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玲玲
摘 要:從生本理念入手開展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模式的新探討是近年來我國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學科發展的趨勢,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施,不僅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同時還能夠使學生更加自動自覺地掌握語文學科相關的知識,獲得相關的能力,提升相關的素養。從生本教育模式入手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研究與探索無論是對初中生語文素養提升來說,還是對初中語文教師業務能力提升來說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生本教育;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生本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構建理念
1.生本教育理念與生本理念教育觀
生本理念也稱生本教育理念,主要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強調: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由此可見,生本理念教育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學習需求。生本教育模式的教學觀堅持學生在老師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是區別于考本、本本、師本的,更是不同于短期行為、分數的課堂的。而是注重學生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模式提倡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最終達到不教而教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生本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實施價值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強調從生本教育模式入手是具有較強的研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首先,它是符合新課改發展重要方向的。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改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互動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中收獲知識,實現能力與素養的提升,而堅持生本教育模式開展教學正是為學生上述能力與素養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其次,它是滿足青春期學生的心理需求的。初中階段的學生,自我人格正在確立,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與地位,更加渴求他人的關注與肯定,與此同時稚氣未脫的他們,在學習方面還保留著兒童感性學習的態度,因此極容易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著重大的影響。而生本教育模式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定的,因此這更符合青春期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被青春期學習者所接受。與此同時,從生本教育模式入手開展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還是對語文學科內在屬性的尊重,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在于語文學科包含著復雜的情感,而要想使學生對文學作品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就需要教師創造平臺使學生走進作品,展開想象與聯想,而顯然想象與聯想都是需要從生本角度去引導的。
二、生本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那么,在初中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哪些角度進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構建呢?如何才能夠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價值,充分享受這一新型課堂呢?如何才能夠使生本教育模式的價值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發揮最大優勢呢?本文將分別從初中語文教學的必要環節入手展開探討。
1.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導入的設計
教學導入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必要環節,無論是傳統課堂還是現代課堂,教學導入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能夠實現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往知識的回顧、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師生情感的升華。一般來說,在傳統教學導入中教師都是通過對舊知識回顧以及對新知識過渡來實現的。而從生本教育模式的角度來看,學應該是在教前面的,而學的前提和基礎應該是興趣的提升,因此,在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教學設計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激發學生自主探索與學習的激情。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時,教師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學生的興趣、新知識的內容等。例如,《關雎》一文,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本詩的元素:雎鳩,美人,水,而這些要素中能夠激發初中生學習興趣的元素應該是“美人”,因此,在教學設計方面教師不妨就在這個“美人”上做文章,如設計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什么樣的詞匯來描述美人呢?”“在古代社會中又有哪些詞語與美人有關呢?”第一個問題的設置是為了幫助學生實現興趣的提升和詞匯的拓展,而第二個問題的設置目的一是為了靠近主題,二是為了引導舊知識,實現知識的積累與回顧。相信在這樣的教學導入中,學生的興趣能夠得到有效激發,而當學生在自主閱讀《關雎》時也能夠有意識地自主進行“美人”詞匯的搜索,引導學生在自然而然中實現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
2.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
在生本教育模式中,課堂教學活動一般是按照學生先“學”、教師后“教”的步驟來進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進行的應該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并非盲目而沒有目標的學習,為了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大致方向是正確的,教師就可以在教學導入過程中進行引導,使學生似是而非地找到自主學習的方向與線索,并結合自己的主觀意愿進行進一步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來構建知識體系,進行知識拓展。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課本內容的具體難度引導學生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自主學習與探索。當學生完成以小組為單位的思維導圖設計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代表的形式將本組的思維導圖呈現出來,將本小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形成的觀點分享出來,教師根據學生反映的情況進行匯集整理,并集中性答疑,從而進入課堂教學的第二個步驟:教師的“教”。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孔乙己》時,就可以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維導入的設計,在思維導入的設計中學生可以以孔乙己斷腿前后的狀態為中心進行拓展,也可以從本文中不同性格人物入手進行設計,更可以從咸亨酒館中兩類不同身份人物對比進行設計,從何種角度進行設計全憑學生的想法和意愿,在學生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隨機參與到任何一組的討論中,去發現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并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當每個小組都完成了思維導圖的設計時,教師邀請學生展示本小組思維導圖的成果,并將學生的困惑表達出來,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困惑一一進行啟發與解答,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己找到答案。
3.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能力拓展的實施
結合初中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性格特征,在生本教育模式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互動活動來引導學生實現能力的拓展與提升。從語文學科的角度來看,需要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提升的能力不僅包括思維發散能力、文字運用能力,更包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鑒賞美的能力等等,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語文學科相關活動的形式來實現語文學科素養與能力的提升。如通過班內故事會的形式來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如通過詩歌朗誦大賽的形式來提升學生鑒賞和表達詩歌的能力,通過話本劇的形式來引導學生走進語文課本,感悟人物情感的能力等,而具體的互動實施要根據學生的意愿以及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而定。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愚公移山》時,除了需要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常識之外,還需要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愚公大智若愚、鍥而不舍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因此,在結合學生意愿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即興表演來展示故事情節,而如果學生覺得意猶未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更深層次的課本劇探索,由學生進行自編自導自演的形式還原愚公移山的故事情節,展示鍥而不舍的精神,并通過視頻錄制、上傳的方式將學生們的成果展示給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實質,更能夠體會到集體力量的無窮以及分工合作共同努力的喜悅,同時這一平臺的搭建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肯定自我、樹立自我的平臺,而這一平臺是語文課堂給予的,更是生本教育模式給予的。
4.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后鞏固的開展
初中語文教學的完整形式是離不開學生的課后鞏固的,而從生本教學模式的角度出發,初中語文課后作業的布置似乎應該更靈活,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但無論課后作業布置的形式如何變化,其根本目的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實現知識的鞏固這一目標是不變的。基于上述思路的探索,筆者認為,在課后作業的布置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選擇題”的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意愿想法與作業相結合。這既是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更體現了對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嘗試。例如,在學習完《鄉愁》時,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布置為:A.仿照鄉愁寫一首現代詩,主題不限;B.結合“鄉愁”這一主題進行隨筆創作,即以散文的形式進行鄉愁的抒發;C.搜集你喜歡的現代詩,將自己的感悟以文字的形式體現出來;D.你還知道哪些體現鄉愁的文學作品,請選擇其一進行分析,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任選其一進行作業的選擇,提升學生的自主選擇意識以及自主學習意識。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探索,實際上就是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學習需求以及學習規律,同時在尊重語文學科規律以及我國義務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新一輪的教學研究,本文提出從教學導入、課堂活動設置、學生能力拓展以及課后作業布置等多個方面進行生本教育模式的實施,從而實現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內容能夠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示。
參考文獻:
[1]宋桂英.打開教改的一扇窗,讓生本教育的陽光溫暖初中語文課堂[J].新課程(下),2018(1).
[2]王柳柳.如何讓初中語文早讀課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8).
[3]孫德勝.開展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的若干措施[J].新課程學習(中),2014(9).
[4]韓麗萍.初中語文課堂主題型教學模式實踐探析[J].成才之路,2014(32).
[5]李曄.新課程理念下再談啟發式教學模式與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