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石
摘 要:從思想認識和教育實踐上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引領作用的充分實現還受到很大的制約。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途徑是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加強主陣地建設、加強社會思潮管控和強化外部環境保障。在此基礎之上,建立包括知識教育維度、價值教育維度和素養教育維度的結構體系,以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4-0250-02
高等院校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前沿陣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不僅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問題
從思想認識上來看,目前一些高校對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還比較缺乏清醒的認識和理性的認知,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不足可能引起的后果及危害認識不夠,從而也就沒有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等等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從教育實踐上來看,一些高校已經認識到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性,但對“如何引領”“引領方法”等還是基本停留于形式和口號上,比較缺乏宏觀上的把握和戰略方面的思考,尤其是引領的重點還不突出,針對性還不強,方式方法還比較單一,較長遠的規劃還是相對缺乏的。
以上這兩方面的因素,制約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引領作用的充分實現。眾所周知,作為國家、社會的思想庫、智力庫、人才儲備庫,高校是當代各種社會思潮聚焦的場所,隨著世界范圍內學習和交流的日益密切,大學生已經成為西方社會進行滲透和爭奪的首選對象。同時,高校作為網絡信息的交互中樞,是網絡信息世界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擴展延伸,這也就極大地增加了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控制和引領的難度。部分大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價值取向方面的扭曲、艱苦奮斗精神的淡化、誠信意識的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等等問題。特別是部分大學生抱著實用主義的學習態度,對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夠重視,從而導致理想信念模糊不清,這就很難真正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育。
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基本途徑
第一,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來實現引領。很明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高校開設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充分發揮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主渠道作用。國家教育部針對高校所設定的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和出發點的,目的在于面向大學生來傳播、灌輸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從而引導大學生擺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即所謂的“三觀”。由此,高校就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加強對學生意識形態的教育,改進并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加強對學生公民道德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1],從而更好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引領。
第二,加強主陣地建設來實現引領。顯然,高校本身就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加大相關的建設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高校研究、講授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優勢,使大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領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理論和方法以形成自覺的信仰,從而在本源上鞏固馬克思主義對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統領地位,進而從根本上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引領。
第三,加強社會思潮管控來實現引領。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實際上是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的社會思潮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狀況。這就要求高校本身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科學區分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的思潮對當前多樣化的社會思潮進行分層分類,科學地認識社會思潮的演變條件、規律和走向,對其發展走勢做出前瞻性的預測,重視和建立健全錯誤社會思潮管控制度,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培養大學生具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甄別社會思潮的基本能力,從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引領。
第四,強化外部環境保障來實現引領。整個社會就是包圍高校的外部環境,因此,要盡快健全黨、國家和社會對意識形態的監管制度和措施,根據具體的社會實際狀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特別是要以法律規定的形式將主流意識形態的基本要求明確體現,為多樣化發展的社會思潮筑起堅固的底線屏障。同時,一定要理直氣壯地鼓勵發展有利于黨、國家、民族、社會積極向上的社會思潮,從而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進而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引領。
三、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結構體系
(一)結構體系中的知識教育維度
首先,只有理解和接受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知識,大學生才能產生相應的理性認知。這就需要直接向大學生傳授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知識。例如,必須使大學生搞清楚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的本質屬性,其基本任務、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是什么等等。這顯然不能是一種抽象、零碎、膚淺的學習,而必須是具體、系統、深入地加以掌握。只有認真學習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知識,大學生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才能在實際中逐漸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而辨明是非、把握意識形態的正確方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內心,成為一種自覺。
其次,為了更好地消化理解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知識,就要使大學生掌握與其相關的、具有支撐性意義的一些知識,如相關歷史知識。意識形態等思想觀念的上層建筑不會在大學生的頭腦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只有在科學認識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礎之上,大學生才能正確地評價已有的社會主義實踐,清醒地認識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在曲折中前進的基本歷史規律,不被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某些暫時的困難所動搖,不被某些所謂“時髦”的社會思潮所誤導,才能深入地體會和理解中國人民為什么最終只有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和今天的偉大成就。顯然,當大學生掌握了這些相關的、具有支撐性意義的知識,再去理解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知識就會更加順理成章。
再次,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與其相關的、具有支撐性意義的一些知識,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積累形成的間接經驗。對于大學生來說,對這些間接經驗的理解和掌握是必需的,但只有這些間接經驗肯定也是不夠的,必然還需要大學生自身在個人學習生活實踐中形成直接的體驗與經驗的積累。大學生自身在學習生活實踐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方方面面的直接體驗與經驗,是決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意識形態教育能否更好實現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對于教育者本身來說,只有真正地信仰馬克思主義,只有在實際生活、工作和教育大學生的過程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實踐者,才能帶動大學生進行自覺的實踐。同時,只有鼓勵大學生積極地參加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真切地感受到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全面進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真正體現出來。
(二)結構體系中的價值教育維度
對于大學生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就意味著價值觀的教育問題,同時這也就意味著價值教育維度是知識教育維度的最終目標指向。也就是說,在整個結構體系之中,價值教育維度肯定要居于根本性的地位。這也就決定了教育者不僅要讓大學生學習掌握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與其相關的、具有支撐性意義的一些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大學生理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今中國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主導地位,也就是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之上,必須強化其價值性。
其強化的重點在于:一是價值教育維度中,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三觀”教育是其主要內容,特別是正確世界觀的建立,決定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二是價值教育維度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其核心內容,也是意識形態教育的核心點,主要包括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三是價值教育維度中,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教育是其關鍵內容,主要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鮮明的時代精神。
(三)結構體系中的素養教育維度
不難發現,素質、修養教育等實際上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然要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大力開展素養教育。大學生的素養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人文素養教育、科學素養教育、文化品位教育和審美情趣教育。其中,人文素養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點。這也就決定了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和導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權和主導權,特別是要不斷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指導思想,增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突出培養大學生民族責任、時代擔當責任、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高尚意識。
總之,高校要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依照這樣的教育結構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教育的全過程之中,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參考文獻:
[1]李楠,周建華.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比較與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