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摘 要:地理素養是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它體現在地理知識、能力、方法、觀念四個方面。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以促進地理學科更有效地施教,如果能做到將核心素養融入實踐活動,那么反過來實踐活動也會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鍵詞:地理素養;核心素養;實踐活動
一、地理素養與地理核心素養
綜合各方面的觀點,可以認為地理素養是指學習者經過地理學習后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識、地理觀點、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態度、地理情感等構成要素。筆者更傾向于認為地理素養是指從事地理活動者擁有的品質和行為。地理核心素養是地理學科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學科觀念、學科思維、區域認知和實踐活動四個方面。
二、地理核心素養在實踐中的體現
1.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通過地理學習而形成具有地理學科特性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維度上來看,包括價值觀、科學觀和實踐觀。而從要素構成來看還包括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實踐能力。
2.人地觀念的內涵和實踐活動:正確認識、理解和判斷人地關系;能理解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理解人類活動必須尊重自然規律;能理解人的認知發展過程;能辯證認識科學技術,具有可持續發展觀念。
3.綜合思維的內涵和實踐活動:綜合分析各種地理要素;能從地理要素綜合的角度認識地理事物;能從時空角度分析地理事象及發展;能從地方綜合角度分析并解釋人地關系。
4.區域認知的內涵和實踐活動:從區域的角度探討區域的人地關系;能從空間視角探析區域差異和規律;能探析區域間的聯系,進行區域協作和交流;能從發展視角分析和評價區域變化;具有區域、國家和全球視野。
5.實踐能力的內涵和實踐活動:運用地理工具進行實踐活動的能力;能運用各類地理工具進行野外調查;能用地理眼光選擇野外生存環境;能觀察、描述和欣賞野外的地理事物;能設計地理實驗、實踐活動及探析實踐問題;能分析、評價或設計改變身邊的地理問題。
三、地理核心素養貫穿實踐活動
1.地理核心素養的落實離不開教師
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教師素養是應對所有變化的法寶。新時代的地理教育,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有信仰,不盲從。要由衷地熱愛教育,能獨立思考,擁有專業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為信仰是一種力量,有勇氣面對當前眾多教育問題。其次,教師要專業化,因為有學識才善工作,而淵博的專業知識和強悍的專業能力能夠讓他們智慧地完成工作。最后,教師要有新觀念,會生活。觀念開放,對新事物興趣濃厚,身心愉悅,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形象陽光,享受職業的優越感。
2.如何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
核心素養關乎學科的發展,也關乎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綜合實踐活動關乎地理學科的觀念、思維、認知和實踐力。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該是富有時代氣息的,不應該局限于封閉的室內教學,應該拓展課外綜合實踐活動,拓寬地理視野。現代地理教材的選擇不僅富有生活氣息,也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增加了反映當代地理學發展的新技術、新成果和新發展的內容。如遙感(RS)在海陸分布上的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在生活中的日常使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以及數字地球等知識。這些現代地理信息技術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地理課程,激發了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尤其在“互聯網+”的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可能。
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如何設計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這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給予足夠的思考,例如:“定位”,過去的地理教學中我們涉及的知識點有經緯網定位,學生更多的是在地圖上完成定位。而現在,我們完全可以把學生帶到戶外,借助現代的全球定位系統(手機定位)去感受信息化的地理。例如:“某一區域的景觀成因分析”,在初二地理的學習中有一個區域是黃土高原景觀成因分析,我們的學生只能借助之前的知識加上老師的指導進行分析。而現在,我們可以借助Google等軟件,帶學生真實地感受下黃土高原的景觀,而非靜態的課本圖片。再例如:“地球公轉的意義之——晝夜長短的變化”,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素來是重點更是難點。而現在,我們完全可以從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參與實踐觀察活動,從生活中的現象變化感受課本上的知識點。
四、實踐活動促進地理核心素養的養成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雖然現在的初中地理課堂局限于固定的室內課堂,但是,作為現代地理教師,要努力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全力開拓實踐活動,讓實踐活動促進地理核心素養的養成。
例如,在七年級地理“地球公轉地理意義”的教學中,對于地球公轉產生晝夜長短的變化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生活現象的觀察實踐活動,通過觀察記錄自己上學放學時日出早晚來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這樣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來感受生活中的地理,這就是養成地理思維的有效實踐活動。再例如,在教學八年級地理“河流水文特征”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南京本土地理的實踐活動,通過分析秦淮河的水文特征,讓地理觀念融入生活,這樣的實踐活動必然能促進地理核心素養的養成。這樣的教學實例還有很多,如“地圖的閱讀”“自然災害”“中國南北氣溫的差異”等。
總的來說,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否有效,這需要進行設計,更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地理學習,必然是有趣的,這樣的地理學習,也必然是有效的。地理素養不是嘴上說說的概念,我們作為地理教育工作者,自己也要具有地理素養,這樣才能把地理素養傳授給我們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湯國榮.論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9).
[2]李家清.核心素養:深化地理課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