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云
此次,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既是對中鹽多年來歷史與成績的肯定,更是對中鹽繼續牢記使命、改革前行的鞭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創建若干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為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央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已經成為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成為做強做優做大的必由之路、成為“走出去”的現實需要。國務院國資委也對中央企業落實“三個轉變”,加強品牌建設作出了科學的頂層設計和一系列務實的戰略布署。
多年來,“中鹽”品牌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積淀,在持續不斷的創新實踐中,極大地助力和豐富了“中央企業”這一大品牌的內涵和建設。新時代,中鹽將一如既往地牢記使命,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和部署,不斷改革創新,提升品牌價值。
品牌永遠是屬于消費者的,一個品牌的價值也是由社會群體意識創造的。中鹽品牌的形成有著既漫長而又較為完整的歷史背景。在生產力極度落后的封建時代,鹽這個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由于統治階層對利益的關注,演繹出了幾千年的鹽政寬嚴、鹽商沉浮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業文明,但多數時期人民都受缺鹽淡食、斗米斤鹽的困擾,人們對食鹽消費的經常性焦慮問題從來沒有在根本上得到解決。
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以中鹽集團為代表的全國鹽業企業,在黨的領導下,大力發展生產,保障供應,實現了人民對食鹽需求從安心、穩定的基本消費向品質、安全、健康等現代消費需求的重大轉變和提升。
近70年的發展,中國鹽業人克服過生產、運輸資源短缺的困難,經歷過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影響,應對過多次食鹽搶購風潮,憑借對“人民不可一日無鹽”的責任感和服務民本民生的根本宗旨,保障了全國的食鹽供應,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民為本的意志,切實履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諾言。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鹽集團在落實國家食鹽專營政策、普及碘鹽供應上發揮國家主力軍作用,為我國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了有關國際組織的高度評價,被稱為“世界的典范”“里程碑性的成就”,榮獲聯合國“全球兒童事業貢獻獎”。
中鹽集團在積極發展生產經營的同時,一貫重視履行社會責任,注重企業文化建設,得到了全社會各方面的廣泛認可。榮獲“中國兒童慈善獎――突出貢獻獎”“中國五星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特殊貢獻單位”“中國品牌影響力100強”“中國品牌影響力十大社會責任典范”等多項榮譽,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食品飲料行業社會責任指數”中連續六年排名第一。
中鹽品牌價值的形成,很難用一般市場經濟的邏輯去理解,它是一段歷史的積累、是幾代中鹽人艱苦奮斗的結晶、是一個優越社會制度的微觀體現、是黨和人民群眾心靈相通的情感流露。因此,中鹽品牌是一個國家品牌、一個民族品牌,它由全民打造,也歸全民擁有。
我國鹽業長期處于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和專營制度環境中。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鹽行業思想觀念陳舊、體制機制僵化、資源的集約利用和優化配置能力薄弱,形成產能嚴重過剩、組織效率低下、科技進步乏力等諸多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由于受到專營的限制,中鹽品牌的優質產品很難進入各自為陣的多數省級市場,整個國內食鹽市場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創新動力嚴重不足,中鹽這個民族品牌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難以走出國門,形成國際競爭能力參與全球化競爭。只有深化改革,才有可能解決鹽行業當前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從2017年開始,國家正式推行鹽業體制改革。新的制度改變原有的區域性經營,在堅持食鹽專營的基礎上,行業生產經營主體間開展競爭,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鹽業企業深化改革,以提高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適應能力。從一年多的改革實踐看,全國鹽行業及各級政府相關部門,都在全面落實鹽業體制改革的文件精神,鹽業經營的競爭性格局雛形初步形成,品牌建設也得到前所未的重視。一時間,市場上食鹽品牌百花齊放,這些品牌有的傳遞健康理念、有的突顯地域特色、有的塑造品牌形象、有的突出產品特點、有的反映企業追求,為鹽行業品牌建設帶來了積極氣象。但同時我們同時也清醒地看到,品牌建設過程中也浮現出一些亂象,有的不知所云、五花八門;有的停留在取個名、換個包裝上,再輔之以低價的惡性競爭,或通過權力尋租強行封閉市場,或仇恨競爭對手,采取同行互害等低級粗暴的行為。這些現象也反映出食鹽市場經營主體中還存在浮燥、急功近利和不成熟等問題。
品牌很容易借助各種傳播平臺一夜成名,但品牌如何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卻需要長期努力和堅持,所以一個品牌,需要一直不斷的尋找新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需要科學的管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國家推行的“三品”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沒有高品質的產品,不能在眾多品種中脫穎而出的產品,品牌創建無從談起。當前全國鹽業亟待加快企業的兼并重組步伐,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幾個產銷一體的“強、優、大”的鹽業企業,并能走向世界;要科技興鹽,集約利用各類鹽資源,研發有專利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鹽行業的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減少費用、提高服務水準等,這些是鹽業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開展食鹽品牌建設的優良沃土。
鹽業體制改革對全國鹽行業是挑戰和考驗,更是機遇和希望。我們要牢牢把握機遇,推進鹽行業品牌建設和發展。行業內要加強信息交流,增進團結協作,以開放的心態、合作的精神、市場化的標準、天下為公的大局觀、誠實守信的態度,共同推進改革,共享改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你們既定的目標奮勇直前”。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在堅持深化改革過程中,加強中鹽品牌建設,推進中鹽品牌發展。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鹽行業唯一的中央企業,也是行業的龍頭企業,長期管理和協助政府管理全國鹽業事務,以行業統一發展和進步為己任,始終致力于經濟、政治、社會三大責任的有機統一,形成了集鹽資源勘探、工程設計、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全國性鹽業公司格局。
中鹽集團伴隨新中國而生,與共和國共同成長,與改革開放偉大進程同行發展,長期致力于引領與推動鹽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在落實鹽業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積極推進各項改革的全面落實。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切入點,聯合部分行業內企業,淘汰關閉落后產能,以資產為紐帶,共同提升對鹽業資源的增量配置和存量優化的能力。加快推進鹽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廣科學生活用鹽理念,開拓高端食鹽、生活用鹽、醫藥用鹽、水處理用鹽、融雪除冰綜合服務等新型業務領域,積極推動鹽穴儲油、儲氣和固廢儲存等綜合利用實現新突破,持續拓展延伸鹽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鹽行業價值提升。持續完善全國鹽業的產業布局,建設全國性食鹽營銷網絡,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供應網絡建設,建立和完善食鹽責任儲備和應急供應保障體系,切實承擔碘鹽兜底供應社會責任,建設全部食鹽產品可追溯系統,全面保障食鹽供應安全,以實際行動體現國家意志。這些工作都是在不斷豐富中鹽品牌內涵,提升中鹽品牌價值,也是新時代賦予中鹽集團的歷史使命。

今天,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秉持“創新行業價值、服務民本民生、體現國家意志”的三大主體功能,有責任,也有能力引領全國鹽行業一道,傳承好中鹽品牌,并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和不斷創新經營為追求,持續為中鹽品牌注入更加新鮮、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中鹽品牌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新征程。我們要以創新為內核,以品質為基石,以精益管理為保障,以誠信為命脈,完善中鹽品牌戰略規劃,以黨和政府放心、人民群眾滿意、行業價值提升為追求目標,構建頂層設計,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我們要加強組織領導、制度建設、資金和人才保障、品牌文化建設和交流合作與培訓,加強全國和國際鹽行業兄弟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共同培育、呵護、建設中鹽品牌,為努力打造中國鹽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和在我國建設世界一流的鹽業企業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