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華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國家“十三五計劃” 綱要提出,“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實現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成為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和主流趨勢,也是解決建筑垃圾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基礎設施大規模建設及城鎮化進程的日益推進,建筑垃圾產量也越來越多。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條指出,“建筑垃圾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以及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他廢棄物”。據統計,建筑拆除垃圾、建筑施工垃圾、建筑裝修垃圾產量比例約為10:7:1,根據中華研普行業調研報告,國內建筑垃圾產量預測到2020年時為39.66億噸,建筑垃圾產量、存量、增量驚人。我國建筑垃圾廢棄物總量已位于世界高產前列,建筑垃圾圍城問題凸顯。
建筑垃圾絕大部分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往市郊露天堆放或簡易填埋,存量建筑垃圾已達到 200多億噸。而國家或地方政府在建筑垃圾處置上遲遲沒有出臺實施細則,導致企業沒有發展動力,始終沒能做大。我國目前并沒有統一的建筑垃圾處理的管理機構,從而對建筑垃圾的管理也相對混亂,建筑垃圾處理、資源化利用產業鏈斷裂,建筑垃圾資源化水平較低,再生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從而市場需求量小,造成幾乎沒有市場效益。
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不僅不斷占有寶貴的土地資源,浪費耕地,還對土壤、地下水、河流、空氣產生二次污染,影響了生活質量;有損市容市貌,還增加了治理負擔。建筑垃圾污染環境的途徑多,污染形式復雜,污染面積大。
2017 年 5 月 25 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的《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正式發布實施。《規劃》中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 12 項重點任務,提出“完善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提升垃圾資源利用水平”。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而是放錯了地方的"黃金",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需要經過分揀、分類、破碎、篩分、清洗等過程才能再次作為建筑材料應用,其工藝流程見圖2所示。
現代建筑垃圾的特點是產生量巨大,能源、資源消耗量高,只有科學合理、節能環保地處治、利用這些建筑垃圾,才能有效促進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再生利用。廢玻璃篩分后送微晶玻璃廠或玻璃廠做原料生產玻璃或生產微晶玻璃。廢塑料分類回收利用再塑化生成塑料制品, 最后對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主要集中在對建筑廢土、廢舊混凝土和廢舊磚瓦的利用上,這部分含量占建筑垃圾總量的90%以上。但如果將它們資源化就可以發揮垃圾材料的最大價值。
大型廣場、城市道路、公路、鐵路等建筑物、構筑物需要大量的土方、石方。建筑渣土就地拆解還填、提高回收利用率將是主要的處理途徑。依據試驗結果建筑渣土經過適當技術處理可以作為優質市政路基填料,該材料一方面很好地解決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低的問題,另一方面開發出一種性能良好的回填材料。

圖2 建筑垃圾再生處理工藝流程圖
雖然再生混凝土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其具有巨大的環境、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已經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若對廢棄混凝土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其再生利用前景將十分廣闊。由傳統的制備技術所得到的再生骨料具有吸水率高、堅固性差、再生利用率低的缺點,這導致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抗壓強度、彈性模量等)、耐久性能(抗凍性、抗滲性等)、工作性能(流動性等)經常低于普通混凝土。我國學者提出了多種再生骨料強化措施,其中化學方法操作簡單,便于實施,物理方法設備簡易,降低了成本,可行性高。再生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基礎墊層、底板、填充墻、非結構構件。也可用于公路工程中的擋土墻、地下管道基礎以及低等級道路和城市人行橫道的級配墊層等。例如:周口市結合本市棚改實際,投資1.5億元進行招標建立建筑垃圾處理場,已對建筑垃圾實行定時、定點、密閉運輸,然后對其中的廢棄物進行分揀、剔除或者粉碎,利用廢棄建筑混凝土和廢棄磚石生產粗細骨料,用于生產相應強度等級的混凝土、砂漿。
建筑垃圾經破碎磨粉后和粉煤灰混合可制成各類護坡用砌塊、混凝土標磚、混凝土多孔磚等新型墻體材料產品,以及路面磚、透水磚、植草磚、路沿石等混凝土路面磚產品,生產這些新型的墻體材料原料85%左右是廢棄混凝土、廢棄磚等建筑垃圾,是一種節土、節地、節約資源、利廢的好產品,為城市固體廢棄物—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理找到一條理想的解決方案,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已成為社會急需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要從制度建設、源頭控制、技術研究、觀念改變等方面著手,逐步建立一套體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產業化、再生化”的建筑垃圾處理制度和技術,可推進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我國社會的長遠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