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的教育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學校和教師共同關注的教育形式。在新形勢下,高校道德教育尤為重要,對學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養有著很大的影響。高校的思政教師要將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發揮出聯合作用,凸顯出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道德素養、政治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目標相同,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為高素質人才。高校道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二者的融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有利于提升社會整體公民的素質。高校思政教師要將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發揮出聯合優勢,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收獲,提升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質量。
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
一致性
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標一致性,即兩者的發展方向相同。高校道德教育的對象是學生,通過對學生的教育來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完善學生的心理結構,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讓學生能夠區分善惡美丑,體現了學生的個人價值和道德規范的重要作用。高校道德教育實質上是對學生的一種道德啟迪,能夠提升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和他人、社會、自然和諧共處。學生在高校道德教育中會重新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從而彰顯出自身的價值。高校道德教育效果的實現能夠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學生的道德水平提升了,對思想政治知識的接受也會更快,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會越明顯。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二者的融合能夠構建完整的高校素質教育體系,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
協同性
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過程協同性,即兩者的教學過程相互伴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學生,通過對學生的教育來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和政治素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了解國家政策,讓學生發揮出主體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對象,讓學生和他人、社會、世界建立和諧的關系,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發揮越大,道德教育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學生的發展就會更快。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必然伴隨著道德教育效果的實現,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滲透,促進了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適應了時代的要求,符合新時期教育觀的要求。
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問題
教學觀念問題
教學觀念是引導教師的教學方向,指引教師教學行為的重要思想觀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思政教師的教學觀念都存在問題,不能將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進行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不重視高校的道德教育。思政教師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之間的關系,忽視了道德教育的作用,致使學生享受不到道德教育帶來的好處,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學生的進步。
第二個方面是混淆概念。雖然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但二者仍有一些區別,而思政教師無法辨析兩種教育,無法發揮出二者的聯合優勢,教學質量始終無法得到提升。有些教師只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有些教師只強調高校道德教育,始終無法讓學生均衡發展,延緩了學生的成才進程。
教學方式問題
教學方式是教師傳遞教育信息所使用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思政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都存在著問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無法發揮出聯合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填鴨式教學。思政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只需要認真聽課即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思想政治知識和道德知識,無法讓學生形成長時期的知識印象,沒有起到實質的教育作用。
二是實踐活動少。思政教師不重視實踐活動,過于重視理論教學,無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學生無法對知識形成深刻認識。
教學內容問題
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的核心部分,也是知識的主要載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思政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都不合理,無法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不足。思政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沒有進行教學和生活的聯系,沒有將生活實例加入教學內容中,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
二是教學內容的適用性不足。思政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不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致使教學內容無法解決學生思想問題,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轉變教學觀念
高校思政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找到正確的教學方向,做出正確的教學行為,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將高校思政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融為一體,凸顯出高校素質教育的價值。思政教師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對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視。思政教師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之間的關系,要凸顯出高校道德教育的價值,發揮高校道德教育的作用,讓學生享受高校道德教育的好處,促進學生發展和進步。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道德教育價值的實現,也要通過道德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
二是分清概念。思政教師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之間的區別,即教育性質區別,既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加強高校道德教育,要讓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改良教學方式
高校思政教師要改良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道德教育的聯合作用,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思政教師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互動式教學。思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來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和學生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而提升教學的針對性。還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發言機會,讓學生暢所欲言,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二是增加實踐活動。思政教師要明確實踐活動的作用和意義,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同時通過實踐活動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驗證教學是否有效。
重設教學內容
高校思政教師要重設教學內容,發揮教學內容的作用,凸顯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價值。思政教師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增加生活化內容。思政教師要將生活實例加入到教學內容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添加社會熱點、國家政策、時事新聞等多方面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
二是提升教學內容的適用性。思政教師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和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愛好,設計出高適用性的教學內容,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結語
高校道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兩個重要方面,具有目標一致性和過程協同性,二者的融合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思政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良教學方式、重設教學內容,促進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凸顯出高校素質教育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