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摘要] 中藥傳統炮制技術包括中藥材的凈選加工、切制、火制、復制、酵制、發芽、霜制、提凈等,不同的炮制方法其應用目的各不相同,提高中藥成品飲片的炮制質量是藥師的職責,炮制不當不僅會對飲片的藥用療效造成影響,甚至會產生強烈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死亡。但從目前形勢來看,我國熟練掌握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藥工已經是鳳毛麟角,很多年輕的藥物工程人才不愿從事炮制行業,民間大眾對傳統炮制工藝和流程更是甚少了解,導致很多中藥傳統炮制技術面臨失傳和被淡忘。該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從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傳承和創新2個方面出發,對保護和傳承我國中藥文化精粹,創新中藥炮制技術的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中藥傳統炮制技術;傳承創新;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7(b)-0190-03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Li
Enshi Processing Center, Enshi Central Hospital, Enshi, Hubei Province, 445000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e the net selection, processing, cutting, fire, replication, fermentation, germination, frosting, and extra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he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have different application purposes, and they can improve the finished Chinese medicines. The quality of concocting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pharmacist. Improper processing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medicinal effect of the decoction pieces, but also cause strong adverse reactions, leading to the death of the patient. However,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inese medicine workers who are skill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re already rare. Many young drug engineering talents are reluctant to engage in the concocting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are less familiar with traditio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 resulting in many Chinese medicines. Traditional concoction techniques are lost and forgotten.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discusses way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innovate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ess
中藥炮制技術既是中藥與臨床醫學的紐帶,又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融合。在我國數千年的生活和生產實踐過程,勞動人民因地制宜的創造了中醫藥理論知識和豐富的中藥技術炮制體系,但近年來由于各種外部和內部原因,中藥傳統炮制技術面臨衰退甚至失傳的境地,這一現狀引起了國人的驚醒,早在2006年我國就將中藥炮制技術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1],隨著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持續開展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傳承整理,促進炮制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是促進我國中藥文化和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以下將從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特色進行分析,結合具體問題,簡要提出了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傳承和創新途徑。
1 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特色
1.1 適宜性
中藥炮制文化受中醫“天人相應”“因地制宜”思想的影響,形成了藥材道地性的史地人文和炮制工藝的地域性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均有不同,形成了豐富的炮制文化和技術體系,例如馬錢子的炮制,古人發明了油炸、砂燙等諸多方法,由于各地社會文化和氣候環境的差異,又在基本的炮制方法上顯現出了各具特色的工藝,例如江西樟幫以尿泡法進行炮制,安徽地區采取油炸法,不同的方法炮制出來的飲片在當地藥師的臨床使用中又形成了不同的配伍經驗和用法,這就彰顯出了中醫藥炮制文化的區域性和適宜性[2]。
1.2 經驗性
人類在生存實踐中獲取并積累知識,對植物和動物進行簡單加工,這就產生了中藥炮制的萌芽,最早的炮制歷史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在我國戰國時期最早的醫方典籍《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經記載了中藥材切制法,對中藥材加工的傳統技術進行了系統闡述,是古代經驗豐富的藥工長期實踐的經驗結晶,老藥工們多是自小就開始跟師學藝,在口傳心授和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藥材來源、炮制工具、炮制方法的經驗體會,并一代代傳承下來。
1.3 價值性
1.3.1 健康價值 中藥炮制的原材料大多數為原生草本植物,古代醫家將加工食物的方法引申到藥材加工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實踐證明加工方法的易行、合理、有效性后方能形成炮制工藝,中藥材經炮制后,其中的化學成分和含量會發生改變,從而強化其藥理作用,不同炮制方法的飲片有“功能主治”和“性味歸經”的差異[3]。由于炮制的對象本身就源于自然,且炮制方法也是法于自然,因此合理使用炮制的中藥材能祛除病痛,對保障人類的健康有重要價值。
1.3.2 科學價值 中藥炮制文化產生的內涵是基于對藥效、毒性物質的理解,因此炮制過程包含了藥材內在的化學成分發生的變化,以及化學成分變化導致的藥材毒性、臨床療效等方面的變化。例如生食半夏會出現咽喉腫痛和嘔吐的毒副作用,但經過炮制后的制半夏則可降低藥物毒性,且用不同輔料進行炮制,其臨床療效也各有不同,例如以姜汁炮制的姜半夏止嘔效果更強,以白礬炮制的清半夏則化痰效果更強。這種炮制文化的合理性同時也彰顯出了科學的合理成分[4]。
2 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傳承問題
2.1 炮制工藝問題
①中藥材種類豐富,無論是質量或產量均存在顯著的地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品種的藥材也會因氣候和產地等自然因素導致質量優劣差異,例如蕓香科植物黃皮樹和黃檗的干燥樹皮黃柏,在四川、貴州一帶以黃皮樹炮制的稱川黃柏,而吉林、遼寧一帶以黃檗炮制的則稱關黃柏,藥材產地不同,來源混亂,導致中藥材炮制質量各有優劣[5];②目前國家對中藥炮制的輔料使用缺乏統一標準,基本上沿用飲品、調味劑和食品標準,對輔料的采集渠道也沒有嚴格要求,導致輔料質量難以保證;③凈選不徹底,帶有泥沙、塵土等雜質,該制不制,制不守法,有些制藥企業追求外觀漂亮和生產方便,沒有嚴格遵循傳統炮制技術,有些藥工則缺乏必要的素質,在判斷顏色、氣味等炮制程度變化時存在問題,直接對飲片質量和療效造成影響;④炮制品的包裝儲存目前仍沒有統一的劑量規格標準,歷來采用麻袋、化纖袋、紙箱、木箱、蒲包等規格雜亂無章的包裝,導致藥力遭受污染和損耗,霉變、蟲蛀的現象經常發生。
2.2 炮制技術缺乏后續人才繼承
個體加工炮制幾乎占據了中藥炮制加工的一半市場,在個體加工戶中,既有精通炮制工藝的藥工傳人,又有身懷絕技的飲片質量測試的篩檢工,這些人憑借幾代人“師傳徒”的延續創造了自成一派的炮制技能,但也正是因為祖傳的限制,導致相關技術難以廣泛流傳而漸漸失傳,很多精湛的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缺乏后續人才繼承,難以發揮應有的價值[6]。
2.3 國內缺乏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導致傳統炮制技術外流嚴重
我國中藥企業缺乏足夠的創新能力,政府對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也較為滯后,且隨著外商涉足到中藥飲片產業,很多傳統炮制技術外流嚴重,例如江蘇地區以薄荷為首的多種中藥材專利被歐洲企業搶先注冊,日本的漢方顆粒藥劑、韓國高麗參等均成為我國傳統中藥的競爭對手[7]。此外,大量國內學者在講學或發表論文過程中處于疏忽,容易引發知識產權糾紛,導致我國中藥傳統知識和炮制技術被竊取。
3 傳承和創新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建議
3.1 利用知識產權保護,促進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傳承
當前我國應系統性建設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從炮制工藝的特殊性入手,對具體條款出臺統一的明確規定,例如炮制工具、輔料的選擇、采集等,再基于中醫藥文化知識健全炮制技術的傳統知識保護制度[8]。例如應用現代化分離、提取、純化技術從天然中藥中提取有效部分和成分是繼承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重要方法。例如上世紀90年代山東綠葉制藥公司在原有β-七葉皂鈉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抗滲出活性和抗炎效果相同,但刺激性和毒性明顯減少的中藥組合物,以“一種低毒的抗炎抗滲出藥物組合物”申請了發明專利,國家藥品標準隨即將這種藥物組合物改為“注射用七葉皂苷鈉”,并獲得了美國專利授權[9]。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要繼承完整的中藥傳統炮制技術,首先要保護好知識產權,可在傳承過程中秘密保護特殊炮制工藝和流程,中藥炮制從業者可憑借經驗對傳統炮制工藝進行進一步改造和改良,并采取發明專利保護,針對發表的論文則可采取著作權的方式保護,針對中藥炮制成品可采取商標和技術秘密保護,若炮制品出口到國外,需針對相關技術積極申請當地的專利,同時做好最佳實施效果的技術秘密保護。在傳承過程中,需著重培養一批既精通法律法規,又熟悉中藥炮制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從而促進中醫藥資源和炮制技術能更好的傳承下來。
3.2 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和臨床理論,延續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傳承
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難點在于飲片質量測定和療效評價方法,古代大多數都是依靠藥工的經驗對中藥飲片的厚度、氣味、雜質、顏色等質量指標進行判定,如今原本純天然的藥材很多都是靠人工種植,生長環境已經發生改變,因此僅僅依靠傳統經驗難以對飲片的質量進行判定,因此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對飲片質量進行共同評價是一種有效方法,例如采用理化法對原料產地環境、中藥材基質、水分含量、有效成分、雜質殘留進行鑒別,使用傳統炮制技術時還可借助紅外光譜法對化學物質的變化進行分析,通過溫度、濕度等量化指標來保證炮制質量和效果,并將量化指標逐漸總結成標準,從而形成知識產權[10]。
中藥應用于臨床中醫治療時,可結合中藥材自身特征,在保證藥物療效的基礎上,根據治療目的的不同要求和配方、制劑的差異盡可能選擇合理的炮制技術,達到“減毒增效”的目的。傳承中藥傳統炮制工藝時,需考慮到藥物對臨床療效的影響:①減毒。諸如雄黃、川烏、馬錢子一類的藥物,生用或口服會導致中毒癥狀,而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則可降低毒性,并能根據治療的病癥采取對應的炮制方法;②增效。生食杜仲雖無毒,但有效成分的效用大大降低,通過鹽制法可提高杜仲膠的含量,從而增強療效;③便于制劑和儲存。將原藥材粉碎、切片后進行干燥處理,既便于患者服用,又延長了藥材的貯藏期,藥效得以穩定,不易變質;④改變藥材的內在物質。生地、黃精、何首烏等藥材經蒸制法炮制成的熟地、制黃精和制首烏,其藥理和功效均發生了明顯變化,起到“去蕪存菁”的效果;⑤選擇不同劑型,消除原藥材對臨床治療的不利因素。根據醫典中“湯者蕩也,丸者緩也,散者發散也”的觀點[11],在傳統炮制技術的基礎上可靈活選擇不同劑型,提高中藥處方的治療效果。通過結合現代科技和臨床理論,能進一步提高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從而讓傳統炮制技術得以延續和傳承。
3.3 積極出臺政策,促進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創新式傳承
①對炮制過程評價體系進行創新。根據國家政策建立飲片炮制過程研究機制,采取產業過程鏈和環節評價手段鏈并行的機制,完善各炮制過程中成分控制和工藝參數控制評價體系,飲片成分控制時可選擇飲片的有效指標成分實行現場檢測;工藝參數控制則可采取網絡構建在線檢測儀器,對工藝參數進行及時準確地調整,對炮制過程進行有效干預,從而提高炮制質量,減少不合格飲片。
②對中藥設備研發體系進行創新。從目前情況來看,中藥炮制所用的切藥、洗藥、炒藥設備的通用性、專屬性和信息化程度均有待改進和進一步研發,生產線和生產集成的研究也是對中藥傳統炮制技術進行創新的重點。因此要注重飲片炮制工藝和生產集成研制的緊密結合,積極吸收、消化先進技術,促進中藥飲片生產工業化和工藝規范化集成組合,提高炮制工藝的自動化、規范化和規模化,積極借鑒食品、現代制藥等相關行業的先進經驗,提高現代化設備的應用效率,使其兼具成本有效性和靈活性的優勢[12]。
③對中藥傳統炮制技術人才培養機制進行創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需對中藥炮制專業人才進行大范圍調查,并對經驗豐富、工作嚴謹的專業技術人才進行登記,完善人才檔案,并逐步提高藥工的待遇,鼓勵其積極申請專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需對技術繼承途徑進行創新,在堅持帶徒傳藝的基礎上面向全社會積極尋求一批有意向、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豐富的年輕人,為其提供完善的傳承工作環境,有必要將現代中藥研究學者、知識產權法律等專業人才與藥工組成合作團隊,通過協作效應和互助精神促進團隊傳承。
4 結論和展望
中藥傳統炮制技術是我國特有的中醫藥文化傳統,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傳承和創新方面仍處于十分滯后的地位,針對這一現實問題,需積極利用好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形成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獨特產權,并結合現代科學和臨床理論提高傳統炮制技術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運用政策機制保證中藥傳統炮制技術得以傳承和創新,從而讓我國中醫藥文化重新煥發光彩。
[參考文獻]
[1] 嚴家秀,申俊龍,沈夕坤.知識產權視角下我國中藥傳統炮制技術的傳承[J].中國藥房,2016(13):1729-1732.
[2] 葛朝亮,劉穎,余劍萍,等.傳統中藥炮制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和意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3):23-25.
[3] 王紅波,任嘯.中藥炮制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若干思考[J].健康前沿,2017,26(8):229-230,235.
[4] 楊冰月,李敏,任敏,等.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半夏及其炮制品總有機酸止咳作用的譜-效關系研究[J].中草藥,2016,47(13):2301-2307.
[5] 劉磊,王連芝,張曉燕,等.中藥材產地加工研究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6):165-168.
[6] Wen-Hui WU, Chun-Cao WU, Guo XH, et al. Status quo and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Chongqing[J].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 2017(19):1883-1886,1926.
[7] Cheng ZL, Wang FI, Liu JF, et al. Changing of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establishment of processing standards[J].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y, 2016.
[8] 馬妮,魯耀蘭.中藥飲片炮制后的儲藏與管理方法研究[J].醫藥,2016(6):122.
[9] 竇志英,游強蓁,王暉,等.中藥炮制的繼承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14):24-26.
[10] 李林,張溪,費毅琴.中藥炮制傳統技術在國內的專利保護現狀及思考[J].中國新藥雜志,2016(10):1086-1088.
[11] 張慶昆.注射用七葉皂苷鈉制劑的相關質量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7(9):114.
[12] 李東垣.珍珠囊補遺藥性賦[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