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胡丹 譚賽
摘 要:監察體制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具有時代特色的創新之舉。這次改革將檢察機關的職務犯罪偵查權轉至監察委員會,給檢察機關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對于檢察機關而言,首先需要在新環境下調整自己的定位,然后強化公訴權、訴訟監督權的行使,并協調檢察機關內部的人員關系。對于國家而言,應當及時修改相關法律,對于不合時宜的規定要予以廢止與修訂,從而促進檢察機關的良好轉身,減少監察體制改革給檢察機關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監察;檢察機關;職能調整;應對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6-0108-02
檢察機關的定位主要通過其職能體現,而監察體制改革將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至監察委員會,這種改革給檢察機關的職能與定位究竟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檢察機關應當如何應對,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價值所在。
一、監察體制改革中檢察機關的職能變化及其原因
(一)剝離檢察機關職務偵查權
在改革之前,檢察機關有三大主導職能,分別是職務偵查權、公訴權、訴訟監督權?!吨腥A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的出臺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對之前一直處于試點工作的監察委員會進行了立法規定,試從法律上解決備受爭論的監察委員會權利來源問題。草案規定了監察委員會的產生方式與職權,將檢察機關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以及預防職務犯罪等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到了監察委員會。由此可見,監察體制改革后檢察機關主要職責變為公訴權、訴訟監督權。
(二)檢察機關職能變化的原因分析
打擊職務犯罪是監察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中紀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11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36萬件,處分33.7萬人,追贓23.12億。設立監察委員會對國家工作人員開展全面的監督,將檢察機關原有的職務犯罪偵查權整合到監察委員會有利于整合國家資源,共享反腐信息,擰緊力量反腐敗。只有強有力的監督才能遏制腐敗,才能肅清貪污腐敗的不正之風。
二、監察體制改革中檢察機關職能變化產生的影響
(一)引發檢察機關法律地位的思考
《憲法》修訂前已有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018年3月11日《憲法》修正案規定:“各級監察委員會是國家的監察機關。”法律監督機關與監察機關有著本質與明顯的區別?!稇椃ā沸拚钢袑z察機關和監察委員會的不同定位,預示著兩個機關的法定職責的不同。監察委員會將成為對所有公職人員進行全覆蓋監督的專門機關,而檢察機關將更加專業地履行公訴權、訴訟監督權的職責。根據“五四憲法”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院組織法》規定,檢察機關被賦予了“抗議一切違法的決議、命令和措施的權限”職權。監察委員會的改革之后,檢察機關將得以回歸其憲法定位。
(二)引發檢察機關部分內設職能部門存續的思考
改革之前,檢察機關內部設定了專門的反貪、反瀆、預防職務犯罪部門,隨著偵查權的撤銷對這些負責職務偵查的內設職能部門自然也產生了影響。首先,檢察機關過去設立舉報中心與控申部門合署辦公,是為了突出職務犯罪案件舉報線索管理的特殊性。隨著職務犯罪偵查職能的劃出,檢察院保留原控申部門即可,舉報中心已經沒有必要保留了。其次,檢察機關原先設有檢察技術部門負責支持和保障職務犯罪偵查工作。設立監察委員會以后,檢察技術部門的存續也值得商討。最后,檢察機關司法警察的職責范圍縮小,司法警察的原有職責中大部分都是為了職務偵查而服務的,如:保護犯罪現場等。監察改革措施落實后,司法警察的主要工作變成了送達法律文書,保障安全等,司法警察的數量可以做相應的減少。
(三)引發檢察機關內部人員配置問題
改革對檢察機關產生的影響除了職能上的調整,還包括內部人員的調動與協調問題?,F有試點省份將檢察機關反貪、反瀆、預防職務犯罪部門的人員轉隸至監察委員會,這不僅涉及職務犯罪偵查、預防部門檢察官的員額問題,同時也涉及轉隸后與監察委員會內部人員之間的關系協調問題。在改革初期,妥善處理好檢察機關人員內部之間的員額問題、檢察機關人員與監察委員會甚至是其他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否則就容易滋生內部矛盾,降低了打擊職務犯罪的積極性。
三、監察體制改革中檢察機關的應對
(一)重塑檢察機關的憲法定位
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從權力的削減上看,監察體制改革給檢察機關帶來的是不良影響。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對檢察機關而言,既是挑戰又是機遇。若檢察機關適時認清自己的地位,在現有的權力范圍中,就可以找到突破點。檢察機關應當更好地履行法律監督機關的相關職能,做好公訴、監督訴訟的工作,才是憲法賦予其地位的正確體現。
(二)強化公訴權、訴訟監督權的行使
1.公訴權是檢察機關的核心職能
公訴權是指法律規定具有公訴職能的機關代表國家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向審判機關提起訴訟的權力。在我國,唯一可以行使公訴權的國家機關就是檢察機關。原先檢察機關在偵查職務犯罪時,不少國內學者質疑檢察機關“自偵自監”的做法,無疑就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做法。一方面,檢察機關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偵查,另一方面檢察機關負責對案件的審查起訴。雖然檢察機關內部分別設立了不同的部門主管職務犯罪偵查與審查起訴,但是總歸是一個整體。從正當程序的基本內涵出發,“任何人不得作為自己案件的法官”是一個基本要求。現如今,將檢察機關的職務犯罪偵查權劃給監察委員會,檢察機關可以專心負責提起公訴,對于檢察機關而言也是一件“正名”的好事。另外,檢察機關應當在相對不起訴的情形中充分發揮自由裁量權,從而凸顯檢察機關在我國司法中的重要地位。目前還有學者呼吁完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健全對行政違法行為以及公民等私主體違法行為的監督。這個方面是當前監督的盲區。倘若檢察機關能在提起公益訴訟方面完善相應的制度,完全可以與監察委員會的監督形成一個相互補充的格局。
2.訴訟監督權是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能
檢察機關的訴訟監督權是通過對訴訟活動中的一般違法行為和不正當適用法律的行為進行監督,主要指抗訴權。檢察機關有權對法院適用法律,依法審判進行監督??乖V權是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最鮮明、最有代表性的權力。以前,檢察機關在對法院做出的生效判決進行監督時倍受質疑,導致檢察機關在行使審判監督權時確立了“有限監督”的謙抑思想?,F在,為了防止檢察機關審判監督職能的萎縮,加強審判監督職能的行使,檢察機關應當順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將監督的重心從監督錯案本身轉移到監督審判人員的不法行為上。因為現階段的錯案大多發生在審判人員貪污受賄、枉法裁判的情況下,因此只有加重對審判人員的監督,才能更加有效地行使訴訟監督的職能。
(三)正確處理檢察機關的內外部關系
1.正確處理檢察機關的內部人員設置問題
監察改革工作開展后,國家應當對檢察機關反貪污賄賂、反瀆職侵權、職務犯罪預防等三個部門的工作人員的安置做出系統、明確的處理,主動解決工作問題。筆者認為,人事應當跟隨職能整體變動,將檢察機關三個部門的工作人員一并調入監察委員會接任反貪反瀆的偵查工作,因為這一部分工作人員相對來說對職務犯罪的偵查工作更專業、偵查能力更突出,給偵查工作的開展節省了時間與資源。當然,若工作人員因為某種原因不愿調動,檢察機關可以將這一部分人員調配到提起公訴、訴訟監督的崗位上面,擴大公訴權、訴訟監督權的人馬。以此強化公訴權、監督權的行使,檢察機關的權力也會更鮮明、更權威。當然,也只有這樣檢察機關獨立的憲法地位才能夠真正體現和落實。
2.正確處理檢察機關與監察委員會的關系
監察改革試點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探索監察機關與檢察機關的“協調銜接”路徑。監察權的整合對檢察機關產生的影響并不限于檢察機關與監察委員會之間關系的協調銜接問題,還包括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法院之間的協調銜接。剝離職務犯罪偵查權后的檢察機關與監察委員會之間應當是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關系:一方面,監察委員會調查的涉嫌職務犯罪的案件應當移交給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另一方面,檢察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時,發現職務犯罪的案件應當將案件線索移送監察委員會偵查。二者各自行使職能均是追究貪污賄賂犯罪、瀆職犯罪等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必要環節,但是特殊在于檢察機關作為國家公職機關,也受到監察委員會的監督。
(四)適時修改有關檢察機關職能的立法
監察體制的改革必將推動現有法律規定的修訂。2018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里面對監察委員會進行了規定,也保留了原先對檢察機關的規定。接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關于檢察機關自行偵查的有關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相關法律規定均要進行修改。檢察機關的職能是法律賦予的,立法是檢察機關權威性的保障。監察體制改革后,有關檢察機關職權和人事任免的法律被暫停適用,為了避免給檢察機關的工作帶來困擾,保障檢察機關地位的合法性、權威性,應當及時修改相應的法律規定。
參考文獻:
[1]唐亮.監察體制改革與檢察機關之歸位[J].河北法學,2018(1).
[2]胡勇.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的再定位與職能調整[J].法治研究,2017(3):88-94.
[3]張偉.監察體制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的機遇、挑戰和出路[J].湖北警官學院,2018(1):25.
[4]袁博.監察制度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的未來面向[J].法學,2017(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