等。上游水資源的流速變慢,聚集在水庫中,使水位升高。但是,由于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連通,當大壩攔截了上下游水的流通后,使下游水的供給能力降低,同時也就造成了地下水位降低的現象。
3.3 對魚類的影響
由于大壩的建造會攔隔一部分江河流,魚類會因為水質的改變也出現不易繁殖等現象,尤其是那些瀕臨滅絕的稀有種類。而且魚的洄游是魚類正常的生命現象。它們為了尋找適宜的生活環境做出有效活動的正常反應。魚的洄游對魚類繁殖也是十分重要的,雖然有很多水利水電工程會為魚類專門修建一條魚道,但是,這條魚道實際上也沒有很大的意義,因為魚道的建設只是人類打的如意算盤,魚類并不會受之擺布。因此,對魚類會產生一定影響。
3.4 對地質的影響
建設水利工程就會改變當地的土質結構和地下水分布情況,甚至還會導致地震、山體滑坡等災害發生。因為如果水庫的蓄水量增加,地殼的應力也會隨之增加,水壓急劇上升,容易引發地震。水庫發生地震會有更大的破壞力,危險性也就更大。
4 具體解決措施
4.1 提高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
為了能夠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同時,不斷提升器整體的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多種不同的渠道宣傳河道的保護知識。并建立完善的懲罰機制,讓施工人員能夠進行規范施工。盡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對土壤、生態環境的整體影響。
4.2 建立和實施生態補償機制
在整體的生態建設中,需要將生態平衡的破壞機制降到最低。同時,采用多種不同的補償機制讓生態環境能夠得到相應的平衡。在生態的補償中,需要建立良好的補償機制體系,并對破壞的環境進行整體性的恢復。
4.3 健全水利工程評估和檢測體系
要想能夠對各個工程的運行情況和對其周邊環境的變化準確地觀察,一定要健全水利工程評估和檢測體系。同時建立環境影響監測體系,將現場傳送回來的準確信息進行評估,得出對環境的具體影響程度,并且及時做出有效的調整方案。
4.4 施工管理工作
施工前期準備工作做好,為接下來正式施工打下了良好基礎。每個工程離不開人的功勞,施工人員直接關系到水利電力工程質量的好壞。所以要想加強人員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打造一支管理力強、專業性強、執行力強、技術過硬團隊十分重要,施工企業要保證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基層施工人員能夠有效配合,根據施工現場環境編制科學合理保護生存環境方案,并對不同時期,不同地點進行環境監測。以下為改善環境具體實施措施:例如:時常釋放水源,減少垃圾雜物下沉及浮游生物及藻類產生,從而提高水質及提高水庫水質量。對水庫周圍有可能發生地震區域進行定期檢測,合理減少人類活動,禁止建設游玩設備設施,面對水利水電工程會出現崩塌情況,需及時提出附近居民遷移計劃并確保順利實施,保證居民人身安全。若因為建設水利水電工程破壞到地下水,引發土壤性能改變,可以在土壤周圍種植綠色植物,以此改善土壤破壞情況,耕作制度措施的更改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對于施工中要秉承“邊施工邊治理”理念,及時開展工程附近進行治理與保護工作,施工完畢后,及時做好環境檢查與修復工作,以此保證水利電力施工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少。
4.5 強化污水棄渣的處理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來處理污水棄渣。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建立化糞池與簡易的廁所來接納工程施工區域的污水,從而達到防止污水對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響。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該考慮棄渣的堆放,必須確保施工區域原有景觀在施工完成后能夠恢復。
4.6 充分利用科學技術
要利用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對河流的演變狀況以及河中泥沙的運移規律進行分析,同時再對河流周邊的動植物繁衍和遷徙規律進行總結,結合各個方面的綜合因素,最終制定出對環境影響最小、最為科學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設方案。在施工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地利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工程的整體質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加強群體參與水利工程建設的熱情,施工過程公開透明化,加快水權等相關制度的建立,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收益。結合實際情況,對水利工程周邊的經濟布局做出適當調整。
5 結束語
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對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調度以及后期的水庫運行均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影響。同時,在建設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原始的生態進行最小的破壞。避免各種施工對生態環境進行不負責任的破壞。最后還要確定生態的需水量。并對其進行精密的計算。從而使得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得到全面性的降低。
參考文獻:
[1] 劉莊,沈渭壽,吳煥忠.水利設施對淮河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2):67+93.
[2] 嚴芳芳.論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和對策措施[J].四川水泥,2014(7):244.
[3] 孫晶晶.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因素和改善措施[J].吉林水利,2015(10):33~35.
[4] 王芳.水利工程建設與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J].工程技術研究,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