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花
摘 要:“一日生活皆教育”,課間十分鐘雖然短暫,但幼兒在課間活動的過程中卻是愉悅的,也蘊藏著無數的教育契機,有助于使幼兒在身心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均衡的發展,所以我們決不能忽視課間游戲這一環節。幼兒期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時期,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小班幼兒課間游戲的開展更具有趣味性、情景性和多樣性,在課間游戲中,幼兒的手和腦都得到了鍛煉,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互相交流和互相合作的過程中促進了情感交流,幼兒在游戲中既能收獲快樂,也能學到知識。對小班幼兒課間游戲有效指導也是教師更多的了解孩子發展、增進師生感情、實施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班課間游戲;組織策略;指導模式
課間游戲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開始,它是增強體質,塑造個性的重要保證。“兒童是活動的主體,兒童是獨立的發展著的個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每天合理科學有效地組織課間游戲活動,可以使幼兒擁有健康強壯的體質,更陽光、開朗、活潑的個性,我們可以從小班就抓起。
一、探求開展小班課間游戲活動的組織策略
(一)課間游戲內容的研究
課間游戲內容選擇的趣味性、多元性、豐富性、教育性、直接影響活動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戲內容可以充分運用傳統游戲、民間游戲、自選游戲、自編游戲等。
(二)課間游戲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三)優化幼兒園晨間戶外體育活動
幼兒園晨間戶外體育活動中幼兒與幼兒的互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課間游戲活動由于其開放的時間,開放的環境,開放的人際關系,能夠使幼兒在輕松、愉快、自愿的狀態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伙伴。幼兒在戶外游戲時,許多游戲需要兩人或小組一起游戲才更精彩,創設這樣的情景,使得幼兒無意中學會了與人合作,感受到了合作的樂趣。
(四)就地取材、為教師減負,促進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
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幼兒教師往往承受更大的工作壓力,繁重而瑣碎的教育工作,使幼兒教師感到身心疲憊,再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為了課間游戲材料而花費更多的時間了。在幼兒園中也可以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材料,如利用地面上的標記間的距離進行跳躍、沿著地磚上的線條走過小河練習平衡的游戲等等,這樣教師就能節約很多收集材料的時間,并且信手捏來,能為老師節約不少時間與工作量。
(五)更換適宜材料的選擇與投放,滿足師幼身心發展
游戲材料可以促進和提高幼兒自我生活的質量,還能滿足幼兒多方面的需求,有利幼兒自我個性的發展。但是游戲材料不能一成不變,為了保證游戲質量,我們每月會更換游戲材料,還不能給教師添加很多負擔,學習利用身邊的資源為教師減負,但也要注意關注孩子的感興趣程度。這些材料我們并不是特意去做的,有時會根據主題產生游戲材料,如主題《小車世界》中用紙盒制作的小拖車,就能立即拿出來玩了。有的結合幼兒園每月評比要求產生游戲內容,比如1月的運動星選拔要求幼兒能行進拍球,那么我們的課間游戲就提供皮球來練習。
二、探索小班幼兒課間游戲活動的有效指導模式
(一)變規定為討論,你的規則你做主
幼兒園課間活動是一個容納著交往、合作、協商、沖突、碰撞的自由空間。在這樣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自發產生的、自定的游戲規則,隨著主題和情節的產生和發展不斷的被引發和豐富起來的。我們引導幼兒用集體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制定相應必要的規則,促進幼兒規則意識和執行能力的發展,發展幼兒的主體性,也使幼兒成為游戲真正的主人,利用集體游戲、建立游戲規則。
1.游戲項目的選擇——凸顯自主
課間活動的方式是否恰當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在游戲項目的選擇上,我們充分尊重每個幼兒的意愿,我們通過發放調查表,讓幼兒和家長一起討論什么游戲適合在課間玩,什么游戲不適合在課間玩?爸爸媽媽愛玩的課間游戲是什么等。通過調查交流,我們選出了適合的游戲項目,如智力迷宮、拼圖、挑花線、各種棋類、自制傳球、自制打地鼠、看圖書、套圈、溜溜球等,一些運動量大的游戲,另外幼兒在調查交流的過程中也體會到:課間游戲可以如此豐富多彩,富有樂趣,參加課間活動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
2.游戲規則的制定——人人參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課間活動來說也如此。為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則,又能讓小朋友主動去遵守它,我請小朋友通過集體討論來制定了課間活動的規則。如玩游戲時要講悄悄話,不能大聲吵鬧;自己找好朋友玩,不影響別人;到自然角觀察動植物要小心,不能弄傷他們;如果教室外面有了很多人,自己就在教室里面玩等等。在制定規則的同時,無需教師的說教,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
我們發現教師的參與會讓孩子覺得游戲變得有趣起來,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集體游戲的時候,如戶外活動、規則游戲時和孩子來玩一些適宜幼兒的民間游戲。教師的參與不僅能讓游戲變得有序起來,規則比較清楚,在有了良好的示范以后再把游戲加入到課間十分鐘,效果會更好。孩子在玩的時候能夠很好的遵守游戲規則,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創設分區游戲、建立交往平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活動的空間,我把幼兒游戲場所盡量放大化,劃分室內與室外兩塊區域,根據每個區域的特點,在室內設置安靜的游戲,如跳棋、圖書區、自然角、座位上的手指游戲、挑線等。室外進行相對安靜民間游戲,根據內容提供相應的體育器具,如小球、沙包等。同時我還制作好入區卡,幼兒根據入區卡選擇相應區域進行游戲,避免孩子間的爭搶與擁擠。
(三)與主題活動相結合,讓每個幼兒有事可做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那些安靜活動的小朋友都是有具體事情可做的,如看迷宮圖譜、觀察自然角里的動植物等;而那些走東串西的小朋友都是漫無目的地玩,難免會影響別人,制造事故。怎樣讓這后一部分孩子也能夠有事可做,不“惹是生非”呢?于是我們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自制了一些與主題活動相關的小玩具,組織他們在課間活動時玩游戲,隨著主題的變化,還不斷生成新游戲,保持幼兒玩樂時的新鮮感。這樣在課間活動時,這部分孩子都能樂此不疲地進行游戲,放松身心。
(四)變安排為自選,你的游戲你做主
自選游戲是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將課間活動的自主權給每個幼兒,為每個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提供豐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樣化的活動類型。讓每個幼兒在課間活動中與外界客觀環境與多種材料、教師及伙伴發生積極的相互作用。
1.游戲內容的自選——我行我秀
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內容。先喝完牛奶的幼兒先進行游戲,可以先在教室外面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游戲,如果你想玩的游戲場地因為別的小朋友還沒有喝完牛奶,你可以稍等一會兒再進行游戲。幼兒每天玩的游戲都可以不同,真正的做到了你的游戲你做主!
2.游戲伙伴的自選——增進友誼
幼兒在進行游戲時,它們自由結合,自選玩伴,完全不需要老師的安排和指點,這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們之間的交往能力,還能使幼兒互相幫助、增進友誼,發揮課間活動帶來的更大的效能!
(五)變統一為層次,你的精彩你做主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必須深入兒童的精神世界”,即要了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征,以及各方面發展的水平。孔子認為了解學生是“視其所以,觀其所能,察其所安”。我們在課間活動中善于觀察幼兒,通過觀察去捕獲幼兒發展的各種信息,在對幼兒進行課間活動的過程中,及時觀察幼兒的反應和各種表現,通過觀察作出判斷,找出幼兒學習活動的最近發展區,及時進行客觀分析,找出適合的游戲內容和游戲材料,及時調整游戲策略和要求。
1.游戲內容的層次——捕捉童真
課間活動的游戲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話題的變化和幼兒掌握游戲的熟練程度不斷生成新游戲,保持幼兒玩樂時的新鮮感。這樣在課間活動時,大部分幼兒都能樂此不疲地。比如在開展“有趣的報紙”話題活動時,隨著各個集體活動的進行,幼兒對報紙越來越了解、熟悉和喜歡,都想用報紙玩游戲。于是我們就提供了很多報紙供幼兒玩游戲。一開始教孩子們單獨頂報紙走、跑、沖紙團、跳報紙棒、等各種花樣,孩子們覺得好玩極了。當大部分孩子學會了單獨用報紙玩出各種花樣時,我們又教給他們多人合作踩報紙,誰站到了報紙外,就出局,又把報紙折小,游戲重新開始玩。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不同層次的游戲內容,給了幼兒不同的精彩收獲!
2.游戲材料的層次——收獲自信
除了游戲內容的層次,對于同一游戲內容,我們也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使他們更大程度地獲得快樂和自信!如在套圈游戲中,我們提供了三種高度的瓶子,第一種最矮最細,第二種高一些粗一些,第三種最高最粗。圈的提供也分為三種,第一種圈最大,第二種圈適中,第三種圈最小。這些層次性材料的提供就能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如果是剛剛練習套圈的幼兒,可以選擇最細的瓶子和最大的圈,這樣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將圈套在瓶子上,如果你想挑戰自己可以選擇最小的圈和最粗的瓶子,這樣就比較難把圈套在瓶子上。這些層次性材料不僅使幼兒都能夠獲得成功,而且在一次次的遞進挑戰中獲得更多的自信!
《指南》理念強調:“人人在活動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平等、寬松、愉悅的課間活動氛圍能使幼兒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提高幼兒反應的敏感性和思維的活躍性。課間活動蘊涵著無數的教育契機,也是培養幼兒行為規則的好時機。在滿足幼兒“動”的前提下,引導每一個幼兒“自主地動”“快樂地動”“精彩地動”,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讓幼兒在課間活動的短暫時間里收獲到無限的快樂!我們教師要真正做到《綱要》中提出的“給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但是這個自由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有的放矢的自由,相信做到了這一點,課間活動一定會煥發出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步社民,黃昌財.師德要素與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J].幼兒教育(教師版),2004.
[2]郭雪麗.還幼兒游戲以快樂[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8.
[3]顧麗萍.淺談幼兒游戲角色的選擇[J].幼兒教育,1989.
[4]涂愛華.談民間“土游戲”在幼兒園中的運用[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7.
[5]朱紅健.幼兒游戲的現狀調查與實施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