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真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宣教及飲食控制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進行分組研究,按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健康宣教和飲食控制,比較2組血糖控制效果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經過為期6個月的護理干預后,其FBG、2hPG、HbA1c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健康宣教及飲食控制對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價值,值得采納和積極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血糖控制;飲食控制;健康宣教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268-01
糖尿病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類型,其需要終身治療,且在老年群體中最易發病,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為老年群體年齡較大,身體各項機能明顯衰退,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會引起腦梗塞、肝損傷等并發癥,再加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飲食控制缺乏自我監督,健康教育不充足等會導致治療無效[1]。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進行分組研究,現作以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進行分組研究,菌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按照單雙號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男23例,女22例。患者年齡57-80(664±42)歲;病程2-10(63±15)年;觀察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齡55-81(671±43)歲;病程2-11(64±16)年。在基線資料比較上,組間無明顯區別(P>005),具有對比意義。
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及按照內分泌科基礎護理進行護理指導。觀察組行健康宣教和飲食控制,出院后通過門診、電話、網絡、家庭隨訪等方式隨訪6個月,健康教育頻率為2次/月,具體內容:叮囑患者保持端正的態度,增強其對糖尿病知識的認知,進行專題講座,進行個性化咨詢和疏導;將血糖儀正確使用方法告訴患者,叮囑其定時監控尿糖和血糖變化;指導患者進行太極、游泳、漫步等有氧運動,以餐后90min為最佳運動時間,30min/次,4-5次/周;高齡或運動不便者,必須有患者家屬陪同;要求患者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規范應用胰島素,告知胰島素的正確用法和劑量,對常見不良反應和預防對策進行介紹。飲食控制具體內容:對熱量進行控制,以體重、身高、性別等為依據,對能量總需求量進行介紹,按照定時定量的原則進餐;控制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量,二者在總熱量中的占比均為20%,盡量避免動物肝臟等,腎衰者限制攝入蛋白質;控制碳水化合物,使其在總熱量中的占比達50%即可,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全谷類、豆類食物攝入量。
13觀察指標隨訪過程中采用血糖監測儀對患者FB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變化。
14統計學分析借助統計學軟件包SPSS220統計分析所得數據,血糖水平變化以(x±s)加以表示,對比行t檢驗,P<005證明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FBG、2hPG、HbA1c與對照組比較,對照組均高于觀察組,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所示。
3討論
糖尿病作為需要終身自主綜合性治療的慢性疾病類型,若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會直接誘發其他并發癥,從而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其預后。臨床實踐發現[3],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和行為會直接影響血糖水平變化,不合理的飲食結構,不規律科學的飲食習慣等,會直接影響血糖控制效果。加強飲食控制,可使胰島素細胞負擔明顯降低,防止攝入過多糖分,提高血糖控制有效率。在此基礎上開展健康宣教,可顯著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強其自主性,改善血糖水平。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6個月后的FBG、2hPG、HbA1c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健康宣教及飲食控制對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價值,值得采納和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汪喜明.健康宣教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03):42-43
[2]龍迎.健康宣教和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30):116-117
[3]李云香,趙世峰.68例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臨終關懷護理[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04):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