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長富
摘 要:第八次課程改革已經十幾年了。經過初中物理教師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物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比較好的落實。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問題;對策
由于受中考應試的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中考升學率的影響,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基于大量初中物理課堂調研,對物理課堂教學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一、重知識掌握,輕形成過程
問題表象:在教學中,有些老師只注重物理概念的掌握,追求短平快,忽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課堂上用較短的時間將物理概念教給學生,采用讀背默寫、大量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機械地掌握知識。
解決策略:
1.提高對物理概念形成過程教學的認識
物理概念的形成是有一定背景和條件的,在形成物理概念的過程中會用到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從中考的角度看,近年來,各地的中考試卷均強化了物理概念的形成性考查。
2.加強對物理概念形成過程教學模式的研究
實施新課改以來,各地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上探索出了很多教學模式。筆者認為,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教材為基礎、實驗為手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復雜過程。關注過程的概念教學基本的教學環節是:感知活動→建構結構→掌握方法→鞏固深化→評價反饋。如初中“壓強”的教學流程:
提出問題→實驗設計→進行實驗→分析實驗→定義概念→概念運用,具體教學為:
視頻:沼澤地兩個體重基本相同的人,一人直立,越掙扎陷入越深;另一人趴下,緩慢爬行,終脫離險境。
提出問題:體重一樣的兩個人,為什么后者能夠脫險?依據是什么?
設計實驗:器材:裝有沙子的大培養皿、四角為釘子的小桌子。先四角朝下放入沙子上,然后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
進行實驗:先將小桌子四角在下放在沙子上,看到桌子陷了下去;再將桌子翻過來放在沙子上,看到桌子幾乎沒有下陷,此時,桌子上加一個大砝碼,桌子陷得深一些。
分析實驗:物體對支持面的作用效果決定兩個因素——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大小,壓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顯;接觸面積越小,作用效果越明顯。
定義概念:物體受到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概念運用:舉例說明壓強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滑雪板、坦克履帶等。
二、重重點內容,輕知識體系
問題表象:在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師只注重重點內容的教學,輕視非重點內容的教學,有的非重點內容,甚至不教的現象。
解決策略:
充分認識非重點內容在物理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知識是有一定的體系的,完整的物理知識便于學生構建牢固的知識框架,也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重點內容;非重點內容往往是學生開闊知識視野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好素材,如電磁波與現代通信、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等。另外,非重點內容也是中考的考點,有時還會成為學生學習的盲點。
三、重理論知識,輕實驗體驗
問題表象:在平時的教學中,由于物理實驗費時、費力,加上物理教學時間較緊,有些老師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出現了“以視頻代實驗”“講實驗”等現象。
解決策略:
1.提高對物理實驗重要性的認識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課堂離不開物理實驗。實驗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和理解規律。分析近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表明,各地都十分注重實驗的考查,實驗分占比都比較大,而且越來越關注實驗細節的考查。
2.堅守實驗教學的底線
摒棄“以視頻代替實驗”“做實驗不如講實驗”的思想,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做好每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這就是實驗教學的底線。同時要積極開發一些課外小實驗、低成本實驗等,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重教師表演,輕學生活動
問題表象:在課堂教學中,部分老師仍然是課堂的主宰者,“自說自話”“一言堂”“滿堂灌”等現象還普遍存在。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效率低下。
解決策略:
1.繼續貫徹新課程的理念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改的出發點。新的教學理念呼喚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要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新課程提出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是每個物理教師必須踐行的理念。
2.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學習的主人是學生,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精心設計學生活動,并用心設計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耳、動眼、動手、動腦、動情,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人為本”的教學,教師和學生要以平等、尊重、相互配合的融洽關系相處,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課后延伸教育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成為物理教學的主體,增強主人翁意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主動參與的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一步步得到提高。
總之,當前初中物理課堂的問題還很多,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和研究,實現基于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還需要我們做出艱苦的努力。
參考文獻:
蘇明義.中學物理教學建模[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