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博物館文創全面利用微信、微博、直播平臺以及APP等新媒體,獲得了“新的打開方式”。越來越多曾經形象嚴肅的博物館開始走“軟萌”路線,以青春、活潑、親民的形象進入公眾視野。
為滿足當下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和多元化的審美趣味,文創產品將博物館傳統文化資源與現代流行元素有機結合,有趣、有用又有藝術性,吸引了大量粉絲。故宮“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蘇州博物館唐寅系列衍生品、陜西歷史博物館唐妞公仔等文創產品受到了廣大網友的追捧。原來在人們眼中遙不可及的“高冷”文物就此“落地”,博物館文化借助文創產品的走紅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
同時,博物館在文創推廣方面的“賣萌”,拓展了文物“活起來”的深度和廣度。全國各地博物館在微博和微信上一起“腦洞大開”,拉近了文物與受眾的距離,網上隨時互動一改講解員“背書式”的刻板印象,建立起博物館與大眾的情感聯系。如“故宮淘寶”微信公眾號運用網絡化的語言,諸如“朕忍不住要和國外設計師談談”“本宮有故事,你有酒嗎”,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
★精要點評★
“軟萌”的博物館讓公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了文物的相關知識,文物不再是冰冷、艱澀的存在,更多人從中享受到了人類文明成果。當然,博物館微博、微信在迎合大眾審美趣味的同時,也要時刻保持對文物的敬仰和敬畏之心,不能戲說、亂說,“賣萌”過頭。
★適用主題★
弘揚傳統文化、審美情趣、創新之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