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13年,山西省被國家劃入政策性森林保險試點省份的行列中。至此,山西省開始了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探索和實施的歷程。在山西省森林保險剛剛起步的現階段,在各方面設施和制度還沒健全的情況下,以政府主導的合理的財政補貼是解決森林保險問題的關鍵,并且政府主導的集體林權改革的進程和成效與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推行有著直接的關系。而要解決以上問題,我們需要在保險產品方面努力改進,建立一個獨立的專門從事政策性森林保險的專業機構,并且建立巨災風險準備金機制。
關鍵詞:政策性森林保險;保險保費補貼;巨災風險準備金
一、研究背景
2015年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了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他強調實現天藍、地綠、水綠的重要途徑就是要植樹造林。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相比,生態欠債依然很大,環境問題仍然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其依然是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截止到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山西省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18.03%,林地面積765.55萬公頃。研究森林保險補貼政策,對于我省的森林保險覆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為受災森林的再恢復能力提供了一種保障,有利于山西省森林以及森林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二、山西省森林保險概述
在全國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中,山西省全省的林地面積為847.74萬公頃,按照國家規定的森林劃分機制,山西省生態公益林的面積達到了776萬公頃,占到了林地總面積的91.5%,剩下的8.5%是商品林。生態公益林中,國家級的公益林總面積為227.44萬公頃,地方公益林的面積為548.19萬公頃。山西省從2008年至2013年共發生火災137次,受害森林面積達到了1714.29公頃,直接損失更是達到了2812.17萬元;每年的病蟲鼠害發生面積平均為256898公頃,占山西省森林總面積的9%,2012年,山西保監局在年初就制定了推進森林保險業務的計劃,通過努力,山西省森林火災保險在陽泉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全省實現了林木保險保費達到了211.62萬元。值得關注的是,政策性森林保險實現了零的突破,保費收入為146.63萬元,占到了林業保費總收入的69.3%。
三、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險推行的現狀
2014年2月14日,山西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制定了《山西省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實施方案》。該方案規定了政策性的森林保險的標的為可以分為公益林和商業林。保險責任是包括火災、病蟲鼠害、暴風、暴雨等原因直接造成保險林木流失、掩埋或損失。而保險金額的確定基準是保險金額,生態公益林的平均補貼標準為600元/畝,保險費率為0.3%。
四、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險補貼方式
山西省目前政策性森林保險的財政補貼方式是保費補貼,即在森林保險事故發生以后,計算出保險公司的賠償額后,按照規定的賠償標準比例進行補貼。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理賠,要區分森林是全部損失還是部分損失,當森林全部損失時,保險公司應該按保險金額全部予以賠償;當保險林木發生部分損失時,保險人應該按照一下方法計算賠償款:
我省國家級公益林中,省級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為75元/公頃*年;陽泉市和晉城市兩個市區開展了市級的公益林補貼機制,補貼標準為國有林75元/公頃*年,集體林150元/公頃*年;靈石縣開展縣級地方公益林補償,其補償集體有林地的標準為150元/公頃*年。
五、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險實施的問題
(一)“上熱下冷”問題
1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
由于政策性森林保險的運行需要地方政府尤其是鄉鎮中心的積極配合,且大多數時候需要鄉鎮直接推動和實施,尤其是宣傳工作和在保險事故發生后的一系列事情,都離不開鄉鎮的工作,但由于一些現實的原因,使得鄉鎮從事這一系列事情時的積極性較低
2 林農投保熱情不高
由于林業生產經營的周期比較長,并且國家處于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對每戶的林木采伐量有著嚴格的限額,因此林農在林業上獲得的直接收入少之又少;現在雖然實行了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但改革步伐緩慢,目前的林業經濟還是處于傳統的運作水平,再加上一些林農存在僥幸心理,因此投保較低。
3保險公司積極性差
現如今從事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和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這兩個保險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是商業型保險,而國家推導的森林保險是保本性質的,不具有盈利性質,這就導致了其經營政策性森林保險的積極性不高。
(二)政策環境問題
1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問題
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和政策性森林保險補貼的目標是一致的,并且是相互促進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進程和效果會直接影響大政策性森林保險運行的效果,相反,公益林補償是否能運行順利也會影響到集體林權的改革。
2 撥付資金利用問題
現實中存在這樣一種情況,當森林遭受到災害后,林農會從保險公司得到一筆資金用于樹木的再種植,并且此過程規定只能由保險公司直接將現金發放給林農,不得當地林業局參與,而當林農得到這一筆資金后,他們不會將資金用于再植補種林木,而用于其他用途,這就與國家開始實行政策性森林保險的初衷違背了。
六、山西省實施政策性森林保險的建議
(一) 完善集體林權改革
集體林權改革制度能夠為政策性森林保險的推行掃清障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森林保險的投保打好基礎。第二,林業的劃分機制,有效區分林區的類型;第三,林地流轉機制,提高林農投保積極性。
(二) 完善森林保險產品
1豐富森林保險產品
為了擴大森林保險的投保面積,豐富森林保險產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同時也能夠滿足林農對于各類森林保險的需求。我省的保險公司可以借鑒福建或者湖南省保險公司的經驗,推廣幾乎涉及一切險的森林綜合保險,這樣就能夠滿足廣大林業經營者的需求。
2適當提高保險金額,降低保險費率
在一定情況下,相比于同等情況下的農業保險,保險金額較低,保險費率較高,這僅僅是針對公益林而言,對于商品林,得到的森林補償都無法滿足林業的再種植成本。保險費率太高且單一,對不同的林種都實行一種費率,將跌了林業經營者的投保熱情,因此,可以適當地降低保險費率,增加林農投保森林保險的積極性。
3成立專業管理機構
考慮到在政策性森林保險在山西的試點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政府在災后撥付給林地經營者的資金不能用于林地的再種植。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去監管這筆補貼款的運用。結合國外先進的經驗,比如美國成立的風險管理署以及芬蘭成立的聯營保險公司,這些專門機構能夠對森林保險進行專業的計劃和實施運作,為保險公司提供財政補貼、技術服務和業務指導等。
參考文獻:
[1] 薛艷.財政補貼林業保險的方案設計[J].東北師大學報,2012(4):40-44.
[2] 許巍.貴州省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的研究[R].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
[3] 馮祥錦,楊建州,黃和亮.財政補貼政策與森林保險投保行為的博弈分析[J].林業經濟,2012(2):71-73.
作者簡介:
王群(1993—)男,山西臨汾人,山西財經大學2017(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