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露嬌
要把機器貓變成兒童寵物?
“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把動畫片中的機器貓變成生活中的小寵物”。在談到為何會做這個項目的時候,Woobo創始人譚豐說了這樣一句話。
2010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后,譚豐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碩博連讀,博士期間成立了Woobo這個項目,同時成為第二支入選MIT全球創業技能孵化器的中國團隊,獲得了2萬元資金。2016年1月份,公司獲得了昆侖萬維CEO周亞輝8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
“很多時候人們討論人工智能如何改變生活,真的到那一步了嗎?”
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2017年5月,AlphaGo在烏鎮與柯潔進行人機大戰,最終3:0完勝。
“但是當我們去看人工智能或者智能音箱的時候,它背后的性格到底是通過智能來體現的,還是通過更好的人機交互設計來體現的,這是我當時的一個出發點,我們生活里如果有一個寵物級的智能設備會很好玩。”
譚豐坦言,自己很喜歡那些可愛的,有些蠢萌的角色,也會一個人跑去電影院看《小黃人》,很多人討論人工智能如何改變生活,但是如果能給生活提供一些樂趣,是很有意思的。
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曾是一個現象級的產品,幾乎每家都會有一本,直到現在,小朋友們還是會問熊貓愛吃什么,獅子和老虎誰更能打,類似這樣的問題。
“我們應該給小朋友一個更好的接觸信息和內容的方式,這個方式可以通過一個伙伴引導TA去探索。”
譚豐認為,Woobo的定義就是一個新時代的交互式兒童百科全書,為孩子解答對這個世界所有的疑問。這個答案并不只是語音或文字層面的,還可以是一個視頻,或者一種互動體驗,是一種多維度多元化的答案。因為對于小朋友來說,想象力與創造力比具體學到了什么知識更加重要。
在譚豐的大學時代,曾經去內蒙古的山村做過一次支教,那里的小朋友不知道北京是哪里,很多小朋友因為家庭環境,從小就失去了很多機會。
“我們想成為一個大眾的產品,我們希望能夠做一種知識的普及。”譚豐說道,“就像小米讓更多人用上高性價比的手機,我們想做兒童版的小米。”
因為兒童需要一個電子設備才能接入互聯網,接入內容和信息,但是這個設備不該是手機或者平板電腦,而應該是一種符合他們形態的電子設備。
技術是Woobo團隊的強項,通過海量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基本上可以為所有的問題提供至少一個相關的答案,但是也會有所保留,因為有些問題和答案并不適合小孩,或者語言風格并不適合小孩。
所以,Woobo是在一個相對謹慎的情況下擴充數據庫,一開始先把內容進行一定的局限,保證輸出的內容都是安全可靠的,然后在這個基礎上擴充數據庫,讓這個數據庫從一個大而不健康的縮小到小而健康的,再逐漸擴張到一個大而健康的數據庫。
人機交互從過去的電話、電報,到后來的電視、計算機,再到現在的智能手機,下一代的交互產品到底是什么,這也是Woobo不斷在增強認知的一件事。
Woobo的近期愿景是成為一個兒童陪伴機器人,中期愿景是把兒童和教育場景結合起來,做一種陪伴式教育,長期愿景是探索下一代的交互方式。
譚豐表示,“我們總希望人工智能能夠稍微活潑一點兒,所以,我們其實在增加機器人的情商,情商在未來就不僅局限于兒童這個群體,未來的Woobo不僅會陪伴小孩,也會陪伴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