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小龍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當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課堂上予以教學突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輕松愉悅地學習,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展開聯想與思考探究。
由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引導者與組織者的角色,所以教師應當有效地引導與幫助學生,科學合理地選擇數學例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點進行知識梳理,切實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點與數學思想間的關系。
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構建探究式課堂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也是驅使學生積極探尋數學知識的重要驅動力,其能夠使學生優先注意數學知識。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數學為催化劑,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認知規律,巧妙地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使學生愛上數學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曲線a上的點的坐標與方程x-y=0的解之間的關系會有幾種可能性?”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探討交流,邀請學生發言,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進行條理化分析,這樣學生能夠加強對知識點的有效理解和吸收,加強知識點的主動建構。之后,教師再次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哪種情況最具有研究價值?”經過學生的探討交流,學生能夠掌握信息判斷能力,最終達成共識:第一種情況是曲線上的點與坐標(x,y)都滿足該方程,同時滿足方程式f(x,y)=0的點均在曲線a上,這些點最具研究意義。然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對這一情況進行概括與表述。
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也是課程講解的幕后策劃者,教師的重要任務在于創設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使每位學生能夠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提高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異面直線》這節知識點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長方體圖形與模型中找出兩條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線,并告知學生這就是異面直線,然后提出問題:“什么是異面直線?”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通過修改與補充,使學生能夠得出異面直線的定義。接著,教師再引導學生找出長方體或教室中的異面直線,然后以平面進行襯托,畫出異面圖形。學生經過探討交流后,能夠深刻地了解異面直線的概念,也能夠感受概念的產生過程。
總之,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前組織好每節課的內容,創設吸引學生的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但是部分教師通常會忽略這一問題,這樣將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
進行啟發式提問,創新教學方法
數學課堂提問方法多種多樣,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與應用,良好的提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內容提出趣味性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
在數學解題教學時,教師可以應用變式法來改變題干中的結論、條件或者對調條件和結論等,進一步揭示目標與條件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轉換思路,促使其掌握數學解題技巧與規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聯想、轉換與歸納、推理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數學解題后進行反思,通過歸納總結,能夠使學生掌握同一類問題的解題技巧以及思維形成過程。
此外,教師在改變題干條件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對不同條件下的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總之,通過變式練習,能夠將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定理或知識充分地展現出其本質。將問題以結論的形式進行聯想和分析,不僅有助于推導隱含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敢于思考、聯想與懷疑的品質,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自主探究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為此,教師必須通過正確的引導與幫助,引導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活動,形成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創新能力。
同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數學教案,培養學生的優秀思維品質,從而引導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化為積極主動地探索創新,以達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