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的實施,其工作效果較為顯著。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所以,本文針對"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同時,文章重點敘述了"營改增"對財務工作以及稅務工作的重要影響。"營改增"工作全面推開,要求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必須及時地關注稅務知識,能夠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最新稅務規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稅務風險。同時,最新稅務知識的了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減少企業稅負,從而有利于企業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工作;稅務籌劃
一、“營改增”改革的目標
1.“營改增”的實行能夠減少企業稅負。國家實行“營改增”的稅務改革,其主要目的是減少企業稅負。同時,此次稅務改革是一項革命性質的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營改增”征收改革工作的覆蓋范圍較為廣泛,不但包括金融業、房地產業、金融業以及其他行業。同時在征收過程中也新增了不動產抵扣范圍,并將其拓寬到全部的企業范圍內。具體來說企業由于購入或租入的固定資產所花費的增值稅,都可以抵扣進項稅。同時,增值稅可抵扣范圍的不斷擴大,使得增值稅納稅人的整體稅金在不斷的下降。
2“營改增”稅務改革能夠便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和豐富,使得助力內容更加明顯。首先,增值稅對服務和商品等方面的覆蓋,從而疏通了增值稅抵扣的鏈條,并且有利于制造業的轉型和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業的分工合作。第二,“營改增”稅務改革能夠推動服務業和制造業的高效融合,從而有利于供給側結構改革工作的實現,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企業產業的轉型和結構優化。第三,“營改增”改革工作的實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企業新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同時加快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實施企業創新工作。第四,“營改增”稅務政策的全面推開,在短期時間內可能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然而,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營改增”有助于企業的經濟發展,從而也會間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企業的經濟迅速發展,也會使得國家改善其基礎設施,從而惠及每個家庭和每個居民。
3“營改增”稅務改革優化稅務結構。優化稅制結構,能夠對國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的推行,使得增值稅完全替代了營業稅,從而使得增值稅成為了主要的流轉稅。我國的稅務改革工作,形成了以所得稅與增值稅為主要稅種的雙主體復合的稅制體系。稅制體制的轉變,能夠對國家的財政收入產生較為重要的積極影響,同時也能夠優化國內的稅制結構。
4 改進稅務制度,提升管控效果。我國的財政管理體制,一般運用分稅制度。“營改增”稅務政策的推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國家的征管成本。同時,“營改增”工作的執行,能夠確保資源進行共享,實現一站式服務,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稅務工作效率。稅務征收管理部門不但要重視征收管理以及稅務減免工作,同時還必須運用專業的稅務征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征管的費用。“營改增”的實際運用,能夠對納稅人以及征管部門提供雙向的便利,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國家稅務管理工作的管控水平。
二、“營改增”稅務改革的推行對會計工作的影響。
1.“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對稅務工作的影響。“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之后,計稅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調整,主要由價內稅調整為價外稅。同時,其賬務處理過程以及會計賬戶設置工作都較為復雜,從而使得納稅申報表的填制也較為復雜。所以,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及時地學習并掌握“營改增”的相關文件,依據文件規定進行正確的稅務處理,從而使得企業減少稅務風險和降低納稅成本。
2“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對財務工作的影響。“營改增”的工作不斷推進,對企業的財務發票的運用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首先,企業的增值稅經濟事項都需用增值稅發票,從而加大了企業財務人員的核算難度。同時,“營改增”改革過程中,發票的變化過程也較為復雜,使得財務會計人員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習慣。“營改增”能夠對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建筑施工行業的企業,實施“營改增”之后,其增值稅會計處理過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營改增”的實行,會使得企業的營業收入有所減少,從而使得營業利潤率也有所降低。
3“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營改增”稅務改革實行之后,資產賬面價值為不含稅價值,企業可能會獲取更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來進行稅款抵扣,從而使得企業的支付力度加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現金流量表的資金流出。而且這種情況一般在建筑施工行業的企業運營中,表現更為明顯。
三、“營改增”全面推開對稅務籌劃工作的影響
1.“營改增”對納稅人身份界定以及計稅方式的選擇有重要影響。“營改增”稅務改革之后,納稅人的身份轉換也有了新的規定。同時,納稅人增值稅的計稅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因此,企業選擇不同的納稅人身份認定,或者選擇不同的計稅方法,都會使得其企業繳稅的金額有所不同。同時,納稅人身份的轉換也有了很大的不同。“營改增”實施之前,小規模納稅人可以轉化為一般納稅人,而一般納稅人不能轉化為小規模納稅人。然而,“營改增”實施之后,稅務部門出臺了納稅人身份的最新界定: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可以相互轉化。因此,企業的稅務人員必須及時關注稅務改革工作內容,同時必須及時學習最新的稅法知識。并且,在企業進行稅務處理時,必須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選擇科學合理的計稅方式。
2.“營改增”對兼營行為和混合銷售的重要影響。“營改增”的稅務改革過程中,銷售業務中的兼營行為與混合銷售的含義,都進行了重新定義。因此,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對其進行學習和掌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小稅務風險。“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實施之后,稅務部門對兼營業務的界定,給出了新的含義。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人員能夠及時地掌握最新的界定范圍,從而正確地處理企業的兼營業務,防止出現稅務處理錯誤的情況。同時,“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實施之后,稅務部門對混合銷售業務也進行了重新的含義界定。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很多銷售企業都存在混合銷售行為。因此,混合銷售業務的界定發生變化,要求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必須清晰地了解最新規定,同時也必須熟練地運用新界定的內容,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稅務風險的出現。
總結
“營改增”稅務改革工作的全面推開,能夠對稅務工作產生較為重要的積極影響。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所以,稅務改革工作過程中,企業的稅務工作人員必須及時關注稅務新知識,從而減少稅務風險。在企業運營過程中,財務人員進行科學合理地稅務籌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稅負,從而有助于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或者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蓋地.全面推開“營改增”及其對會計與稅務籌劃影響探析[J].會計之友,2016,(14).
[2]陳麗.全面推開"營改增"及其對會計與稅務籌劃影響探析[J].財訊,2018,(17).
[3]宋林.營改增后快遞行業稅務籌劃探析[J].財會學習,2018,(18).
作者簡介:
趙學會 女 (1985.12--),漢族,貴州遵義習水人,本科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