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榮
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開設書法課,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是社會對中小學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督逃筷P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和《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中,提出中小學生分年齡、分階段學習硬筆和毛筆書法。這一舉措,順應了時代的需求,對提高中小學生漢字書寫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書法教育還面臨著諸多問題,許多基層教育領導和書法教育者還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這會嚴重影響書法教育并影響其教育效果,中小學書法教育真正步入正軌了。本文系統地總結、分析了目前中小學書法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在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思想認識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重功利而輕素養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中考和高考成績是社會評價學校的重要依據,因此,無關學生文化課成績的書法當然得不到重視。學校如此,家長的功利性思想更嚴重。很多家長給孩子報了課外輔導班,但補習的大多是文化課。雖有少數家長支持孩子學習書法,但一到初中就因文化課內容而終止了書法學習。由此可見,中小學階段,漢字書法教育根本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不重視基本功,一味追求“獲獎”“考級”“入選”
中小學書法教育應在打好書法技能基礎、提高學生藝術素養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小學低年級,書法教育應讓學生從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入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從三年級開始,力求寫出美觀的行楷字,再過渡到寫規范的行楷字,并逐步提高書寫速度。小學高年級,要讓學生逐步掌握毛筆書寫的基本要求,要用毛筆書寫楷書,能臨摹名家的書法作品;還應了解一些書法知識和漢字字體源流;初步懂得從書法作品的內涵、章法、結構、筆法等方面鑒賞書法作品,培養學生的書法欣賞能力,提高其審美情趣。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經濟發展,各種書法展覽和比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推動了書法事業的發展,但是,一些中小學書法教育者急功近利,讓學生頻繁參加各種比賽、展覽,而忽視了基本技能的訓練,這完全是一種誤導,一味追逐“成名”“成家”,對初學書法的中小學生有害無益。
混淆了中小學書法教育同“練字”的區別
漢字書寫與書法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寫字是書法的基礎,是書法學習的啟蒙階段,但寫字與書法又有著本質區別。寫字是一種技能,它是以文字為工具交流信息的一種活動,強調實用性,寫字要規范、美觀,還要具有一定的書寫速度;而漢字書法則是一門藝術,它把文字作為載,體用其來創作藝術作品,講究藝術淵源、風格和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寫字的目的是交流信息,重實用性;書法的目的是為了創作、抒情和欣賞,重藝術性;寫字力求以最短時間和較少精力盡快達到目標,書法則需要以畢生的精力來探索,目標也無止境。寫字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規范地書寫和運用漢字;書法教育則是通過執筆的手法、寫字的姿勢、漢字的筆畫、偏旁、結構、章法的練習,以及書法作品欣賞對學生進行審美熏陶。要求學生不但要寫得正確、規范,更要掌握漢字的筆畫線條、構字的規律,是通過漢字書寫培養審美能力、提高藝術創作力的重要途徑。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藝術個性和藝術能力的關鍵時期,漢字書法教育對學生一生所能到達到的書法水準、書法藝術品味的形成,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此外,書法課與寫字課還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寫字課主要是書寫語文課本上的生字,要記住一定數量的漢字,那書寫就要有較快的速度;而書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字寫美觀,而要想寫美觀,勢必要放慢速度。再者,寫字課的字體一般都是規范的楷體字,整齊劃一,體現了漢字的工具性和大眾性;書法課則側重于體現書寫者的藝術個性及書法藝術的多樣性;寫字追求“趨同”,書法旨在“求異”。因此,中小學書法教育不能等同于練字。
把寫好字等同于“懂書法”
書法離不開漢字書寫,漢字書寫是書法的基礎。中小學書法教育,是通過書寫、欣賞書法、讓學生受到藝術熏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創造力。一般而言,字寫得好的孩子,做事比較專注、動手能力也較強,他們對文字、語言也比其他孩子敏感,不過,字寫得好并不等于“懂書法”。
書法不僅包括書寫技法理論,還包含藝術個性、審美情趣,它是融語言文字、視覺圖形和藝術個性等復雜內容于一體的藝術,遠不止“把字寫漂亮”這么簡單。中國書法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好的藝術載體,在未來社會中,我們雖不能讓絕大多數人去練書法,但我們一定要讓絕大多數人會欣賞書法,也就是“懂書法”。因而,中小學書法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把字寫好,當然更不是要培養書法家,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書法欣賞能力,從而使我們的漢字書法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