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就是,哪怕疾病纏身,也不會舍棄
出生于1929年的鄭小瑛,一頭銀發卻精神矍鑠,她堅定地走向《經典詠流傳》的指揮臺,再一次舉起她一生最愛的指揮棒,演奏奧地利作曲家馬勒《塵世之歌》第三樂章《青春》,就像過去60年來每一次站上指揮臺一樣,89歲的她依然激情澎湃、光彩照人,令全場觀眾沉醉不已。
鄭小瑛,我國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她的音樂青春始于19歲——1948年冬天,鄭小瑛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一次選擇,她背著父母離開了學校,離開了家,奔赴解放區參加革命,由于她有著相對良好的音樂基礎,她被分配到了文工團,年輕開朗的她如魚得水,在革命的隊伍里,在艱苦的行軍過程中,她認真感受著各種來自民間的音樂元素,她明白“音樂來源于人民”。
1954年,蘇聯合唱指揮家杜馬舍夫受邀來華授課,并開辦了一個合唱指揮班,當時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三好學生鄭小瑛被他點名選中。這,改變了她的人生。
后來,她被送至蘇聯學習歌劇交響樂指揮,在莫斯科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音樂劇院,她第一次指揮歌劇,演出意大利歌劇《托斯卡》,這也是中國指揮家首次在外國的歌劇舞臺上執棒。
經歷了系統訓練,鄭小瑛學成歸國。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的首位系統學習歌劇指揮藝術的指揮家,她引進了國外先進的歌劇排練流程,創新了“歌劇車間”排練模式,為國內歌劇界帶來一股清流。
對音樂的滿腔熱情延續了鄭小瑛的一生。1990年至1996年,一個全部由女性音樂家組成的樂隊在京城出現,其名曰“中央樂團愛樂女室內樂團”。這個樂團的領軍人物就是鄭小瑛,樂團成立時,她已經60歲了。
1996年,鄭小瑛又創立了廈門愛樂樂團。當新事業正處上升期時,1997年,她被查出患了直腸癌。已近古稀身患癌癥,她非但沒有放棄,而是拼盡全力抗擊病魔,第二年她就應邀組建了中國首家民辦公助職業交響樂團,在短短15年的時間里,她帶領這個從無到有的樂團“扎根廈門,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隨后,鄭小瑛又兩次被查出患了早期癌癥,可她依然堅持不懈,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熱愛的事業。
在過去的4年里,她持續在國內外舉辦音樂會和音樂講座130多場。她堅定“洋為中用”的信念,將她堅持推廣多年的劉湲作曲的交響詩篇《土樓回響》又帶到了澳大利亞,完成了她“土樓環球行”的夢想。在12個國家上演71場,創下了我國交響樂作品上演的最高紀錄。
年近90歲耄耋之年的鄭小瑛并沒有停下步伐。她說:“即使疾病纏身,我依然不會舍棄你,我最愛的指揮事業。能倒在指揮臺上,這是我一生中最浪漫的事。歲月更迭,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