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易芬
摘 要:發展特殊教育是關愛弱勢群體、推進教育公平與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送教上門”工作是特殊教育體系中一項重要的補充形式,只有有效開展“送教上門”工作,才能讓重度殘疾少年兒童享受有效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促進重度殘疾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特殊教育;送教上門
在我國頒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中對送教上門工作做了明確的要求:“組織開展送教上門。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安排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教育資源,為確實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服務,并將其納入學籍管理。”這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也是殘疾兒童少年共享社會發展文明的具體體現。通過開展送教上門活動,適時提供補償性訓練,就是挖掘潛能,盡快為具有各種差異的孩子打開窗戶,以促進重度殘疾兒童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一、對“送教上門”學生進行前期調查
前期對送教學生的情況調查可以為送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送教學生分布在彭州市各鄉鎮,有些甚至在偏遠的山區,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入學的經歷,有的學生甚至寄養在別處,一時找不到學生的具體住所。如果不事前找到學生的具體住址就開始盲目地送教勢必會浪費很多時間。因此,學校根據彭州市殘聯提供的重度殘疾兒童名單、家庭住址及聯系電話等信息首先找到學生的詳細地址,熟悉了送教的線路。然后對其家庭成員、居家及周圍環境、學生的殘疾程度及類別、發病的原因、治療情況、入學情況、溝通方式、孩子的需要、脾氣性格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了解。認真填寫《兒童基本情況調查表》《環境生態教育目標及康復訓練策略表》《智力殘疾兒童評估表》,對這些重度殘疾兒童的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這六大領域的能力進行了測試和詳細的初期評估,為首次個別教學計劃制定做參考。
二、建立優質的送教教師隊伍
“送教上門”的學生由于患有重度殘疾或多重殘疾,導致他們對特殊教育的需求也不同,對送教老師的要求也更高。學校組織送教老師學習相關文件、外出觀摩學習活動等幫助他們進一步領悟送教上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送教老師分成六個組,每個組確定一名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老師擔任組長。組長對組內其他送教老師提出送教的要求、對工作進行具體安排、對送教效果進行評定、加強家校聯系等。每月組織老師對送教工作進行研討,總結經驗和教訓,從而更好地為這群特殊的孩子服務。送教老師對“送教上門”學生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是一般普通學校老師的好幾倍。通過開展“送教上門”工作可以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觀原因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益,同時可以提高教師特殊教育綜合素養。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送教方案
送教老師對前期的調查結果進行認真分析,確定送教的基本內容:運動能力訓練、感知能力訓練、語言與交往能力的訓練、認知能力訓練、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社會適應能力訓練。
針對個案評估結果,對學生制定個別教學計劃。對完全沒有學習能力的學生以心理疏導、語言交往、生活自理、運動、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教學內容,使他們心理健康,愉快生活,適應社會。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以認知、感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運動、社會適應能力為教學內容,通過生活語文、生活數學、英語、勞動技能、溝通與交往、運動與保健、唱游與律動等課程對他們進行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康復,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擴大學生的視野。
四、開展有效的教學
大多數送教學生沒有入學的經歷,基本都是在家里監管,和外人交往的時間很少,性格大多都比較孤僻,對陌生人也有較強的戒備,因此,老師首先要消除孩子對教師的陌生感和畏懼感,以真摯的情感感化學生。老師用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和藹可親的語言和學生交談,讓他們愿意與教師溝通。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安排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地進行教學,通過激勵性語言、物質獎勵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接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從而達到預期目標。最后,送教老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組織一起討論,會診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難點,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效果調整送教的方案,修改個別教學計劃、短期培養目標和長期培養目標等。
五、爭取多方配合,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在這三部分之中,家庭教育是基礎,無論在時間、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上都具有優勢,是其他兩種教育代替不了的。家長是孩子的家庭教師,對于重度殘疾兒童的康復訓練和各項能力的培養重在家庭,老師起的是引領作用,家長在孩子的成長方面占據著更重要的地位。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家長的作用,在給孩子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求家長的參與,這樣家長不僅能夠全面了解老師上課的內容,課下可以對孩子進行輔導,還可以學習老師上課的方法和技巧。除此之外,我們上課的老師還專門對家長進行輔導,讓家長成為孩子在家里的專業老師。這樣對孩子掌握技能幫助很大,達到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
除此之外,學校爭取市政府、市政協、市教育局、市教研室、市殘疾、成都大學等高等院校、普通學校、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多部門的參與和配合使送教上門的經費和教育資源的共享得到保障。專家到送教學生家庭現場指導送教工作,促使送教上門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
“送教上門”是我們在重度殘疾兒童特殊教育服務中的一種嘗試,經驗還不夠豐富,但我們已欣慰地看到這一形式深受送教孩子家庭的歡迎。從家長們對我們的熱情接待中,我們體會到了家長對特教老師的尊重;從周圍鄰居對我們的評價中,我們體會到到他們對送教工作的贊賞;從家長們滿意的反饋意見中,我們了解到家長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從學生和家長依戀的眼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們對下一次送教的期待;從孩子們成長中,我們體會到了“送教上門”的快樂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