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秀琴
摘 要: 英語寫作教學是否有效,最大的責任人不在于教師,而在于學習者是否具備自主性學習能力。寫作教學的主角是學生,通過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寫作教學中扮主角,不僅可以提高其寫作學習能力,而且學生可從中體驗到自主性對培養(yǎng)英語寫作素養(yǎng)的重大意義,并將形成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自覺地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英語寫作;自主性;寫作素養(yǎng)
一、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以及自主寫作的必然性
讀書和寫作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修煉課題,在一個人一生的發(fā)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中,寫作與考試扯上關系,并走向應試。如果一個學生在寫作上取得了高分,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他一定做了異常多的題目、接受了非常多的訓練。花同樣的時間去練習語法填空和英語寫作的話,寫作提高不了幾分,但語法填空可以多刷幾套題。寫作從來都是一個有關素養(yǎng),無關應試的學科。寫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輩子的自主探索和實踐,如果沒有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一味的老師講授,在寫作教學中效果將微乎其微。其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正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知識吸收節(jié)奏去獨立思考的一個過程。一個不懂得自主學習,在學習中沒有主動性的高中生將來進入大學或職場時在面對任何寫作任務時,都將無助和被動。最后,當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知識更新?lián)Q代速度之快,作為新時代的主人,高中生必須具備很強的自主寫作能力,才可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
二、英語寫作自主課堂模式初探
1.以辯論促思考
學生分組辯論的形式作為寫前準備的一種,可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可以自主或討論產(chǎn)生很多想法,有些想法可能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成英語,但是為了駁倒對方,學生會想方設法完成從中文意念到英語語言的轉(zhuǎn)換,查字典獲得某個詞匯的表達,問老師某個語法句型的使用,聽同伴啟發(fā)拓寬自己的表達思路。正式辯論之前,老師需要充分調(diào)動全班的發(fā)言積極性,剛開始可能都是對自己口語有較強自信的同學率先發(fā)言,當一方同學提出一條觀點后,另一方同學就此觀點進行反駁。老師在此過程中適當轉(zhuǎn)述發(fā)言同學的觀點,以便讓全班都能聽清別人的觀點,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利用語言或表情鼓勵躍躍欲試的同學,讓他們能夠鼓起勇氣站起來講出自己的觀點。雙方在下面沒有發(fā)言的同學其實也在積極思考,辯論結束之后,老師總結雙方的主要觀點。
英語作文話題常常涉及一個事情利弊兩個方面的對比,或者是兩個事物的態(tài)度選擇。通過辯論,學生間可以交流觀點。辯論表達的過程也是中式思想理順變成合乎英文表達習慣句子的過程。由于每個人都要為寫作積累素材,因此他們會認真聽取別人的句子,并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范本,從而能獲得更多不同的句子表達的經(jīng)驗和體會。那些不善于或不習慣口頭表達的學生,也有充分的時間思考,不必立即表達來與他們交流,從而讓學生從寫的過程中感到寫的必要和樂趣,體會書面語交流的意義和具體形式,也獲得更多假設和修正語言,建構個人英語知識的機會。
2.以圖形促組織
辯論中的想法比較分散,沒有組織成論點加論據(jù)的段落。通過聚類腦圖法或集束法(clustering)。這種方法對于擅長圖形思維的人效果更顯著。該方法以節(jié)點畫圈或畫框的形式來代表一個概念、主題或想法,以線段或弧線來連接它們,從而表示出概念之間、主題與事實之間、細節(jié)以及想法之間的關系。首先確認作文主題個人立場,寫在空白紙的中間位置,隨著更多想法和細節(jié)出現(xiàn)在腦中,將它們環(huán)繞主題寫下,并逐條逐級寫出更多的支持細節(jié),劃線標出各個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有些學生的思維是線性的,想問題都是一條一條羅列這種形式,那么畫出的導圖就是線性的。另一些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的,由一個可以聯(lián)想到另一個甚至更多,畫出的導圖可呈現(xiàn)樹干樹枝和樹葉式的發(fā)散結構。不管是哪種形式,本質(zhì)上都是用圖形聯(lián)想的方式寫作。因為“可視詞匯”和“可視思維”可以刺激學生的“聯(lián)想流”,這對那些有話說不出的學生來說極為奏效。通過動筆前的這個活動,可以很好地理清思維,并發(fā)展產(chǎn)生更多的觀點,并進行有邏輯的組織,可避免寫作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思維卡殼(mental block)。最后,各組之間互相交流成品,相互學習,互補短長。老師定期收集作品,匯集成冊,當學生畢業(yè)的時候拿出來也是個重要的紀念,同時對下一屆學生也有借鑒意義。
長期堅持這種思想理清活動或思維訓練活動,不但能夠使學生學會梳理、歸納、選擇和組織自己的思想,獲得一種思維方式,也可以使他們獲得寫作的技巧和能力。
3.以加注促反思
批注是閱讀時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讀書方法。在讀書時,遇到不認識或難懂的字、詞,查字典、找參考書,弄清詞義,指明出處,寫在空白處。邊看邊思考,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脈絡,提示語言特點。讀書過程中產(chǎn)生的各種思想、見解、疑問以及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美詞句新穎說法都可隨手寫在空白處。
英語寫作自我加注,即學生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及時記錄下自己尚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是關于內(nèi)容的問題,如“這句是主題句,下面的內(nèi)容與主題句聯(lián)系緊密嗎?”,“此處是否應該增加例證?”;結構上的不確定,如“這里應加上怎樣的過渡句呢?”;語言細節(jié)上,如“可以有這種用法嗎?”, “這個單詞這里要用復數(shù)形式嗎?”。這些問題是學生在寫作中常遇到的困惑,都可以暫時先寫在作文紙旁邊的空白處,等待老師的幫助或者課后查閱資料。學生只要在加注中標出問題或意圖,就可繼續(xù)往下寫,無需放棄原本的意圖,也不必擔心語言障礙帶來的不便。老師可以通過批注了解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也避免了批改過程中的理解錯位。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從而長遠且可持續(xù)地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三、局限性及結束語
首先, 實踐性質(zhì)的寫作活動課需要英語教師接受過寫作教學方面的系統(tǒng)培訓, 具備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也需要教師拿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進行備課。其次,在應試壓力下,學生可能覺得這種“松散輕松”的課堂對提高成績無益,而沒有熱情配合課堂活動,對老師能否調(diào)動學生課堂積極性和參與度提出了較高挑戰(zhàn)。其次,由于高中生學生演繹和歸納的邏輯能力還比較弱,在集束腦圖和加注環(huán)節(jié)中,在歸納自己觀點和問題方面存在困難。
歸根結底,寫作過程是一個循環(huán)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chuàng)造和社會交互過程,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實際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課堂交流、引導和支持來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高云曉. 2011. 論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J].考試周刊.
[2] 賈勤. 1996. 段落寫作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Clustering[J].湖北工學院學報.
[3] John Langan(美).2014. 美國大學英語寫作第九版[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 蘭良平、韓剛. 2014. 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互動性交流視角[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5] 錢翠花. 2011. 自主學習理論指導下的英語寫作教學[J].考試周刊.
[6] 嚴進. 2004. 加注:英語寫作中的自我監(jiān)控技能[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