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紹興柯橋濱海供水有限公司, 浙江 紹興 312000)
人類的發展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改造自然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自然的開發力度越來越大,而隨著城市工業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廢水排放總量不斷增長,再加上水土流失加劇的緣故,各條河流原水中有機物含量不斷提升,成分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有人采取黃浦江原水樣本進行檢測,在其中發現了 700余種有機物,且水質檢測發現其等級僅達Ⅲ ~ Ⅳ類水體標準[1]。水是生命之源,人們的生活用水一般都是取自各條江河,原水中有機物含量過高,會影響到水中致病和有毒化學物質的溶解,威脅到人體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原水中有機物,是現階段水處理領域中急需攻克的一個難題。
各個城市水廠原水均取自于城市中的河流,在水域生態變化、工業廢水污染及生活污水污染的共同作用下,目前我國各大河流均有著較為嚴重的有機污染現象。在進行活性炭吸附去除原水中有機物的研究過程中,首先應該選定有機物含量高的河流作為研究對象,采集上游原水作為樣本,分析其水質,然后再經混凝、沉淀和砂濾等常規工藝處理后,測定水質。在此過程中,可采用采用超濾膜法測定水中有機物分子質量,應用改性醋酸纖維素膜,采用平行法進行膜過濾,使用截留分子質量為 30、10、3、1 ku的超濾膜, 測定過濾液的 DOC 和 UV254 ,明晰原水、濾后水中各個分子質量區間有機物含量[2]。

圖1 ·活性炭吸附去除原水中有機物的工藝流程圖
1.2.1 原水及濾后水中有機物分子質量分布對比
原水中有機物主要集中于以下兩個分子質量區間:①10至 30ku區間,其中DOC占比為35.17%,UV254占比為28.36%;②小于1ku,其中,DOC占比為36.80%,UV254占比為46.75%。而在濾后水中,有機物分子質量分布仍然與原水相似,都集中于10至30ku區間和小于1ku區間,在10至30ku區間,DOC占比為22.48%,UV254占比為22.10%,小于1ku區間,DOC占比為42.95%,UV254占比為48.30%,有機物整體去除率較低[3]。
1.2.2 活性炭吸附對CODMn和UV254的去除
原水中大多含有兩類有機物,一類為CODMn,具有還原性,可被高錳酸鉀氧化,一類為 UV254,具有芳香環或雙鍵結構, 多為腐殖酸和富里酸類物質。將濾過水經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后,發現在吸附初期,便有了較好的去除效果,對于 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2%、90%之上,但隨著通水倍數的增長,去除效果逐漸降低,對于CODMn和UV254的的后期去除率均只有25%左右。為了保證有機物去除效果,在達到一定通水量后,應該對活性炭進行再生。而且,經過研究發現,活性炭吸附對于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呈現相關性,且對于這兩類物質在各分子質量分布區間的去除率都比較高。
活性炭是一種黑色的無定形碳,通常以粉末、塊狀、顆粒狀、蜂窩狀的形態出現,由于發達的孔隙結構,以及較大的比表面積, 具有極強的吸附性。活性炭吸附是一種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去除有機物質、微生物、病毒等物質的凈化方式,具有凈化、脫色、除臭的功效,在水處理中應用廣泛。在應用活性炭吸附去除原水中有機物的過程中,初期去除效率比較高,是因為當時活性炭吸附孔道通暢, 孔隙率較大, 水流剪力較小, 有機物可輕易進入活性炭孔隙中,但隨著吸附時間的增加,活性炭孔隙中的雜質越來越多,孔道逐漸被堵塞,孔隙率變小,水流剪力增加,活性炭與有機物的結合力降低,及時吸附進去也很容易脫落,再加上孔隙填滿,可容納有機物顆粒的空間逐漸縮小,所以去除能力會逐漸下降。
活性炭對于原水中有機物的吸附,主要發生在活性炭孔隙中,所以,活性炭孔徑分布狀況將直接影響到對于各類有機物的吸附能力。在活性炭中,超過 95%的孔隙為微孔,也就是說只有小分子質量雜質方能進入,根據液相吸附質分子在活性炭不同吸附孔內分布的研究結果, 活性炭的最佳吸附D/d數值為 1.7至6,也就是說,對于分子質量低于3ku的有機物雜質來說,最佳活性炭孔徑為 3.2至11.4 nm[4]。
由于工業的發展,廢水排放量不斷增長,《2014-2018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1我國廢水排放總量為433億噸增,到2012年年廢水排放總量增加了252億噸,達到了685億噸,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3%。污水不經處理排入江河,將導致各大河流原水含有大量工業廢棄物,導致有機物種類及含量不斷增加。常規的污水處理工藝,比如說混凝、沉淀、過濾和消毒等,對于原水中有機物的去除效果不佳,因為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主要集中在小分子質量區間。由于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對于河流原水中的小分子有機物具有較強的去除效果,且經濟適用性強,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在飲用水深度處理中,而 GAC吸附出水中的有機物也以小分子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