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需要法學教育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法治人才,要求我國法學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從優化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構建立體化教學評價體系、改善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強法學教育內涵建設,有利于社會主義法治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法學教育;內涵建設;發展路徑
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國家基于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高等教育現狀的科學把控基礎上提出的戰略目標,對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以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義重大。法學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走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道路既是高等教育持續向前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法學教育進入新時代的必然體現。本文將從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概念解析入手,明確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意義,并提出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路徑構想,以期為我國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一、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概念解析
我國法學教育以改革開放為分水嶺,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發展時期。改革開放前三十年,法學教育從無到有,從全面借鑒前蘇聯經驗,到形成時代背景特點的“政治掛帥”模式,直至遭受挫折乃至基本癱瘓。改革開放后,隨著高考的恢復,我國法學教育重新開始招生并逐步步入正軌,現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學教育模式。21世紀,法學教育規模持續擴大,我國法學教育由“精英化”逐步轉變為“大眾化”,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法學相關專業,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的法學學位與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法治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法學人才培養的大眾化也帶來了教學質量下滑、就業形勢嚴峻等弊端,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呼聲日益高漲。所謂內涵式發展,通俗地講就是通過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方法,實現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基于內涵式發展的定義,我們可以將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界定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不斷調整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各類資源配置,提高法學教育的質量,培養出適合新時代的高素質的法治人才。
二、法學教育內涵發展的重大意義
2014年,我國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偉目標,為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撐。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依法治國”又進行了周詳部署,明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報告用“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十二個字概括了我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同時,十九大報告還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十九大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需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四個環節開展治理實踐。這四個環節,都需要法學教育作為支撐。此外,依法治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內容繁多,千頭萬緒。從法學教育著手開啟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從依法治國的上游工程著手,抓基礎性環節的智慧之舉。可以說,法學教育的強大、優質與否,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法治強國建設進程,關系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
三、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策略選擇
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從多個方面共同努力。
(一)優化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培養“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復合實用型人才,應該是我國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基于這個目標,法學畢業生應該主要具備以下能力:一是能夠熟練掌握法學主干課程的核心內容;二是能夠將法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三是具備較好的法律知識素養,能完成法律文書寫作等;四是能以法治精神為行為準則,堅守法治實踐中的職業操守、道德底線。此外,在法學教育目標體系構建中,不同學歷層次的法學教育應有明顯的區別。如,本科層次的法學教育可將其定位為素質教育,主要培養法學學生廣博的知識;碩士層次可定位為職業教育,主要培養高級的應用型法治人才和法學研究人才;博士層次可定位為精教育,其培養目標是從事法學教學和研究的高級人才。
(二)構建立體化教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體系在課程教學中起著指揮棒的作用,科學的考評體系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學有所得。在我國法學人才培養中,我們要建立立體化教學評價體系。所謂立體化是指,考評體系不僅僅包括對學生的考核,還包括對教師的考評和第三方評估等。法學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以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在實際調研的基礎上,形成評價學生法治能力、法治思維、法律知識的量化指標體系,以此準確的考核學生;要結合法學教師教學資料的收集、教案的寫作、學生評教等要素,展開對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要將第三方過程性考核納入評價教學評價體系,以此倒逼教師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與此同時,我們要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以提高法學教學的質量。
此外,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目標的實現,我們還需從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優化、院校特色發展等方面努力,方能提高法學教學效度,培養高素質的法學人才,為我國法治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佑勇.高等法學教育如何實現內涵式發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6-8.
[2]劉從德,陳永峰.保障善治: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背景下的法學教育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139-145.
[3]王新清.論法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解決我國當前法學教育的主要矛盾[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8(1):8-18.
作者簡介
王惠中(1996—),女,漢,西南科技大學1501級,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