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TechCrunch網站10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正為美國生物科技的未來融資如今的硅谷正處于健康熱潮之中,它正受到東方醫學的強勁推動。2018年是美國醫療投資創紀錄的一年,來自北京和上海的投資者正越來越多地引領美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公司的最大交易。
事實上,中國公司今年在美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投資超過了其在中國本土的投資總額——為300多家美國公司提供金融支持。位于馬里蘭州的VielaBio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這家公司正在探索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療方法,該公司已籌集2.5億美元A輪資金——由三家中國公司領投。
如今,中國醫藥初創企業的業務蒸蒸日上,他們也迎來風險投資最盛的一年——100多家公司獲得40億美元投資。隨著中國投資者繼續將戰略轉向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中國正大力將自己定位為全球醫療投資領先者,這將對全球醫療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辦的《癌癥》雜志顯示,全球約36%的肺癌診斷來自中國,而中國的癌癥存活率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中國風險投資者深知,醫學創新是可以超越國界的,一個國家的醫療突破發現可以拯救其他國家的生命。因此,中國風險投資公司現在越來越多地在海外尋求創新成果,希望投資美國更成熟的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產業,以期將美國的創新技術和先進流程帶回東方,以贏得更廣闊的市場。
以另一家知名風投公司為例,2015年至2016年,該公司只進行了三筆與健康相關的投資,僅占該公司投資總額的4%。最近,生命科學大發展加之國內市場對優質醫療服務的巨大需求極大激發了該公司的投資熱情。到目前為止,該公司今年已完成14筆健康醫療投資交易。
對于中國風險投資家來說,除了經濟上的激勵政策之外,國家層面頻頻出臺措施優化藥品進口流程為相關企業通過海外創新改善中國本土醫療條件打開了新的機遇。隨著中國在全球范圍內投入越來越多資金,中國決心修補其醫療體系中的諸多漏洞,并將自己打造為國際衛生創新領域的下一個領先者。▲
(作者阿爾曼·塔巴塔貝,胡建坤譯)
環球時報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