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華
摘 要:創意產業每天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遞增,改變著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作為各個城市間的紐帶,文化創意產業鏈接著各城市的文化消費觀念、精神意識形態,推動著人的文化多樣性發展和戰略選擇。那么,何為文化創意產業?該項目立足于許昌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通過對許昌特色文化產業的案例分析, 探索著文化產業創意機制的因素及其發展規律,力求對河南文化產業綜合實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理論借鑒和實踐指導的作用。
關鍵詞:許昌;文化創意產業;創意機制;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091-03
本課題通過對三國文化創意產業、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和花卉文化創意產業等資源的整合與重構,探尋許昌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運行規律,不但增強許昌的城市競爭力,而且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不僅有利于中原經濟區文化產業的改革與創新發展,而且有利于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意義。
一、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與特點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許昌市人民政府積極培育鈞瓷文化產業、三國旅游文化產業、生態旅游文化產業、發制品產業和傳媒創意五大文化產業集群。然而,目前許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況依然存在問題,需要不斷探索發展之路,需要不斷求新求真。
首先,許昌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美國佛羅里達(Florida)曾提出創意城市與創意產業發展的三個要素(3T理論),包括人才、技術、寬容的環境三個要素,即Technology,Talent,tolerance[1]。Technology一般是指信息通信技術,這是文化創意產業形成的主要條件;Talent是指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創新意識、文化創新力的人才;Tolerance是指一個城市所具有的接納程度及文化多樣性的融合能力。目前,這三要素是文化創意產業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許昌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從宏觀的社會環境來看,主要涵蓋了文化資源、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問題、文化創意能力等方面。一方面,河南省人民政府和當地政府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給予許昌乃至河南其他地區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文化資源融合形成的多樣性、文化創意氛圍的寬容性,無形中構成許昌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優越性。諸如,許昌強力打造順店刺繡文化產業,尚集書畫文化產業,葛天氏、鐘繇文化產業,鄢陵縣乾明寺、襄城五岳廟、紫云書院民俗文化產業,長葛體育用品文化產業,張橋影視技術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等七大文化產業板塊。然而,就目前許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狀況而言也存在不足:一是許昌市文化創意人才匱乏;二是許昌文化創新能力不足。
其次,許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特點。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三國歷史文化豐厚底蘊,決定著許昌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優越性和獨特性。第一,初步形成門類相對齊全的產業群體。三國文化產業園區帶動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模式,主要表現為三國歷史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創意整合。花卉產業和溫泉產業的聯姻,成為許昌特色文化產業新的構思。禹州鈞瓷文化創意規模和品質的提升,鈞瓷創意產業的規模化、煙草創意產業的品牌化三個層面,鏈條聯動發展的創意模式,成為許昌文化的特色風景。第二,運用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逐步滲透。當下,許昌著力開發數字影視、網絡傳媒等現代科技,帶動傳統文化產業向新興產業轉變,以此打造許昌文化創意產業、動漫產業的規模化。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許昌傳統產業的文化、創意因素得到提升,產業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加強。從而,許昌文化創意產業,改變了以往單一文化創意活動的特點,走向了高新技術向傳統文化創意產業以及新興文化創意領域滲透之路。第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初步形成。許昌主要以歷史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生態文化創意產業資源為基礎,形成了三國歷史旅游文化產業、鈞瓷文化創意產業、溫泉生態旅游度假村、玫瑰精油研究基地等創意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區。
二、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SWOT分析
(一)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第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107國道、京珠高速、京廣鐵路、石武高鐵相約許昌,為許昌發展提供便利條件。省會鄭州與許昌僅有80公里,新鄭國際機場距離許昌也只有50公里,尤其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之后、鄭許段雙向8車道開通后,許昌真正實現了“坐地日行八萬里”的夢想。另外,許昌異地航站樓的使用,打造了有鐵路、公路、航空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發達的交通網絡為許昌更好地引進來、走出去提出了良好的條件。就目前而言,許昌是河南省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地區。第二,三國文化資源豐富。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于許。這段歷史,奠定“許昌”這座小城,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公元221年,曹丕的“魏基昌于許”,改許縣為許昌,一直沿用至今。作為漢魏故都,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在全國500余處三國文化遺跡中,許昌市就有80處之多[2]。郭沫若曾感嘆說“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三國名勝古跡河南最多,河南中許昌居首”。第三,旅游承接能力的不斷提高。許昌市現有星級飯店30多家,旅行社40多家,眾多的經濟飯店、特色小吃店及土特產品商店,能夠基本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發達開闊的通訊、日臻完善的水電設施、規范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為許昌文化旅游發展做足了功課,同時也增強了許昌的旅游承接能力。第四,花卉文化產業具備良好的傳統、技術優勢。說到許昌花木不得不提到鄢陵。鄢陵花木栽培始于唐,興于宋,素有“花都”“花縣”的美譽,并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的盛名。鄢陵縣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光照充足,泉甘土肥,適宜南北方各種花卉的生產種植。在史學記載中發現,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樂于此地,并留有賞花的千古傳誦絕唱。如今的鄢陵,不僅成功地舉辦了十七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并且被譽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花木生產基地和銷售集散地”。就目前來說,鄢陵縣花木面積發展到約53萬畝,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鮮花切花、草皮草毯4大系列2 300多個品種,年產值約2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近45%,被譽為“中國花木第一縣”。全縣擁有各級各類花木企業600多家,其中近40家具有國家園林綠化工程資質。鄢陵縣在發展花卉的同時,也改善了生態環境。近年來,鄢陵在花木生產、生態旅游、新農村建設發展成效顯著。第五,鈞瓷文化產業的優勢分析。一是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地位。“黃金有價鈞無價”“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說法由來已久。隨著陶瓷業的興盛,神■這座迷人又素樸的古鎮,勾勒出“七里長街、煙火柱天、日進斗金”的美麗圖景。近年來,在政府的關懷下和人民的辛勤勞作中,古鎮贏得“中國鈞瓷之都”“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等榮譽稱號,2015年許昌市人民政府依托“鈞瓷一條街”“古玩一條街”,打造國家級文化旅游景區。如若能身臨其境,便會深切感受到中華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圣奇妙的風情。厚重的歷史積淀和可供挖掘的文化資源,為許昌鈞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第二,良好的技術優勢和鈞瓷精神。
(二)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劣勢分析
第一,三國曹魏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劣勢分析。首先,缺少山水支持。與云南、廣西、湖南等相比,許昌地理特質平坦開闊,自然旅游資源相對來講比較匱乏。三國曹魏文化便少了些許山川之秀麗、大川之壯觀的背景。因此,單一性便成了許昌旅游資源的缺陷和旅游業拓展的瓶頸所在。規模化、品牌化的打造,對于許昌來說無疑具有局限性。其次,三國旅游文化存在“屏蔽現象”。許昌的三國曹魏文化底蘊豐厚但開發相對較晚,且定位不夠準確。如此一來,許昌三國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在業界就相對較低。第二,許昌花卉文化產業的劣勢分析。一是品牌產品資源優勢不突出,市場競爭力弱。作為花卉大縣,鄢陵縣花木雖已初具規模,卻沒有高品質的蠟梅基因庫、蠟梅園和蠟梅基地。作為北方花木交易的中心,鄢陵花卉市場開發的力度依然不夠。如鄢陵花卉出口的比例僅能占到產量的10%,超過80%的產品必須依賴國內市場來消費。由于受季節性的影響,鄢陵花卉每年將近有半年時間處于銷售低迷狀態,嚴重影響種植戶收入的發展信心。二是企業生產規模小、經營水平低、管理粗放。長期處于分散的狀態,是鄢陵縣花卉生產的凸顯特征,更是花卉企業發展的弊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盲目跟風所致,生產沒有長遠規劃,發展缺乏必要的宏觀指導和調控。另外,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花木經營企業、專業大戶,因土地流轉不到位,不能集中土地,難以形成規模。在花卉企業發展中,周轉資金困難等一系列問題也是阻礙其龍頭帶動產業能力發揮的重要因素。三是缺乏信息技術的支持。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技術的支撐,許昌花卉文化產業發展的空間才相對狹窄。以蠟梅為例,如果能夠解決信息技術及其矮化栽植問題,那么蠟梅種植及其培育就能拓展市場空間,成為花卉創意產業中的領軍品牌。第三,許昌鈞瓷文化產業的劣勢分析。一是品牌競爭力相對薄弱。具體說鈞瓷本身,何為鈞瓷,其藝術特征和價值體現在哪里等等,卻了解甚少。由此可見,對鈞瓷文化創意產業的認知度淺、發展度低、美譽度不夠高的問題了解不足,從而導致其市場競爭力不夠強,制約了鈞瓷市場的進一步擴大。二是鈞瓷的生產定位偏、營銷方面相對混亂。由于市場監管不嚴,導致企業生產的不規范性、各家窯口生產瓷器鈞瓷良莠不齊;市場中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欺騙顧客的情況依然存在,定價隨意性大等等,如此亂象使人們不愿也不敢涉足鈞瓷購買及投資。就禹州市內而言,鈞瓷銷售門店二十余家,產品質量各有不同和銷售人員專業素養不一,產業解說員素質更是良莠不齊。三是鈞瓷行業缺少領軍人物,缺乏專業技術人才。雖然有一定的國家級、省級大師在鈞瓷匠師中,但嚴重缺乏業界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在禹州鈞瓷業界,薪火相傳的幫帶人才培養機制存在問題,技術人員老齡化問題明顯。即使現在的鈞瓷技師們,也都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培養出來的。在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同樣存在人才緊缺的問題,再加上技術工人少,工人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嚴重制約了鈞瓷業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
(三)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機遇分析
首先,創意浪潮逐步發展。創意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內陸城市,蓬勃發展的文化創意產業正風生水起,正引領著全球經濟發展走向繁榮。作為文明城市的許昌,借助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緊跟時代腳步,推動城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勢在必行。從“十一五”到2020年,許昌市建立三國文化產業園區、鈞瓷文化產業園區、生態文明產業園區、花木文化產業園區等,文化創意產業的初具規模,為許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文化內涵。從此,許昌文化創意產業緊隨創意浪潮,乘風破浪。其次,文化消費需求增強。目前,就國內市場而言,文化創意產業尤其是對資源性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空間很大。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上、人均支配收入上都具有較大的發展(如圖),已經趨于規模化和形成了產業鏈條的形式。那么,許昌市文化創意產業屬于第三產業范疇,這就給許昌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潛力和空間。在很大程度上,作為城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需求為基礎,這就提高了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量,增強了產業發展的市場性。
第三,政府政策支持。一是黨的十八大強調文化產業調整以及規劃振興的政策,《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也能明顯看到中央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二是文化部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著重強調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文化創意產業水平和整體實力。這一政策的出臺,為許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發展方向的理論依據。
三、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創意機制發展的政策研究
第一,許昌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建議。一是許昌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以及《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立足河南與許昌實際情況,以建設“生態文明城”和建設“文化許昌”為核心,確定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和重點任務,不斷轉變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文化。二是許昌市政府建議,調整行業間增值速度的差距、重點發展具有資源競爭優勢的相關產業。建議,加快以下重點行業的發展:神古鎮旅游開發項目、中國鈞瓷文化園4A級景區創建項目、清河長葛人工濕地項目、花溪旅游度假區4A級景區、金雨玫瑰旅游度假區香草溫泉開發項目、三國文化產業園建設項目、水韻“許昌”旅游綜合體建設項目等等。立足許昌特色文化,推動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許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第二,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強化政策。一是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機制。二是打造許昌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三是推動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體系建設。
四、結語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探析城市特色文化發展理論,推動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該課題從現實出發,針對性地提出許昌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探索許昌文化創意產業創意機制運行和發展規律。在實踐調查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目前許昌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如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形式化問題、文化創意產業集群鏈條缺乏內在有機聯系等問題。在新時代的優越條件下,許昌要抓住機遇,勇于開創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的廣闊天地,打造特色文化創意城市的美好未來。
參考文獻:
[1][美]理查德·弗羅里達.創意經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許昌概況[EB/OL].[2017-12-01].http://www.xctourcom.cn/-xcinfo/xcjj.asp. com.cn/xcinfo/xcjj.asp.
[3]李思屈.文化產業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集團,2010.
[4][英]特瑞·伊格爾頓.文化的觀念[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尹世杰.消費文化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6]曹軍芬.許昌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定位與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
[7]李俊恒.“天下當朝正許昌”——兼論許昌歷史發展特點與地位[J].許昌學院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