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雅
摘 要:動畫作為一種大眾都可接受的視聽藝術,其表現形式已經跨越了民族、語言的障礙,使得優秀的動畫作品得以在世界范圍流傳。本文通過對俄羅斯動畫《老人與海》和中國動畫《游子吟》的對比來淺析兩個民族動畫的發展,讓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和了解中國和俄羅斯動畫的特點以及這兩個偉大民族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俄羅斯動畫;中國動畫;發展
1中俄動畫早期的發展
中國動畫早期的發展。世界上的第一部動畫誕生于1906年的美國,但在20年后中國有四個姓萬的年輕人制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畫面以簡潔的黑白線條和表現方式描述了在雜亂的畫室中的故事,由此可見動畫在中國很早就萌芽了,要知道文明全球的Mickey mouse(米老鼠)是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先生在1928年創造出來的。在1941年,萬氏兄弟受到美國第一部長篇動畫《白雪公主》的影響,創作出了《鐵扇公主》,人物取自中國名著《西游記》中大眾都熟知的神話人物,在表現形式上用傳統的中國水墨繪制背景,有著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和美術特點。《鐵扇公主》的問世轟動了亞洲,并首次將動畫作品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這是中國動畫第一次在國際上產生影響力,就連日本動畫界巨擘手冢治蟲也是受到《鐵扇公主》的影響才決定投身動畫事業的。
80年代之前中國動畫都是亞洲范圍內的佼佼者,但是由于缺乏市場化的操作,導致動畫創作趨勢逐漸變緩,加上改革開放后大量國外動畫的引進,如《聰明的一休》《藍精靈》《米老鼠和唐老鴨》這些作品形象生動,劇情有趣,在這種壓力下激勵著國產動畫的發展,所以在當時創作出《葫蘆兄弟》《舒克和貝塔》等到如今都顯得異常出色的作品。
俄羅斯動畫早期的發展。1906年,俄羅斯電影藝術的研究者維克多·波察洛夫制作了俄羅斯第一部本土動畫,1913年,斯塔列維奇在動畫作品《圣誕節前夜》中將手工繪制的動畫場景同外景圖畫相結合,這一創作不能僅為俄羅斯乃至對世界動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0年初,蘇聯的動畫產業基本形成,在這一期間第一批有聲動畫問世,其中大型木偶片《新格列夫游記》成為蘇聯動畫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使得立體動畫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1950年,蘇聯動畫藝術大師伊凡·伊萬諾夫的作品《長者駝峰的小馬》問世,這是蘇聯現實主義動畫創作風格形成的標志性作品。
2中俄動畫體現出的情懷差異
民族性格差異。宗教文化深刻影響著俄羅斯文化的發展。在俄羅斯動畫中基本上沒有表現主人公通過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或者是創造性的勞動來取得最終勝利的果實,但在主人公獲得奇異寶物的故事確是有無數,所以俄羅斯人塑造出來的主人公形象大多是由于奇跡的發生和好運氣來獲得成功,而不是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
這一觀點在俄羅斯動畫《老人與海》中有著強烈的體現。《老人與海》改編自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同名小說,是獲得過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優秀作品,也是大眾熟知的作品。作品中老人因為長期沒有捕到魚而郁郁不歡,在一次出海捕魚的時候意外釣到一條出奇大的魚,經過一番等待和痛苦斗爭最終帶回來了大魚的骨架,歸來后的老人疲倦的躺在床上,看似一切如常,但周圍的人對他以前不好的看法因為這次出海捕魚而有所改變。廣闊美麗的大自然給予了俄羅斯人豐富的物質資源,正因如此也致使了俄羅斯人的惰性和他們性格上的消極。俄羅斯是一個好幻想且浪漫的民族,可以從動畫作品《老人與海》中看出,這短短的22分鐘的動畫電影是作者用3萬張在玻璃上用手指創作的油畫完成的,雖然一幅10英寸左右的作品并不是很大,但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構成一幅非常龐大的畫面,也是因為如此,動畫電影《老人與海》將俄羅斯民族獨有的浪漫有悲傷的藝術魅力得到了完美詮釋,給大眾帶來全新的視聽享受。
相比奔放又直接的俄羅斯民族,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勤勞樸實,一直以來我們堅信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才是真理,輕視得過且過的散漫生活態度,所以在大多數動畫電影中表現的主題是現實主義,對比俄羅斯人的動畫來說缺少了奇幻的想象和浪漫的表現力。
在中國唱詩班推出的第三集短片動畫電影《游子吟》以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為全片的主題,講述的是嘉定名士王鳴盛的故事,以一件破舊的棉衣為線索,倒敘出其年幼時母親熬夜來趕制,只為主人公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穿上新衣,全片時長7分鐘,卻深情又含蓄的吟頌母愛的偉大,不管家里是如何拮據,母親的愛總是細膩、溫暖且綿長的。當短片結尾響起以《游子吟》詩詞來制作的配樂時,我的眼眶不自覺地濕潤了,無論你身在何處,貧窮或是富貴,母愛都是世間最無私、最圣潔、最偉大的愛,始終伴隨著你的一生。
創作風格差異。俄羅斯地廣人稀,同時擁有著豐富的自然物質資源,使得這個民族的動畫電影中充滿了詩情畫意,但是浪漫的俄羅斯人也是有著悲傷靈魂的民族,就像在春日陽光下的白樺林,像凜冽深秋的俄羅斯原野,幾乎每一步俄羅斯動畫電影都反映出了俄羅斯人民對于大自然的熱愛,像動畫電影《故事中的故事》中場景里穿插著自然景象,還有短片《父與女》也發生在廣闊堤岸邊的感人故事。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和何種表現力的動畫電影作品,俄羅斯人大多都追求一種理想化的境界。在《老人與海》的創作當中,作者用寫實性極強的表現手法來繪制油畫,所以在大的場景上看來整個畫面有著十分大的沖擊力,這種表現形式是一般動畫電影無法比擬的,有一種豪放的野獸派的感覺,但又是用寫實的手法來表現,這種創新方式也將成為俄羅斯動畫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如果說俄羅斯的動畫電影作品大多是體現主人公的經歷或是人類對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么相比之下的中國動畫電影則大多反映的是社會關系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因為在中華民族的傳統里,我們喜歡借著故事來教育下一代,在《游子吟》中,主人公就用自己切身的故事來教育他的孩子們,要懂得努力、感恩、孝順。可以說,中國大多的動畫電影是帶有教育性的目的,更多重視的是說教。“文以載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不管是多么膾炙人口的神話故事也是如此。
在1950年時中國動畫對中華傳統藝術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如剪紙、皮影戲、刺繡、年畫等優秀藝術文化,這些研究深深地影響了中國動畫后續的發展情況。六十年代的中國是動畫電影的繁榮期,在這期間創作出了大量各種形式的美術電影作品,這些電影不乏濃厚的中國特色。
參考文獻
[1]夏權,孫世波.芻議俄羅斯油彩動畫與中國水墨動畫的創作情懷差異及其文化淵源[J].藝術評鑒,2017(21):175-176.
[2]李丹,陳著.俄羅斯動畫發展一瞥[J].中學俄語,2010(10):56-57.
[3]王斐.從《故事中的故事》探討俄羅斯民族性[J].電影文學,2011(04):23-24.
[4]王斐.從《老人與海》探討俄羅斯動畫的發展[J].美與時代(上旬),2014(09):113-115.
[5]馮海霞.從中俄傳統經典動畫片看民族文化差異[J].學理論,2015(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