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
他號稱要讓5億窮人得保障,但龐大開支和落后醫療設施是致命短板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公立醫院外,年輕的母親黛維已經露宿了8天。她6歲的女兒不小心喝下清潔劑,母女倆坐了一天一夜火車來到這里接受治療。黛維的丈夫收入微薄,黛維的路費就花了他半個月的收入,這一次看病,還債得一兩年。而這個醫院外露宿的病人或家屬還有幾十位。
“看不起病”是印度窮人的痛,而隨著“國民衛生防護計劃”(也被稱為“莫迪醫保”)9月23日正式啟動,像黛維女兒這樣的病人有了新希望。病人可到私立醫院免費就診,公立醫院也會得到額外補貼,改善醫療設備。
印度于2008年起推行國家健康保險計劃,為貧困家庭提供每年3萬盧比(1盧比約合0.093元人民幣)的醫療保險,有約3000萬民眾受益。而“莫迪醫保”將覆蓋印度13億人口中的5億,每個家庭得到每年50萬盧比的保險。印度總理莫迪在推特上稱,這項醫療改革是全球最大的政府醫保計劃,覆蓋1300多種疾病、1.3萬家醫院。
莫迪很了解印度醫療體系的弊端。他說:“即使在中產階級和富裕家庭,當一個人生病時,整個家庭都陷入災難,這種因病致窮的循環已經持續了好幾代。”印度一直標榜實行“免費醫療”,憲法中明確規定所有國民享受免費醫療。但在實踐中,由于政府財力有限,公立醫院缺醫少藥,醫院因欠費被切斷液氧供應導致嬰幼兒夭折、注射液被細菌污染導致病人大批死亡等丑聞不時爆出。《福布斯》雜志印度版曾載文稱,印度醫療系統城鄉差異大,農村民眾不得不依賴所謂“替代性醫藥”和效率低下的政府醫保,城市則集中了更多更好的私人診所。
種種矛盾的集中點是民眾醫療費用負擔過重。根據2010年的一項研究,每年有6300多萬印度人因病致貧。民眾去私人診所看一次病要花1000盧比,這相當于最貧困家庭一星期的生活費。生孩子要花5萬到20萬盧比,做心臟手術要10萬盧比,對窮人來說更是天文數字。根據《柳葉刀》雜志發表的研究報告,每年有160萬印度人因得不到良好醫療而死亡,超過世界任何國家。還有研究發現,過去10年印度患者住院支出增加了近300%,超過80%的支出是自掏腰包的。印度家庭主要靠收入、儲蓄及借款來支付醫療費,農村居民借錢看病的情況更嚴重。
正因為醫療系統的發展滯后,莫迪深知醫保改革對印度貧困人口的吸引力。他在宣布醫保改革啟動時表示:“人們稱它為‘莫迪醫保,但對我來說它是一個服務貧困人口的機會。即便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也可以獲益。我希望窮人不要去醫院,但如果他們必須去,新醫保會為他們提供服務。”他特別強調,不分宗教、種姓和區域,所有合格人士都可以獲得這項福利。
“莫迪醫保”正式實施后第一天,全印度已有1000多名病人享受到該政策帶來的好處。莫迪正爭取在明年的大選中贏得連任。“莫迪醫保”是他當前爭取選民支持的重要砝碼。
從政治理念上說,莫迪比較關注中下層民眾的利益,這與他本人的經歷有關。他來自孟買一個低種姓平民家庭,父親經營雜貨鋪和茶攤,他從小就幫父親賣茶,后來還和哥哥一起開過茶攤,了解民間疾苦。在競爭總理寶座時,他在競選宣言中提出:“讓每個家庭都用上電、都有獨立廁所,孩子們有學上,老年人有醫院看病,兄弟姐妹們,我們能在我們的國家實現這一切嗎?”這些問題也正是印度民眾,尤其是底層民眾最關心的。
莫迪在印度政壇崛起,并最終成為繼英·甘地以來又一位強人總理,靠的是清廉、務實。他生活簡樸,從未卷入貪腐丑聞,唯一的愛好是瑜伽,當總理后還經常搭乘輕軌、地鐵參加會議。他發展經濟的政績又是實實在在的。2001年他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后,當地經濟發展速度達到11%,遠超印度平均水平。他大搞基礎設施建設,甚至為修路拆除了100多座印度教神廟。他還主辦了年度投資者峰會,吸引外資企業落戶。在他治理下,古吉拉特邦的每個村莊都修了道路,飲用水和電力供應得到改善,對灌溉系統的大量投資使古吉拉特邦的農業獲得快速發展,近10年農業增長速度達10.97%。
印度70%的人口住在農村,貧困人口眾多。莫迪深知,照顧好農民尤其是農村貧困人口的利益,就是長期執政的最好保障。2014年他出任總理時,就承諾要解決貧富差距問題,恢復印度窮人和中產階級的尊嚴。他提出了“智慧城市”“數字印度”“清潔印度”等口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打出的旗號都是“為窮人而戰”。
執政不久,莫迪啟動了讓國有銀行為窮人開賬戶的活動。當時,印度半數人口沒有銀行賬戶,窮人的情況尤其嚴重。莫迪致信國有銀行高管稱,要盡可能為窮人開賬戶,這件事如果辦不好,其他開發項目都會受阻。他說,此舉讓窮人有機會接觸銀行和信貸機構,幫助窮人免受高利貸盤剝。政府通過這個賬戶發放社會福利與補貼,也能降低各級官員層層經手帶來的腐敗風險。為鼓勵開戶,政府為每個開戶者提供10萬盧比的人壽保險,賬戶沒有錢時銀行也不收管理費。
莫迪還發起了“清潔印度”運動,重要目標是大建廁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調查顯示,超過5.9億印度人缺乏廁所。當地人就地大小便的比例高達50%。對農村居民尤其是女性來說,被迫到農田里去“方便”不僅不方便,還很危險。北方邦警方統計,當地60%的強奸案發生在女性如廁時。在莫迪推動下,印度在兩年內新建了超過2000萬個廁所。此舉很受女性歡迎。在恰蒂斯加爾邦,一名老婦賣掉家里7頭山羊(這是她1/3的家產)蓋起了村里第一間廁所。村民們參觀后紛紛效仿,這個縣也成為該邦首個消滅露天如廁的縣。后來,莫迪親自接見了老婦,還向她鞠躬并觸摸她的腳以表達尊敬。
無論從政治理念還是選舉利益出發,莫迪大力推動醫保改革都是順理成章之舉。尤其是2019年大選臨近,莫迪和執政的人民黨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莫迪大力推動的經濟改革沒有完全達到目標,除了稅制改革已經完成外,征地法、勞動法改革都遭到了聯邦院(議會上院)的阻撓。莫迪以反腐為目的推行的“廢鈔令”,因為一夜間廢除若干種大面額現鈔而帶來了巨大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此前莫迪批準以84億美元購買法國36架“陣風”戰機,被質疑價格過高且交易過程不透明。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又爆料稱,法國達索工業集團是受印度政府所迫,才與毫無經驗的印度信實集團合作。反對黨質疑莫迪與信實集團老板安巴尼有權錢交易,要求莫迪辭職。雖然事件并未查實,但對莫迪的清廉聲望仍有影響。
正因如此,莫迪政府今年年初就推出了安撫農村選民的補貼措施,比如在預算中承諾提高農作物的最低價格,將更多財政資源投入到農村等。“莫迪醫保”也是一項重要的“選前派糖”行動。
對“莫迪醫保”,反對黨大加抵制。一位反對黨人士稱其為欺詐行為,“只會讓私人保險公司獲益”,并說人們將發現它最終只是選舉噱頭。“莫迪醫保”是印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作的項目,但非人民黨執政的特倫甘納邦、奧里薩邦、喀拉拉邦、旁遮普邦以及首都轄區德里拒絕參與。喀拉拉邦財政部長艾薩克指責其為“大騙局”,德里執政的平民黨則形容其為“公關秀”,稱其“注定要失敗”。
對莫迪而言,反對黨的指責不足為怪,用惠民政策“拉選票”也無可厚非。真正的挑戰是“莫迪醫保”帶來的巨大開支。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推算,政府每年需為“莫迪醫療”支出1000億至1200億盧比。美國媒體估算,如果整個計劃完全實行,總花費將高達7800億美元。相對于印度2.4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來說,這是一筆巨款。
此外,大批貧困人口忽然有了醫保,這對印度的醫療基礎設施也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在“莫迪醫保”正式實施前,很多生活在貧民區的民眾根本不知道這一新政。曾在亞洲開發銀行擔任高管的“莫迪醫保”負責人布尚說,官方不希望大規模宣傳。“我們和總理開會時,他告訴我們不要這樣做,因為他不希望人們在第一天就敲醫院的門要求服務。”
看來,莫迪對醫療設施的“短板”心知肚明。他表態時雄心萬丈,實際操作中又很低調,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印度目前有大約1.5萬家公立醫院,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再開設15萬個醫療與健康中心,主要為農村人口服務。二三線城市將新建2500家醫院,全國還將再建24所醫學院,但這些工作都不是馬上能完成的。“莫迪醫保”要真正落實,還有漫長而艱苦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