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
[摘 要] 青城山鎮位于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都江堰,因道教圣地青城山享譽世界。青城山鎮環境清幽,交通便利,旅游業發達,有著令人心曠神怡的生態環境和道家悠久的養生文化底蘊,是打造康養小鎮的不二之選。基于康養特色小鎮的概念特征,分析了青城山鎮培育康養特色小鎮的環境優勢,結合“高端醫療”和“道家養生”的產業亮點對客源市場進行了定位分析,并提出了緊抓道家養生文化,營造小鎮氛圍;運用互聯網和現代技術,打造智慧小鎮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 特色小鎮;康養;青城山鎮
[中圖分類號] F5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08-0046-04
隨著以云棲小鎮為代表的浙江實踐的成功,特色小鎮成為經濟社會的熱點,引發了政府和學者的廣泛關注。2016年國家三部委發布的《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正式將特色小鎮建設提上了日程。各地方政府積極響應中央號召,2017年四川省住建廳提出到2020年將創建100個特色小鎮,同時在《推動特色小鎮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一文中指出特色小鎮應當在共同協調、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彰顯各地特色。隨著老齡化趨勢和亞健康的出現,我國居民對康體養生等健康服務業的需求大大增加。2016年國務院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1]”,“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重點提出要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以解決“三農”問題[2]。強烈的健康服務業的市場需求和“健康中國”與“特色小鎮”國家戰略引發了“康養小鎮”這一新的經濟形態,為康養小鎮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一、康養特色小鎮的概念與特征
(一)康養特色小鎮的概念
特色小鎮,“特”意為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是指有自身的特點和特色,尤其在地域文化和產業情況上,應當避免同質化;“色”本有情景、景象之意,此處是指應當有魅力誘人的風光景色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良好的環境中實現“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融合;“小”是指規模,面積不宜過大,要使產業和文化在特定區域內突顯和集聚;此處的“鎮”不同于國家行政區劃上的“鎮”,也不同于產業園區、風景區的“區”,而僅僅是一個小型的區域,可以分布在大城市邊郊,也可以在城市內部區域或街道,還可以是較大的村莊。綜合看來,特色小鎮是指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文化韻味和社區功能的新型發展區域。而“康養小鎮”作為新常態下的一種新經濟發展形式,學術界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普遍認為,“康養小鎮”是指以“健康、養生、養老”為主題的新建或改建的小鎮,以健康養生養老產業為核心,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的宜居宜養宜旅游的特色小鎮[3]。目前我國康養小鎮發展的類型主要有宗教文化型、長壽文化型、溫泉養生型、醫養結合型和生態養生型。
(二)康養特色小鎮的特征
1.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產業基礎是其發展的根本,是維系區域內各環節正常運作的條件。若沒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就非常容易陷入“地產化”的危險之中,無產業支撐的特色小鎮,只不過是虛有其表的“空鎮”。
2.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名片,是特色小鎮的靈魂,在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中,文化IP成為加分項。游客想要體驗的永遠都是最本土、最地道、最具特色的東西,無論是獨特的自然資源、還是當地人的文化信仰,或是歷史宗教文化,只要圍繞文化的核心和特色,將其進行產業升級,打造獨特的商業產品,形成自身的特色產業,都能在特色小鎮建設與發展中有所進步。
3.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向往空氣質量優質的城市周邊甚至鄉村地區的優美風景和旅游景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吸引消費的重要因素。
4.功能完善。特色小鎮不同于行政意義上的鎮,它必須具備完善的配套設施,滿足小鎮自給自足的商業需求,使小鎮擁有和城市一樣的高品質生活水準,才能滿足小鎮居民的生活需求,真正的解決非城市地區居民的就業生活問題,實現三生融合,為鄉村振興加油添勁。
特色小鎮作為一種新經濟社會產業,經歷了浙江省的偉大實踐后,彰顯出了獨特的優勢,是新常態下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新中國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一偉大實踐出現后,也逐漸得到了國家政府和行業專家的認可,不斷涌現出相應的理論研究,為各地發展特色小鎮提供了政策和理論支持,有利于特色小鎮朝著更加有利的方向發展。
二、青城山鎮打造康養特色小鎮的環境分析
(一)青城山鎮的基本介紹
青城山鎮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青城山的所在地,青城山是我國道教文化的發祥地,全真道圣地,我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青城山鎮位于距成都市60公里的都江堰市西南角,距都江堰市區僅15公里,是國家、省、成都市優先發展重點鎮和“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青城山鎮森林資源豐富,環境清幽,道教養生文化濃厚,素有“青城天下幽”和“長壽之鄉”的美譽;依托其悠久的養生傳統和獨特的養生文化,青城山鎮成為國內首個“世界級康體養生旅游目的地”。主鎮區位于青城山腳下,矗立著一棟棟古色古香、風格獨特的別墅洋樓,是鎮區居民集居家休閑旅游的住所。
(二)健康服務業的市場需求快速增加
中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根據全國老齡辦公布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人,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兩億的國家。預計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占比將達34.9%。大量年輕人群由于城市環境、工作性質、生活壓力和不良生活狀態等原因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據統計,76%的大城市白領處于亞健康狀態,僅有3%的人口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老齡化和亞健康等導致我國居民對康體、康心、養生、養老、護理、修復保健、醫療等方面的健康服務的需求快速增加,這為康養小鎮的培育提供了有利的市場條件。
(三)青城山鎮有利的政治環境
2014年國家旅游局編制了《大青城旅游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以旅游綜合發展核心區為中心,建成四大主題功能區,其中之一就是以道文化為主題的康體養生功能區。2015年都江堰市委同上海有關專家共同編制了《都江堰市健康服務產業規劃(2014-2028)》,指出未來10年,都江堰將瞄準高端健康產業,把健康服務業發展為都江堰市的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將青城山鎮打造為世界級康體養生旅游目的地。健康服務產業規劃體系指出,通過以青城山鎮為中心,建立道家養生、醫療養生、中醫養生、運動養生、時尚養生和健康管理服務六個集聚區來打造康體養生旅游經濟帶,塑造出抗衰老醫療養生旅游、青城道家養生旅游和中醫養生創新旅游三大品牌形象。2017年8月,都江堰市政府與綠地控股集團就共同打造都江堰國際康養小鎮達成合作,市政府表示,在土地用地、稅收等多方面將全力配合康養小鎮項目。都江堰市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扶持為青城山鎮建設康養小鎮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四)青城山鎮的資源優勢
1.青城山鎮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
青城山鎮位于成都平原周邊的丘陵地區,以小型山丘、山地地貌類型為主,沿山地地區有少量平原,道路兩旁綠化豐富,多草坪等休閑區,河流溝渠密布。青城山鎮植被覆蓋率高達98%,空氣中負氧離子達2.2萬個cm3,大氣環境良好,空氣質量極佳。青城山鎮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空氣濕度多年平均為86%,濕潤多雨,是避暑、養生的絕佳之地[4]。全鎮林木覆蓋,青蔥養眼,氣候濕潤,空氣清新,環境清幽,是修身養性之圣地。
2.青城山鎮蘊含獨特的道教養生文化
道教是我國的傳統宗教。“道法自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家思想使得道家養生文化自古以來就享有盛名。青城山鎮是道教圣地——青城山的所在地,靠山臨水的優美環境、居民的道家養生習慣、悠閑的生活方式和代代相傳的尊老愛老敬老養老之傳統使得青城山鎮有了“長壽之鄉”的美譽,青城山鎮的道家養生傳統綿延至今。
(1)丹道。丹道是道家養生術的核心,主要內容是導引、外丹和內丹,導引提倡通過伸屈、俯仰、行臥等肢體運動調節氣息以血脈相通。外丹是通過煉制丹藥服用以達到保健養生的作用,外丹術在唐代達到極盛,宋代以后全面衰落。隨之內丹成為道家養生的主要方法,內丹主張以人體為丹爐,通過運氣、調息等步驟使得精、氣、神在體內凝聚不散,以達到抗衰長生的目的。
(2)道醫。道醫在青城山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孫思邈唐代來到青城山鎮生活,青城山鎮分布著黃柏、杜仲、厚樸、天麻、靈芝、金星草等多種野生藥材,孫思邈常去山上采藥,完成了醫學著作《千金要方》,為道家醫術做出巨大貢獻,被后人尊稱為“藥王”,從此道家醫藥也成為道家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武術。武術養生是通過運動、舒筋活骨以保持健康的養生方式,青城派武術以劍術、太極、自然門為盛。青城太極通過一系列剛柔并濟的招式訓練達到通經活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在青城山鎮甚至是成都市,太極已經成為一項常見的晨練運動,道家太極養生術已融入人們的生活。
(4)道家養生宴。道家的養生思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膳食上,道家崇尚以膳食“調”和“養”身體。無為自然的養生之心要求清心寡欲,但“無為”并非完全的無為,所謂“我命在我不在天”,遵循自然法則之外,還應積極預防疾病的發生。青城山所在的四川地區自古就積極從食物上調節身體,如將“川椒”作為食物的主料以抗寒抗濕,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道家在食物上還注重“養”,常將中藥材添至日常食物里,如八寶粥、黃芪粥、黃芪枸杞粥、當歸羊肉湯等,道家膳食相對清淡,有養生之功效。
(5)道茶。茶本身就是一種中藥,有解毒、抗病、降火、清神的功效,以青城貢茶和苦丁茶為盛,青城道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早在唐代就因其茶品上乘、制作獨特而聲名遠揚,道茶也是道家養生文化的一種體現。
(五)青城山鎮便捷的交通和區位優勢
青城山鎮對內對外交通方便,距成都僅68公里,青城山鎮已形成了便捷的鐵路、公路交通網,屬于一線城市成都“一小時經濟圈”,可充分利用成都的產業、金融、科技水平等為青城山鎮助力。青城山可通過成都發達的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雙流機場和地鐵線路吸引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成都-青城山的快鐵僅需30分鐘,成灌高速公路、成都至青城山旅游快速通道的修建在擴大進入的便捷性的同時也大大縮短了進入時間。在青城山鎮區,分布著省道106線、多條旅游環線公路,景區旅游專用公交車101、102路等途徑青城山鎮大部分地區,鎮內交通便捷。
(六)青城山鎮康養項目投入建設不斷增多
2015年政府公布打造“中國·青城山世界級康體養生旅游目的地”規劃,2017年綠地集團與政府協議投資200億元,在中興鎮和青城山鎮規劃建設總面積約7700畝的康體養生特色小鎮,青城山鎮引入了一大批康體養生項目。在都江堰發展多年的天津泰達集團積極推進了企業轉型,引進世界排名第三的美兆醫療機構,在都江堰打造中國首家現代化康體療養示范中心。北京大基醫療著重打造其治療中心、養生中心、軟件中心三位一體項目,不斷完善康養產業鏈。都江堰擎安抗衰老醫院主打高端醫療美容、抗衰老治療和干細胞培育治療,錦欣中國青城抗衰老中心集高端健康養生、抗衰老、健康管理為一體,上海申友南方基因檢測中心與空軍都江堰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共同打造了基因醫療檢測合作項目。中國·青城國際頤養中心以高端服務平臺為核心,擬建設功能齊全的大型高端頤養配套設施。同時還有集中醫養生、御膳宮、健康主題酒店、中醫藥文化會館為一體的“藥王宮”中醫養生主題街;集道家打坐、青城太極、洞經音樂、藥膳素餐文化為一體的青城仙館;高端康體藥浴溫泉SPA部落;藏醫藥學和藏式養生主題酒店;青城道溫泉康體主題酒店:青城豪生、青城六善等。青城山鎮引進的康養項目不斷增多,為康養小鎮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青城山鎮打造康養小鎮的發展定位
特色小鎮的核心在于特色產業,即“產業興鎮”。根據發達國家產業空間布局給我們的啟示,特色小鎮應與高端產業相結合,打造高端產業特色小鎮是我國產業結構、空間結構優化的有效途徑,產業高端化和旅游便利化才能帶來特色小鎮長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5]。青城山要打造康養小鎮,應結合“高端醫療”和“道家養生”兩大亮點,集中發展高端生物醫療、基因檢測和道家養生旅游,從而形成抗衰老醫療、道家養生和中醫養生三大品牌形象。為了更好的找準目標市場,可依據市場細分理論將青城山鎮的目標市場按地理、人口、心理和行為等因素進行細分,細分后主要有以下兩種客源市場定位。
(一)從地域上定位
青城山鎮打造康養小鎮,可以將其目標市場劃分為:一級市場——四川省內的城市,這些地區距青城山較近,游客長期居住的可能性更大,也更符合我國短期假日和短期出行的特點,是最穩定的市場。二級市場——國內其他省份,雖然距離稍遠,但借助于現代技術和交通的發達,二級市場未來可能成為穩定的一級市場,它是極具潛力的。三級市場——國際市場,這部分市場的人數較少,但也占一定份額,項目開發應以文化體驗為主。縱觀三個級別的市場的特點,青城山鎮應當采取“穩定一級市場、重點把握二級市場、積極拓展三級市場”的策略,打造符合國家康養小鎮定位的項目。
(二)從游客的年齡定位
由于中醫養生、道教養生和抗衰老對年紀稍大的客戶群更具吸引力,所以青城山的康體養生項目應當瞄準中老年市場。針對中青年人群,應適當利用其山水資源和熊貓文化,開發適合年輕人的項目,如運動養生、山地探險、熊貓保護、民俗節慶等活動。針對中年人群體,以休閑度假、保健養生、防老養顏等為主旨進行產品開發。對于老年人,把重心放在休閑養老、康體治療等項目上。
四、青城山鎮打造康養小鎮的建議
(一)加快產業升級,實現產鎮融合
青城山鎮素來旅游業較為發達,而建設康養小鎮僅依靠旅游產業是遠遠不夠的,應迅速將健康產業提上日程,健康產業是青城山康養小鎮發展的核心,直接關系到小鎮的命運。將“旅游”與“康養”進行產業融合,保持現有康養項目的穩定性,并積極引進新的產業項目,吸引游客,帶動消費,延伸產業鏈,圍繞旅游和康養這兩大主導產業,著力培育康養服務、健康體檢、基因檢測、抗衰老醫療、中醫療養等高端醫療產業和道家養生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實現產鎮一體、協調發展。
(二)緊抓道家養生文化,營造小鎮氛圍
隨著特色小鎮的不斷發展,各地小鎮開發出現了同質化嚴重的現象,許多小鎮項目停留在休閑度假、旅游觀光的層面,歸根結底是其沒有深入挖掘本地的文化特色和發揮獨特性。在國家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鎮名單中可以看出,文化特色成為了主要的加分項。何為特色?簡單的說,少而特,精而特。青城山康養小鎮建設不可能面面俱到,緊扣在西南地區具有唯一性的道家養生文化資源,打造“爆款”,將其發揮到極致,塑造中醫、醫療、養生品牌,反而能加深目標市場的印象,得到更好的效果。
道教養生文化的彰顯,不能只停留在營銷策略上,而應貫穿于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把握好內外兩個“抓手”。道教文化特色彰顯的“外抓手”應體現在小鎮整體風貌、房屋建設、市政設施、街道店鋪的規劃與設計上,營造出道教文化氛圍,如修建道家特色游步道,在公廁、公交車、路燈、垃圾桶、導覽標識系統等一切游客看得見聽得見感受得到的地方融入道文化元素,向游客傳達道教養生文化基礎知識,讓游客有“穿越”和身臨其境之感,提升游客的文化體驗。“內抓手”應在康養設施和項目產品上下功夫,不斷引進各具特色的醫療康養項目,修建青城道教文化博物館、太極文化廣場、中醫藥文化館等康養設施,深度開發項目產品。項目產品應避免大眾化的旅游紀念品,而應緊緊圍繞“丹、醫、武、膳、茶”五大元素深度開發具有差異性、體驗性的產品。開發丹道課程和內丹術的體驗項目,修建丹術文化館,普及丹道知識。種植、銷售中藥材,讓游客參觀甚至參與到藥材加工和制作的過程,邀請著名道醫,成立道醫館。呈現道家武術主題表演、情景體驗,開發太極體驗項目、青城劍術課程等,讓游客深度體驗道家武術的要領。將道家養生宴搬上青城山鎮餐館和酒店的餐桌,開發可攜帶的道家藥膳,讓游客免費學習藥膳制作方法等。開發道茶采摘、烘炒體驗項目,道茶銷售,設計道茶表演、品茶活動等。
(三)堅持PPP模式,提高居民參與度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運作模式,近幾年在特色小鎮建設的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青城山鎮建設康養特色小鎮,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力、居民參與”的運作機制。政府作為康養小鎮項目的引導者,應著重發揮政策、硬件和監督三大作用。優化產業投資環境,提供優質的政務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源配置,監督項目進展,為康養小鎮項目營造良好的客觀環境,為其保駕護航。綠地集團是青城山康養小鎮的市場主力,負責小鎮項目的設計和其他市場主體、資本的引入,進行項目運營管理,為項目前期開發和后期運營提供核心戰略資源,發揮市場的主力作用。康養小鎮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手段,同時也是城鎮化的途徑,因此,鎮區居民應積極投身康養小鎮的建設與運營中來,加強與康養產業的鏈接與互動,改善生活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真正實現“生產-生態-生活”的三生融合。
(四)完善基礎設施和提高公共服務,強化社區功能
目前青城山的旅游功能相對突出,而康養小鎮的定位是生態環境良好的宜居宜業的新型發展區域,所以前期建設時應注重社區功能的完善。大力推動鎮內外交通體系的建設,尤其是完善鎮內交通,將公交車、騎行和步行作為主要的出行方式,體現低碳、健康的道教養生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合理布局市政設施網絡、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商業、文化、體育、教育、物流、醫療衛生等生活服務配套,積極優化各項公共服務,體現小鎮的宜居宜業特色。
(五)結合會展活動,提升小鎮競爭力
康養產業和會議產業在近年發展速度很快,青城山鎮可借助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完備的配套設施、獨特的道教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和舉辦會議活動,爭取成為以康養、宗教、旅游等為主題的大型會議論壇的目的地,發展會議產業,強化康養小鎮的形象。2017年都江堰市推出了30多項節事活動,“國際康體養生旅游節”、“青城山道教文化節”、“藥王長壽文化節”、“青城采茶節”、“中華道教養生節”、“青城山登山節”、“中印國際瑜伽節”和“善行者公益徒步”等活動都是圍繞青城道教文化和健康養生文化開展的節事,青城山鎮應當繼續開發有吸引力的節事活動,打造青城山品牌節事,提升國際康養小鎮的形象。開發和引入以“康養”為主題的會議和節事活動,修建會議廳等會展場所,利用會展業的帶動效應,發展會展旅游,樹立康養小鎮品牌形象,提升項目競爭力。
(六)運用互聯網和現代技術,打造智慧小鎮
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必將彰顯出巨大的優勢。互聯網、人工智能、智慧系統等現代科技的融入,可大大提高小鎮的經濟效益,提高小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將人工智能、智能系統等融入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小鎮服務的便捷性和智慧化;高端醫療企業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管理信息系統開展遠程健康檢測與指導,開發新型線上課程,開啟線上養生文化體驗,擺脫地域的束縛。小鎮建設中后期小鎮居民可發展康養電子商務,將青城山鎮的中藥材、道茶、藥膳、武術周邊、丹道周邊等通過電商手段將其影響力傳遍整個中國甚至國際市場,樹立道茶、道家中藥等品牌形象。
(七)保護、傳承與發展并存
綠色、生態、低碳,這些理念都是健康產業發展的要求。《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推進特色小鎮應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節約集約用地。青城山開發康養小鎮時應當尤其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嚴禁破壞森林植被、自然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等,引入項目時秉承節約用地、合理規劃的原則。注意道教傳統文化魅力的彰顯,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其不受曲解和傷害。
(八)強化后期運營管理
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只是開始,前期建設期結束后,后期如何運營才是產生效益的關鍵。綠地集團應當借鑒國外或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運營方案和資金計劃,引進專業的康養人才、醫療人才和道教文化專家,提升專業性,解決好成本與盈利之間的問題,實現康養小鎮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實行末位淘汰制,定期對市場主體服務的專業性、內容的獨特性等進行考核,保持小鎮康養項目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2016-10-25.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Z].2018-01-02.
[3]袁曉莉.打造特色小鎮,構建健康養生養老產業——關于建設興義市康養旅游國際化度假區的思考[J].黔西南黨校論壇,2018(1):7.
[4]廖光萍.青城山發展道教養生旅游的資源評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1):175-176.
[5]張輝,岳燕祥.我國旅游小鎮發展之思考[J].旅游學刊,2018,33(5):8-10.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