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南京工業大學 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南京 211816; 2. 南京工業大學 極端承壓裝備設計與制造重點實驗室,南京 211816)
某公司加熱爐一條原料油輸送管線安裝竣工6年后準備啟用,啟用前進行水壓試驗時,發現管線出現大面積泄漏。現場檢查發現漏點呈小孔狀,主要集中在管線中下部。管線材料為316L不銹鋼,規格從φ141.3~273.1 mm不等。通過查閱維護記錄發現,6年前在該管線安裝竣工后,進行了一次水壓試驗(試驗用水為消防水),試驗合格。3年前又進行了一次水壓試驗(試驗用水仍然為消防水),未發現泄漏。
本工作對泄漏管線進行了失效分析,力圖準確分析失效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以后類似工程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管線內壁可見明顯腐蝕痕跡(水銹),見圖1(a),隨后在管線泄漏位置隨機選取一處切下。該處外壁僅存在一處明顯泄漏點,見圖1(b)。在與該泄漏點對應的內壁上可見密集分布的點蝕坑群,及一個肉眼可見穿透孔,見圖1(c)。沿點蝕坑群將該試樣切開后,可見點蝕坑的大小、深淺不一,雖然蝕坑開口都很小,但是蝕坑內部很大,呈不規則球形,有些尚未穿通的蝕孔中可見殘留的腐蝕產物,見圖1(d)。宏觀特征表明,該管線的失效形式為典型的點蝕穿孔,點蝕開始于內壁,并向外不斷發展,直至穿通[1]。
對失效管線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該失效管線的材料符合標準規定,如表1所示。

(a) 內壁腐蝕痕跡 (b) 外壁特征 c) 內壁特征 (d) 點蝕坑群截面特征圖1 失效管線的宏觀形貌Fig. 1 Macrographs of the failed tube: (a) corrosion marks on the inner wall; (b) features on the outer wall; (c) features on the inner wall; (d) features of pitting groups on cross section

表1 失效管線的化學成分及標準(質量分數)Tab. 1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andard of the failed tabe (mass) %
在掃描電鏡(SEM)下觀察失效管線蝕坑處的形貌。蝕坑低倍SEM形貌顯示,蝕坑內部凹凸不平,局部有腐蝕產物附著,見圖2(a)。蝕坑高倍SEM形貌顯示,大蝕坑內部存在沉積一定量腐蝕產物的小凹坑,見圖2(b);凹坑中的腐蝕產物為立方晶體,見圖2(c)。很多氯化物,溴化物的鹽類晶體(如NaCl,NaBr,CaCl2等)均表現為立方晶體的形態,故推測蝕坑中的腐蝕產物為結晶出的鹽類小顆粒。
對內壁附著的腐蝕產物及蝕坑中的腐蝕產物進行能譜(EDS)分析。結果(表2)顯示,這兩處的腐蝕產物都含有一定量的Cl,Br等會誘發不銹鋼發生點蝕的元素,對其含量進行對比還發現,其在蝕坑內腐蝕產物中的含量明顯高于在蝕坑外腐蝕產物中的,這是由于發生點蝕時,Cl,Br等在點蝕坑處聚集所致。

(a) 低倍,大蝕坑 (b) 高倍,大凹坑中的小凹坑 (c) 高倍,腐蝕產物圖2 失效管線腐蝕坑處的SEM形貌Fig. 2 SEM morphology of pits in failed tube: (a) large pit at low magnification; (b) small pit in a large pit at high magnification; (c) corrosion products at high magnification

表2 腐蝕產物的EDS分析結果(質量分數)Tab. 2 EDS analysis results of corrosion products (mass) %
點蝕的發生及擴展速率不但與腐蝕介質有關,還與材料組織狀態有關,因此對泄漏處管線材料的顯微組織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該處管線組織為等軸奧氏體,見圖3(a),點蝕凹坑內壁面由于腐蝕的作用而凸凹不平,但未見沿晶腐蝕或者開裂的特征,見圖3(b),這說明管線組織均勻性較好。

(a) 低倍

(b) 高倍圖3 失效管線的顯觀組織Fig. 3 Microstructure of the failed tube at low (a) and high (b) magnifications
奧氏體不銹鋼由于Cr含量較高(其質量分數一般在18%以上),極易在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鈍化膜,因此具有良好的耐均勻腐蝕性[2]。但是,正是由于這層鈍化膜的存在,當介質環境中含有一定的侵蝕性陰離子時,其表面鈍化膜極易受到破壞,并誘發點蝕[3]。所謂點蝕是指在特定溶液環境中,金屬材料表面出現點狀腐蝕及深入金屬基體中的小孔狀腐蝕的現象[4]。奧氏體不銹鋼發生點蝕還需要具備兩個條件[5]:鈍化膜局部(如夾雜物、位錯等缺陷位置)弱化;介質環境中含有侵蝕性陰離子(如Cl-、Br-等)。在含有侵蝕性陰離子介質環境中,由于這些陰離子半徑小而容易從鈍化膜的薄弱點(夾雜物、位錯露頭、合金相等位置)進入鈍化膜,形成可溶性的金屬-羥-氯(鹵族元素)絡合物,導致原本致密完整的鈍化膜發生溶解破壞,點蝕在此形核[6-8],其機理如圖4所示。其中,Me表示金屬,O2-的遷入代表再鈍化的過程,Cl-代表侵蝕性陰離子。

圖4 穿透模型示意圖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penetration mechanism
不銹鋼點蝕的生長過程包括點蝕核的孕育期和穩定生長期。研究表明[9],點蝕形核后并不是每個形核點都會發展成穩定的點蝕,而是服從隨機性規律。點蝕形核后經歷的這個隨機發展過程即是點蝕生長的孕育期。孕育期結束,不銹鋼表面出現小的點蝕孔,點蝕進入穩定生長期。此時,侵蝕性陰離子(Cl-、Br-等)遷移到小孔內而富集,小孔內部的Fe3+/Fe2+,Cr2+等金屬陽離子水解使孔內溶液酸化[10-11],見式(1)。

(1)
酸化的結果是孔內表面金屬的再鈍化電位升高;另外,孔內溶液的離子含量高,使其導電性提高。這些條件使得孔內金屬處于活化狀態,而在小孔周圍由于陰極反應促進表面鈍化,抑制了周圍金屬的腐蝕,最后發展成為口小腔大的點蝕形貌。
失效管線為316L奧氏體不銹鋼,雖然其含有約2%(質量分數)Mo,提高了其抗點蝕性能,但是并不代表它不會發生點蝕。有研究表明,當環境介質中Cl-含量達到一定量時,316不銹鋼在常溫下也會發生點蝕[12-13]。結合宏觀分析,SEM分析及EDS分析可以確定,管線失效原因為點蝕引起了泄漏。經過了解,兩次水壓試驗所用的消防水均采自工廠旁的小河(河流上游有一家溴化鋰生產廠),僅僅經過簡單的沉淀過濾。引起點蝕的Cl-和Br-很可能來自消防水。為驗證這一觀點,取河水進行了Cl-和Br-含量檢測。結果發現,河水中Cl-質量濃度達到150 mg/L,Br-質量濃度達到480 mg/L。水壓試驗后未嚴格排干積水就封存管線,導致管線一直含有Cl-和Br-,且隨著水分的蒸發,離子濃度不斷增加,最終導致點蝕的發生。
該不銹鋼管線竣工后兩次水壓試驗時,由于使用的是被污染的河水,引入了Cl-和Br-,最終導致點蝕穿孔。
建議對不銹鋼設備的水壓試驗用水一定要嚴格執行國標規定,Cl-質量濃度應嚴格控制在25 mg/L以內,雖然國標中未對Br-含量做出規定,但是Br-作為引起點蝕的侵蝕性陰離子,會加速不銹鋼在Cl-環境中的點蝕,工程上也應引起重視;水壓試驗后的不銹鋼設備,特別是可能長期不用的設備及管線,一定要排干積水,保持內部干燥,并充惰性氣體密封保護,以免發生點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