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東方,辛樹權,李福森
(長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吉林長春 130032)
向日葵是我國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吉林省西部的一大優(yōu)勢經濟作物,在油料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在吉林省的栽培歷史悠久,年種植達20萬公頃左右,其中90%的面積集中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年總產量40萬噸左右,僅白城市的年播種面積就在10萬公頃左右,年總產量約為20萬噸,占吉林省產量的50%[1]。但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地塊產量較低,影響了該地區(qū)向日葵的生產和農民的收益,除氣候、土壤、病蟲害因素外,不利的傳粉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向日葵是典型昆蟲傳粉作物,如果缺少昆蟲,就會嚴重影響其授粉結實[2]。然而在當前的農業(yè)生產中,由于連年大量使用農藥,致使傳粉昆蟲數量明顯減少,這嚴重影響了向日葵的授粉結實,從而造成空秕粒增多,產量隨之而減[3]。
熊蜂授粉技術在我國溫室大棚授粉中已開始應用,在替代激素蘸花,改善果實品質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大田環(huán)境因素比溫室環(huán)境因素復雜多變,難以人為控制,因此,國內對熊蜂在開放環(huán)境下為向日葵授粉的研究尚未見報導。本研究以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三十號鄉(xiāng)五撮村為研究區(qū)域,觀察研究熊蜂對向日葵的采粉及傳粉行為和規(guī)律,為熊蜂對向日葵授粉技術的應用提供初步的理論依據。
實驗地點設在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三十號鄉(xiāng)五撮村,時間為2016年9月。
向日葵品種:美葵363,遼寧1號和赤峰白3個當地種植品種。
熊蜂:紅光熊蜂,產品60~80只/箱,4箱,由長春師范大學進化生態(tài)研究所選育、提供。
本實驗共選擇4塊向日葵地為實驗樣地,分別標記為A、B、C、D,總面積約為1公頃,各實驗地間相距300米左右,每個試驗點選擇3株向日葵作為研究樣本,其標準為:株高145~170 cm,根部直徑10~12 cm,花盤直徑10~12 cm,葉片數為28~32片(表明該植株已進入生殖生長階段)。
1.3.1 授粉昆蟲種類的調查
在4塊樣地中各放置1箱熊蜂,每箱熊蜂相距500米左右,每日于6∶00-7∶00,10∶00-11∶00,13∶00-14∶00,16∶00-17∶00和18∶00-19∶00五個時間段觀察、記錄授粉昆蟲的種類及其訪花數量。
1.3.2 不同種類授粉昆蟲訪花時間及訪花行為觀察
不同種類授粉昆蟲的訪花數量記錄采用“正”字的方法,如果剛剛記錄過的蜜蜂飛起然后又落回到原花上,只記前一次,如果飛起落到另一朵花上,則再記一次。
1.3.3 觀察時間安排
采取交錯時段對各點進行觀察統(tǒng)計,每個點觀察60 min,觀察開始于6∶00,結束于19∶00,第1天6∶00開始觀察記錄A地塊,10∶00開始觀察B地塊,13∶00開始觀察C地塊,16∶00開始觀察D地塊,18∶00返回觀察A地塊;第2天6∶00從B地塊開始觀察,依序觀察;第3天6∶00從C地塊開始觀察,以此類推;第4天6∶00從D地塊開始觀察,共觀察4天,保證各實驗樣地的數據都是一個完整的全天記錄。
種類:經過4天的調查(2016年9月4日至9月7日),在向日葵花盤上,共計發(fā)現4種昆蟲:蜜蜂、蛾、蝴蝶及熊蜂,每種昆蟲的訪花授粉行為各不相同,其中,蜜蜂上午在向日葵上停留授粉時間為20~30秒,然后飛向下一朵向日葵;下午在向日葵花盤上停留授粉時間為1~3分鐘,但其授粉效果不太理想,這是由于其喙較短,授粉效率較低。而蛾和蝴蝶在向日葵花盤表面只停留幾秒或長時間停留在一朵花上。熊蜂在一個向日葵花盤上的授粉時間則為1分鐘左右,然后再飛到下一朵向日葵花盤上繼續(xù)授粉;下午熊蜂在單個向日葵花盤上授粉時間長達3~5分鐘,授粉方式為用長長的喙圓周授粉。
熊蜂出巢后,先在巢的周圍繞行1~2圈后立即飛向遠處。在50米外向日葵花盤上發(fā)現的熊蜂,其飛行速度較快、聲音較大;在100米處向日葵花盤上發(fā)現的熊蜂能專心在一株向日葵花盤上傳粉;在500米處還能發(fā)現熊蜂,熊蜂的授粉時間較長,偶爾還震動2~3次,震動使熊蜂身體上的花粉到處掉落;750米、1000米及1500米沒有發(fā)現熊蜂。
對昆蟲不同時間段出巢情況做調查,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時間段進行觀察(表1)。6∶00-7∶00由于露水較大,蛾、蝴蝶、蜜蜂及熊蜂在18℃時也不出來授粉。在向日葵的葉片下可以偶而看到蛾或蝴蝶附著在下面。10∶00-11∶00外界溫度為26℃,觀察到蜜蜂和熊蜂和蛾、蝴蝶都出來活動,但在向日葵上授粉時間上比較,蜜蜂比熊蜂授粉時間短,蛾、蝴蝶運動不規(guī)律,有的在采粉,有的好象在找配偶,有的附在花上不動。13∶00-14∶00外界溫度為28~30℃,蜜蜂和熊蜂及其它類昆蟲都出來進行采粉活動,此時熊蜂工作最專一。16∶00-17∶00外界溫度21~23℃,蜜蜂和熊蜂繼續(xù)在工作。18∶00時在向日葵頭上還發(fā)現有熊蜂在授粉,而蜜蜂已歸巢。

表1 溫度對昆蟲授粉影響的調查
分別對晴天和陰天熊蜂的活動進行了調查,記錄了熊蜂的出入巢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晴天時除早晨外,其余時間出勤率都差不多;而陰天時熊蜂雖然也有出勤,但是其出勤率明顯下降,若天色太暗,熊蜂更是不出來活動。

表2 向日葵授粉昆蟲出巢時間調查
向日葵是吉林省西部種植面積較大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該地區(qū)氣候干旱且風沙較大,傳粉昆蟲種類較少。而隨著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農藥化肥的過量使用,加之作物種植單一,導致能為向日葵授粉的昆蟲更少,人工補充昆蟲為向日葵授粉成為將來農業(yè)發(fā)展的趨式。本地區(qū)給向日葵傳粉的昆蟲只有蜜蜂、蛾及蝴蝶等少數幾類,傳粉效率較低,調查過程中并未發(fā)現土著熊蜂的蹤影。通過引入熊蜂,調查其對向日葵的傳粉行為后發(fā)現,熊蜂能很好地適應當地的特殊環(huán)境,提高傳粉效率,改善向日葵授粉困難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