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喚霞
摘 要:加強產權保護是維護既有產權、鞏固創業創新成果的不二選擇,隨著社會情勢的變更和傳統經濟形態的革新,產權保護在法律層面表現出了不同的踐行方式。本文首先介紹了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的歷史與現狀,然后闡述了在法律層面上踐行產權保護的措施,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產權保護;法律
引言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蓄勢待發,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不斷加速,知識產權作為國家發展戰略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知識經濟時代實質上就是知識產權經濟時代。”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余長林表示,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國內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對保護知識產權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激發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創新也越來越重要和緊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也需要不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1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的歷史與現狀
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知識產權執法主要指民事、刑事司法保護和海關執法不同,在知識產權執法方面,我國實行的是“行政保護+司法保護”的“雙軌制”:即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權利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民事訴訟,也可向國家主管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事務的相關部門(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版權局及其在省、市、縣各地方的相應機構)投訴,請求對侵權行為進行查處,當然,這些行政執法部門的查處決定依法接受司法審查;同時,對于嚴重侵權的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依法辦理或權利人提起自訴。
應該說,我國在引進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之初,國內缺乏基礎性的知識產權意識和自發性的保護需求,因此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大量存在,執法自始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從“雙軌制”實施的實效看,行政執法為改善我國的知識產權執法狀況做出了貢獻。現階段,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創新文化建設仍待加強,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在某些領域和某些地區仍然比較嚴重,因此,除海關邊境措施之外的中國式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仍有其歷史使命。但是,在我國不斷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今天,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和產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加強,那種顯而易見的簡單直接的侵權假冒會越來越少,代之而起的是隱蔽難斷的相互抄襲模仿和與權利效力爭議等多種復雜因素相糾纏的侵權糾紛;因此,除了海關邊境措施為了防止侵權后果擴大而必須存在外,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之初為快捷有效制止明顯侵權盜版,由不同知識產權行政主管機關負責的行政執法將日漸淡出知識產權執法。當然,這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再詳細研究籌劃和由決策者考慮的問題了。本文僅討論在我國產業結構逐漸轉型的這段時期,如何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加強知識產權執法,促進創新成果的產生和應用,為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建設科技和文化強國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指司法機關依法適用法律對知識產權侵權糾紛進行審理和裁判,以及采取臨時保護和其他相應的救濟措施。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是全球通行的國家為保護知識產權而設立的知識產權侵權救濟程序,主要是民事訴訟程序和救濟,也包括對嚴重侵權行為的刑事制裁和對行政裁決提供的司法程序救濟。改革開放近40年來,伴隨著《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律的頒布、實施和完善,我國逐步建立起以知識產權民事審判為基礎、行政審判和刑事審判并行發展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制機制。
2 在法律層面上踐行產權保護的措施
當前,民營企業稅收已占半壁江山、占城鎮新增就業達到了90%,“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具有現實和緊迫意義。基于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先后出臺,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貫徹落實黨中央產權保護和企業家合法權益保護政策,努力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營商環境提供了助力和指引。具體而言,如果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各類所有制經濟創設產權的綠色通道,那么加強產權保護則是維護既有產權、鞏固創業創新成果的不二選擇。隨著社會情勢的變更和傳統經濟形態的革新,產權保護在法律層面也表現出不同的踐行方式。
首先,就立法而言,傳統立法所依據的法學理論功底、對人情禮法的考察已漸漸不能完全滿足當下產權保護立法的需求,立法者不僅須具備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冷暖世故的體恤,還須在新的技術層疊中掌握其基本的原理與運營依據,從而能夠真正實現穿透經濟形態變遷、技術發展精進的面紗,在互聯網、區塊鏈、比特幣、電子商務等的圍追堵截下找尋法律制定的基點,拎出法律基本關系的線頭,在還原法律關系的本質后,實現法律的精準制定。
其次,就司法而言,一方面,新經濟形態的誕生、演進在爭議解決方面產生的影響在于,所涉的糾紛、案件牽涉的技術復雜性、產權形態性日益豐富和多元,其中以知識產權領域為典型,這就需要司法者要加強關乎產權保護之技術、知識、理論的學習與積累,從而在司法裁判領域實現技術搭臺、司法唱戲的目的;另一方面,司法者在運用“法律”這一國之重器的時候,要時刻謹記“法律乃是社會秩序維護的最后一道防線”之原則,不忘法律的“雙刃劍”性,對于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民事糾紛、經濟爭端等,要依法保護企業家的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
最后,就執法而言,應當最大限度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嚴格區分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處理股東、企業經營管理者等自然人犯罪不得任意牽連企業法人財產,處理企業犯罪不得任意牽連股東、企業經營管理者個人合法財產。對于未決涉訴企業,要嚴格依法采取財產保全、行為保全等強制措施,防止當事人惡意利用保全手段,侵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特別是對資金暫時周轉困難、尚有經營發展前景的負債企業,慎用凍結、劃撥流動資金等手段,為企業維持基本運營和之后的產業復蘇留有現實可能;對于已決涉訴企業,要綜合運用各種強制執行措施,努力實現企業家的勝訴權益,推動完善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同時,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加強破產案件審理,綜合運用重整、和解等手段,實現市場主體的有效救治,運用清算手段促使喪失經營價值的企業和產能及時退出市場,實現優勝劣汰,充分發揮破產審判工作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拯救和退出機制中的積極作用。
結束語
總之,在知識產權案件所涉及的技術事實和法律適用問題日益高深復雜的今天,加強我國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面臨著機遇和挑戰;為進一步樹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權威性、發揮司法審判的主導作用,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事實查明機制和多渠道的法律問題輔助解釋機制。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也需要堅持國際視野,借鑒有益的國際經驗,尊重國際規則,相信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終將為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參考文獻:
[1] 記者李春.完善商標法律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N].中國工商報,2018-07-03(001).
[2] 潘玥斐.保護知識產權推動創新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6-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