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穎 金曉秋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對于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四個自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續奮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區級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如何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堅持以創新創優的責任擔當,求真求實的價值追求,落細、落小、落實各項工作?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覺得應該堅持“四個著力”,守住“主陣地”、種好“責任田”、畫好“同心圓”,為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思想文化力量。
一、著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廣大干部群眾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十九大的部署要求上來
堅持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會其科學體系、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實踐要求,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組織“學習新思想、砥礪新作為”領導干部專題讀書調研活動,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寫、講,打造學習交流平臺。組織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讀本》等輔導讀物。以打造 “金山理論講習所”為抓手,通過建設學“習”陣地、聚合講“習”資源、開展實“習”競賽,在全區打造一批學“習”品牌,培養一批講“習”標兵,推出一批實“習”先鋒,引領全區干部群眾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引向深入。
二要深入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突出中心組學習這個“龍頭”,以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為抓手,全面推行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述學、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巡聽、中心組成員理論學習聯系點等制度,著力推動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學懂弄通做實。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即將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突出“三原學習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互動式宣講100場次以上。充分運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積極探索“微學習”“微黨課”“微宣講”等新的學習教育形式,用好基層黨員干部冬訓載體,通過十九大精神知識測試、知識競賽、學習心得征文等方式,讓十九大精神進頭腦、進實踐。
三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引導和管理。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主管主辦和屬地管理原則,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緊扣“四個意識”,強化主流思想的主導權,做好思想理論領域重要動態動向的定期研判和通報,組織領導干部意識形態能力建設培訓,用活意識形態聯席會議機制,推動意識形態責任制的“硬落實”,確保黨員干部思想上始終與區委同頻共振。深化在巡察中對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出臺《貫徹落實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創新改進網上宣傳,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做大做強網上正面思想輿論;持續推進“發聲音、亮觀點”行動,加強對各種負面信息的管控,優化輿情處置工作流程,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切實維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畫好共建全面小康社會的網上“同心圓”。
二、著力強化輿論引導,更好塑造區域形象
構建全媒體、立體式輿論宣傳格局,增強輿論宣傳的傳播力、影響力和號召力。
一要更加注重主題宣傳。組織“踐行十九大,我們在行動”主題宣傳,緊盯轉型升級,突出低碳、轉型的宣傳;緊盯民生改善,突出優化公共服務、創新社會治理的宣傳;緊盯創新創業,突出企業創新、科技創新的宣傳;緊盯精美城市建設,突出特色城市、特色文化建設的宣傳;深入宣傳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認真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傳報道。圍繞區委、區政府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策劃貫穿全年的“深度對標蘇南,大力提升質效”主題宣傳活動,組織街道(園區)、機關部門負責人專題訪談,全方位、多角度跟蹤報道各層各級砥礪奮進、奮發進取的火熱場景和突出成就,濃厚真抓實干、爭先進位的氛圍。圍繞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組織開展系列新聞報道行動,深入總結本地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經驗,堅定全區上下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信心決心。
二要更加注重典型宣傳。積極挖掘和培樹全區各個行業、各條戰線上的先進典型,突出先進性、群眾性和真實性,通過電視、網絡、報紙、道德講堂等多個平臺,宣傳和展示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不斷激發干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三要更加注重區域形象的塑造推廣。通過打通內宣外宣兩個輿論場,構建大宣傳工作格局,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和發展特色亮點,積極發揮區內各類宣傳陣地的作用,在宣傳上造勢、在引導中鼓勁,凝聚思想共識,匯聚發展合力。加強與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家、省級媒體的合作,突出專題宣傳、典型宣傳,擴大區域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著力強化價值引領,構筑精神文明高地
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引領文明新風尚、構筑道德新高地,不斷提高本地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吸引力。
一要營造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城市的氛圍。組織發動轄區單位和群眾開展“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家園”活動,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和群眾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地方,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民群眾能夠親身參與、親自實踐,從而增強文明城市創建的號召力、凝聚力,重點對中山路、夢溪路、解放路等多條路段進行綜合整治。探索文明“紅黑榜”管理新模式,促進沿街門店和單位主體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和奉獻意識,共同推進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設。同時,開展新一輪“文明進萬家”活動,對市民文明素養提升、住宅小區環境美化、市場經營秩序規范等方面進行持續優化提高,實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設的“顏值”和“氣質”雙提升。
二要多維度開展價值引領。突出載體建設,持續打造一批核心價值觀主題道路、主題廣場、主題小區。深入開展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和國防教育。持續做好“最美人物”評選工作,豐富本地好人數據庫。深化道德講堂建設,更高標準推進善行義舉榜工作,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貫徹《志愿服務條例》,推進志愿服務標準化站點(基地)建設,打造志愿服務活動品牌,進一步撬動社會資源,引導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完成年度活躍志愿者人數占城鎮人口15%的目標任務。加大誠信制度化推進力度,深化誠信標準化示范社區建設,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強化養正學堂規范化建設,推廣“21天養正行動”;開展“優雅少年”爭創活動;推進96111進校園,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認真做好新一輪文明系列創建工作。
四、著力強化文化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小康
以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為總抓手,增強本地文化軟實力,提升群眾文化幸福感,邁出高水平“文化小康”建設新步伐。
一要濃厚文藝工作發展熱度。加強文藝創作規劃引導,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組織推進重大歷史題材、紅色題材和現實題材創作,力爭推出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加大戲曲保護傳承力度,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重要指示精神,常態化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等文藝志愿服務。貫徹關于做好新興文藝群體工作的指導意見,強化對新文藝群體和體制外文化人才的團結引導。
二要增強文化民生供給厚度。優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從供給端入手,著力補齊文化事業短板,持續推進基層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標準配置,確保繼續走在全市全省前列。持續打響廣場文化活動、閱讀活動、全民藝術普及、文化志愿服務等文化活動品牌,增強文化惠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推動基層文化服務方式創新,推廣菜單式、訂單式服務,加強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用“互聯網+”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三要加大文化產業發展力度。狠抓項目建設,大力培育文化新業態,推動文化創意、泛娛樂產業發展,為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揮更大作用。推進重大項目。繼續抓好續建項目建設,確保及早建成運營。推進掌源智能科技和智能數字移動終端設備研發生產項目。抓好產業集聚。打造游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完善產業發展環境,培育形成一批規模企業,進一步放大網游產業的品牌效應。培育新型業態。盤活存量資源,推進特色項目,引領優質資源加快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