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軻

摘 要:文章圍繞鐵路站場改造工程的實施,以西張站站改方案的優化為例,闡述了鐵路站場改造方案優化的幾個關鍵問題,提出了鐵路站場改造值得借鑒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鐵路站場;改造;優化;方案
0引言
鐵路站場在鐵路運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鐵路建設的不斷發展,鐵路站場也必須適應鐵路提速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包括增加股道、展長有效長度、增加渡線等。因此,站場改造工程也是鐵路基本建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因此,認真研究站場改造的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才能保證站場改造工程順利地進行。現根據多年來站場改造經驗,結合西張站改造工程為例,談談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工程概況
西張站為太原樞紐中間站,車站兩端分別銜接太原、古交方向,主要承擔太興線客、貨列車的到發作業,隨著太原鐵路樞紐西南環線工程(西張—三給村)聯絡線引入,特別是西三聯絡線由單線調整為雙線后,西張站將主要承擔榆次經西三聯絡線與太興線之間的車流交換,而原西三聯絡線空車線僅銜接一條到發線,為解決空車到發線數量不足影響三給村方向空車列車接車問題,實施西張站增建到發線工程。
二、工程范圍
增建到發線工程引起的站場、軌道、路基、電氣化、信號等工程。
三、既有設備情況
(一)站場。
1.西張站為太興線上一中間站,站中心里程為K9+699.20(對應太興線設計里程為DK9+089.2),于2014年12月20日開通。站內設到發線7股(含兩股太興正線、一股西三聯絡線正線),有效長為1050m系列。其中8道為西三聯絡線重車線正線,6道為西三聯絡線重車線配線,有效長均為1106m,有效長范圍內縱坡為6‰。Ⅰ~5道為太興線到發線,有效長范圍內縱坡為2.2‰。車站Ⅰ、Ⅱ、5道具備通行超限貨物列車條件。
2.車站設基本站臺1座300m×6m×0.3m,設中間站臺1座 300m×8.5m×0.3m,目前中間站臺未施工。K9+730.20處設有旅客地道。
(二)軌道
1.新增及改建線路按普通有砟軌道鋪設。
2.新增5道鋪設50kg/m、長25m鋼軌,普通有砟軌道。
3.接頭螺栓采用10.9級高強度接頭螺栓;螺母采用10級高強度螺母;墊圈采用高強度平墊圈。
4.新增5道按新Ⅱ型混凝土枕1600根/km鋪設。
5.道岔采用混凝土岔枕,采用IIIa型混凝土枕過渡。
6.采用彈條Ⅰ型扣件,岔區采用道岔專用彈性扣件。
7.鋪設單層碎石道床,道床厚度不小于35cm,道床頂寬2.9m,道砟邊坡坡度采用1:1.5,
(三)路基
1.本次設計車站改建范圍內路基長度200米。土石方量為953 立方米,其中挖方(清表)780立方米,A組土173立方米。
2.車站路基面設有傾向排水系統的橫向坡度。根據車站路基面寬度、排水要求、路基填挖、道床厚度一致和減少因調整軌頂差所用道碴,以及不宜將站線的水排向正線等因素,可設計為一面坡、兩面坡或鋸齒形坡的橫斷面。
3.站內正線或進出站線路路基標準應與區間正線相同,站線路基的路基填料和壓實度應按Ⅱ級鐵路路基標準設計。路基基床表層厚度為0.3m,基床底層厚度為0.9m,基床總厚度為1.2m。
4.基床表層選用A組填料,基床底層的填料可選用B組填料,對不符合要求的填料采取土質改良措施,路堤基床以下部位的填料,采用C組填料。
5.基床表層應選用A組填料,厚度0.3m,黃土路塹需將基床底層頂部0.5m換填水泥改良土。
(四)電氣化。
1.太興線接觸網采用直供加回流的供電方式。接觸網主要技術標準為全補償簡單鏈型懸掛。正線為THJ-120+CTA-120,站線為THJ-70+CTA-85,回流線為LBGLJ-185,架空地線為LBGLJ-70。
2.太興線西張站增加5道(原5道改為7道),引起西張站接觸網正線I-1道的改造;引起站線5道、渡1道的改造。引起50-51至89-90、共10組鋼柱軟橫跨的改造。
3.取消6、8道交叉渡線及安全隔開設備,引起拆除渡5道和Q道接觸網懸掛。
四、站場改造優化情況
(一)站場。
1.為解決空車到發線數量不足影響三給村方向空車列車接車問題,并提高運輸組織效率,通過對既有車站的調查,并結合車站作業需求,改造方案如下:
既有(3)道有效長為1058m,(5)道有效長為1022m,(3)、(5)道之間線間距為12.0m,設有300×8.5×0.3m中間站臺,目前該站臺未施工。本方案在既有(3)、(5)道之間增加1股道,編號為5道,有效長為938.5m,新增5道兩端均采用復式交分連接,東側與空車線貫通,西側與安全線連接。改建既有(5)道部分線路后新編為7道,有效長由1022m縮短為938.5m。3、5道間距為5.0m,5、7道間距為7.0m(部分為5.0m)。增加5道后取消既有(3)、(5)道之間的中間站臺,在改建7道外側還建旅客站臺(50×5×0.3m),并相應接長旅客地道。新建5道為到發線,改建7道仍滿足通行超限貨物列車功能。詳見附圖4-1。
2.車站在白文方向咽喉K10+354(原設計里程DK9+744)處有一座2-14.0m框架橋,框架橋邊緣0.5m范圍內設置有電纜槽,框架橋邊緣距離3道中心為13.0-13.5m,增加5道及改建7道后,該框架橋邊緣距離7道(最外側股道)線路中心距離為2.84-3.38m,砟腳至框架橋邊緣最小距離為0.56m。為了減少工程投資,本次設計該框架橋維持既有,在框架橋上新設鋼支架,將電纜槽移至框架橋邊緣外。
3.西張站新增到發線與車站既有相鄰股道坡度標準保持一致,局部進行了順坡處理。為了保證安全,增加防溜設備。
4.旅客地道基坑開挖的邊坡距離41#接觸網桿較近,設計中未明確是否需要防護,如何防護,建議設計院予以明確。
5.新線路鋪設后,K10+354處2-14米框架橋上電纜槽未侵入限界,無需將電纜槽移至框架橋邊緣外。
(二)電氣化
1.架設接觸懸掛1890m(7道1210m、渡4線530m、Ⅰ道延長150m),調整接觸懸掛1650m(新5道) 。
2.拆除、新建軟橫跨2組(67#-68#、69#-70#)。
3.拆除、安裝軟橫跨節點6組(35#-38#、37#-40#、39#-42#、41#-44#、43#-46#、47#-50#)。
4.砼接觸網桿19根(29#-71#)
5.為節約投資,提高站場整體美觀效果,將改造既有軟橫跨改為7道外側單獨立混凝土接觸網桿。
五、結束語
在我國鐵路跨越式發展中,隨著鐵路運營里程的增加,運營速度的大幅提高,鐵路站場改造的案例越來越多,隨之造成的問題也頻繁出現。本文結合工作經驗,提出做好站場改造工作的一些想法,供同行交流借鑒,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 TB10099-2017《鐵路車站及樞紐設計規范》,何志工、劉一平等起草,中國鐵道出版社,2017年。
[2]TB10098-2017《鐵路線路設計規范》,張學伏、柳世輝等起草,中國鐵道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