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鳳 鄒漫
摘 要:環衛工群體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群體,他們已和城市的正常運行密不可分。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環衛工由于自身條件等多方因素限制且遭受社會的不公平待遇,因此使他們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文章首先提出社會轉型期環衛工權益保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路徑探討,以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民生,增強環衛工群體的存在感、認同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環衛工;權益保障;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4-0097-02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逐漸推進了環衛體制改革,人們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日益增長之際,長期堅守在第一線的環衛工的重要性日顯突出。環衛工群體不僅在城市環衛隊伍中發揮著主干力量的作用,而且對城市環衛事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們雖被人們贊譽為“城市黃玫瑰”“馬路天使”等稱號,然而,其基本權益卻得不到有效保障,諸如基本工資低于平均收入、精神生活單一等深層次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1]。然而,在我國社會轉型期,環衛工的權益保障卻不盡如人意。由于環衛工自身文化程度偏低、福利待遇差,同時存在工作時間長、精神生活匱乏等現象,更重要的是環衛工在作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交通事故、被毆打等事件,因此,維護環衛工的基本權益任重而道遠。如何改善環衛工的生存現狀,讓環衛工在城市工作時,能逐步融入城市生活中,并能感到幸福,使他們在城市勞動的基本權益得到保障是目前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二、社會轉型期環衛工權益保障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但是,民生領域中還存在短板,就拿城市環衛工來說,他們離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存在一定距離,其生活權益保障也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資收入微薄
當前,環衛工的工資收入問題與其最低生活保障問題密不可分。事實上,環衛工的辛勤勞作與回報并不成正比,大部分環衛工的月工資僅僅在1 000元左右。環衛工的工作時間較長,基本都在8小時以上,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對環衛工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用工單位沒有嚴格按照《勞動法》對標準工時進行規定。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普遍提高,環衛工的工資收入顯得極低,勉強能維持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除了基本工資外,環衛工的福利待遇也較差,諸如加班費、夏季的高溫補貼費或重要節假日慰問金等都略低甚至有些地方根本沒有福利待遇。由于環衛工工作性質和環境特殊,他們在作業時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即不能滿足他們渴望安全的需要。
(二)精神生活匱乏
精神生活匱乏是導致環衛工不能積極工作的原因之一。他們常常被認為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層、游離在城市生活最邊緣的群體。環衛工除了工作時間外,在閑暇時間的生活比較單一,更談不上參與較為豐富的組織活動。一方面,由于沒有相關部門為環衛工組織開展集體娛樂活動,另一方面環衛工的人際交往面過窄,大部分時間都是與親朋好友和老鄉一起聊天,其余時間都是上網、發短信、打游戲和看電視。他們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工作,生活內容卻得不到豐富,從心理上感到自卑和來自城市的陌生感。總體上說,環衛工的業余生活比較枯燥,精神生活相當匱乏,這不利于城市環衛行業的發展。
(三)社會公眾排斥
受傳統價值觀念的誤導,當前社會部分民眾對環衛工人的認識仍存在較大偏差。一方面,社會大眾對環衛工人的工作認識停滯不前,許多人仍把環衛工人的工作當成是簡單、低級、單一的工作,忽視了環衛工人工作所創造的社會價值[2]。事實上,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環衛工人的工作也因時代的不同而具有時代色彩。例如,以往環衛工的日常工作就只是維持街道清潔,現在他們的工作任務不僅要對城市進行管理和維穩,還要對城市的文化進行宣傳。另一方面,社會大眾對環衛工的身份認識帶有偏見,許多人仍然將環衛工的身份同其工作性質劃分在一起,以一種不平等的心態將環衛工視為身份卑微、低賤的群體,對環衛工充滿了歧視。
三、社會轉型期環衛工權益保障存在問題的因素分析
環衛事業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一環,城市生態文明的建設離不開環衛工的辛勤勞作。繼梳理了環衛工權益保障中存在的問題后,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加以分析。
(一)財政支持不足
目前,政府對環衛行業的財政支持力度不足,對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不足,機械化程度發展緩慢,人力仍然是環境清潔的主導力量[3]。很多地區在環衛事業方面的資金投入較其他行業的資金投入比例明顯要低,其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環衛工的工資標準基本是參照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其次,環衛工人清掃工具主要是掃帚、鏟子,盡管也提供了一定的口罩、手套等勞保產品,但是往往無法滿足使用需求;加之沒有固定的休息場所,無論天氣嚴寒酷暑,環衛工只能蹲在路邊吃飯、飲水;與此同時,在節假日期間,環衛工得到的福利待遇也非常少。在一些城市較邊緣的路段,路燈設置不科學,給環衛工夜間工作增加了難度,更重要的是一些環衛工在夜間作業時出現車禍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威脅到了環衛工的生命健康。
(二)社會公眾意識淡薄
當前,城市中普遍存在市民環衛意識淡薄的現象,環衛工的權益保障沒有得到認可。近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與日俱增,但是不少市民的文明素質卻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一些新進人口、流動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環境更加糟糕。他們隨手扔垃圾、隨地吐口痰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無疑給環衛工增加了工作負擔。同時,隨著考駕照的人數越來越多,出現的“馬路殺手”也不容小覷,一些司機由于思想麻痹或不遵守交通規則,導致環衛工在作業時發生交通事故的頻率居高不下,可見環衛工作成為風險性較高的職業。同時城市中還存在一部分人思想保守,把職業劃分為三六九等,把環衛工職業排在了最低的等級。因此環衛工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更無法融入城市生活中。
(三)維權意識和能力低下
環衛工權益保障中還存在的問題是環衛工自身的維權意識淡薄和維權能力較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關部門很難在本地招到環衛工,大部分環衛工都是來自相對貧困偏遠的地方,他們都是年齡相對較高、受教育程度較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民,因為他們平時沒有了解學習相關的維權知識,所以一方面缺乏一定的維權意識,另一方面自身也沒有維權能力。據了解,有很大一部分環衛工由于自身原因,缺乏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識,因此被認為是忽視自身權益的一種表現。同時也有一些環衛工即使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為擔心自己工作不保而只能選擇委屈忍讓。
四、社會轉型期環衛工權益保障問題的解決路徑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為了能滿足環衛工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相關部門應增加對環衛事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一方面是要提高環衛工的基本工資,不能僅僅是滿足最低層次的生存需要,而是在此基礎上設立獎金制度,對熱衷于環衛事業、樂于奉獻的工人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同時在節假日的時候給環衛工提供一定的福利待遇,使他們擁有城市歸屬感,從而融入城市生活中。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的支持力度,對城市道路清潔使用機械化工具。如城市配備垃圾清掃車代替人工清掃,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證了環衛工的生命安全。最后要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設計路燈之間的間隔,及時檢查和維修城市公路的路燈,使環衛工在夜間工作時有充足的光照,降低夜間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滿足環衛工安全方面的需要。
(二)增強輿論引導,引起社會關注
環衛工權益保障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責任,更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因此要增強輿論引導,引起社會關注。首先要加大對環衛工的宣傳力度。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進行宣傳,重點是對環衛工工作的艱辛進行正面報道,引起社會的輿論,從而廣泛引起社會人士對環衛工的關注,并且要強調環衛工工作的不易,讓社會大眾提高環衛意識,對環衛工多一份關愛。其次要從環衛工自身出發,樹立良好的環衛工形象,通過向社會大眾宣傳并介紹環衛事業對城市發展的積極作用,使環衛工及其工作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和尊重。最后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積極關愛環衛工。例如通過社會各界發力,在環衛工隊伍中廣泛開展“愛環衛、做貢獻”活動,把農民工凝聚在環衛事業發展上,使其真正成為環境衛生現代化服務的一支穩定的專業隊伍。
(三)對環衛工進行培訓,提升權益保護意識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對環衛工的工作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但目前大多數環衛工都缺乏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因此要對環衛工進行知識技能培訓。首先是對環衛工進行崗前培訓。對即將上崗的環衛工進行素質安全教育,以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加強其維權意識,增加其法律知識。同時為了提高環衛工的自身素質,督促環衛工自主學習,因此要提高環衛工的就業條件,使環衛工產生一定的就業壓力。其次要定期開展培訓班,對環衛工宣講法律方面的知識,增強環衛工對自身合法權益的認識,使其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能主動采取相應的維權措施。除此之外,在培訓方式上,應注重形式的創新性??筛鶕h衛工人知識文化水平、年齡開設不同的培訓課程,利用電子教學、現場模擬示范等方式進行培訓,力求達到培訓的最優效果[6]。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做報告[EB/OL].
[2017-10-18].http://www.china.com.cn/19da/2017-10/18/-
content_41754142.htm.
[2]謝建社,江曉賢,陳錚偉.新生代環衛工人生存與發展狀況及其對策探究——基于G市的調查[J].青年探索,2013(2).
[3]孫竹.社會治理視角下環衛工人權益保障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6).
[4]倘凌越.如何維護環衛工人的合法權益?——F市環衛工人罷工事件調查[J].中國工人,2015(4).
[5]陳少杰.淺談農民環衛工生存現狀及如何穩定環衛隊伍[J].現代經濟信息,2009(4).
[6]張立靜.完善行業培訓體系促進環衛可持續發展[J].環境衛生工程,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