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教學和以往相比著重增加了語音教學設計環節,本文基于此現狀,列出了目前大學語音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個教學設計并對其進行分析與反思。其目的在于幫助從事大學英語基礎教學課程的老師更好的分析和設計語音課堂環節和活動,增強學生語音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語音教學;語音課堂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付天宇(1991.4-),女,遼寧盤山人,漢族,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助教,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大學英語基礎教學。
一、引言
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也被認為是大學英語教學的起點和基石。良好的語音基礎有助于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形成。現階段,我國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的重視程度正逐漸增加,并且越來越偏重實用型,除傳統的聽、讀、寫訓練之外,對于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如何將語音教學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發音練習一直是一個難點和重點。因此,本文將就以下兩個方面對目前大學英語課堂上的語音教學設計進行分析和反思。
1.教學環境及目的對語音教學設計的影響與反思。
2.教學材料來源及視頻媒體的應用對語音教學設計的影響與反思。
二、大學英語語音課堂教學設計及反思
1.教學環境與目的對語音教學設計的影響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何時、何地以何種形式呈現我們的教學。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語音教學本質上是依賴于課堂教學本身的,所以時間是學生正常的英語教學課,地點為上課教室。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如何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策略、運用科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由“以老師為中心的”的模式轉變為“學生為中心”模式。同時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我們更應該反思如何設計我們的課程才能讓學生在目前的學習環境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目前大學英語語音教學的最基本的目的,還是在于通過語音學習幫助學生分辨不同的音標發音,從而區別不同的單詞,以此實現其在聽力和口語等其他方面的提高。由此,課堂語音教學形式通常分成兩種,一種為單一語音教學,另一種為結合式語音教學,下面將結合實際教學設計對兩種方法進行對比。
(1)單一語音教學設計。單一語音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于某一個音標的正確發音,教學的模式是單項式的,即遵循一個固定的音標模式:48個國際音標表(如下圖)。
以長元音[i:]為例,基于單音標發音和設計的語音課堂中,教學設計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該音標的發音規則:嘴角向兩邊張開,口形扁平,舌尖抵下齒,舌前部抬高,流露出微笑表情,與E發音相同。
2)字母組合: ee ea e ie ei eo ey i,這幾個字母和字母組合在單詞中可發出長元音[i:]。
3)單詞及對應音標:eat:[i:t]; leave:[li:v]; feed:[fi:d]。
4)拓展練習,根據發音規則在眾多單詞中挑選發出長元音[i:]的單詞:seat rain bean cat。
此單一語音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讓學生集中練習某一音標的發音,并有規律的總結合并共48個音標。教學設計從音標最基本的發音入手,逐步增加難度,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有利于其參與其中,并舉一反三。但,這種教學模式的問題在于學習模式單調,過度的重復練習可能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削弱其學習熱情,降低學習效率。
元
音 12個單元音 長元音 [i:] [?:] [?:] [u:] [a:]
短元音 [i] [?] [?] [u] [?] [e] [Λ]
8個雙元音 [ai] [ei] [?i] [i?] [??] [?u] [u?] [au]
輔
音 10對 清輔音 [p] [t] [k] [f] [s] [θ] [ ∫ ] [t?] [tr] [ts]
濁輔音 [b] [d] [g] [v] [z] [?] [?] [d?] [dr] [dz]
3個鼻音 [m] [n] [?]
3個似拼音 [h] [r] [l]
2個半元音 [w] [j]
圖1.1(48個國際音標表)
(2)結合式語音教學。相比較于單一式語音教學而言,結合式語音教學的教學目的性相對較強,在設計語音課程時與其他英語學習內容相結合。
以英語語法中常出現的過去式為例,規則動詞的過去式變形是在動詞后加-ed,但發音卻有三種不同,①-ed在清輔音音素后發音為[t],在濁輔音后發音為[d],在元音后發音也為[d] ②-ed在t、d后發音為[id]。針對同樣的語法變形和不同的發音規則我們可以設計包含以下幾個流程的教學過程:
1)明確發音規則:①-ed在清輔音音素后發音為[t],在濁輔音后發音為[d],在元音后發音也為[d]②-ed在t、d后發音為[id]。
2)給出一組單詞,讓學生進行音標辨別,增強記憶。
3)給出音頻,讓學生寫出單詞。
從設計上來看,結合式語音教學相對于單一式語音教學有幾個好處。首先,教學過程設計簡潔。與單一教學更加注重某一個音標的標準發音不同,結合式語音教學最終的目的更傾向于讓學生學會辨別不同的語音,因此單純的發音練習環節較少,相應增加了互動環節。其次,這種結合式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聽力的提高,對比學生聽不出來某一音標的情況,學生更容易出現的聽力問題是混淆兩個相近的音標,而在我們的課堂設計環節中已增加了聽力辨音的環節。最后,由于是結合式教學,可以將語音教學環節融入大學英語課程中的任意課學環節中,使得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但同時這種語音教學也存在著明顯的劣勢,即在教學過程已設定學生能夠正確的發出48個國際音標為前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于這些音標本身的發音掌握情況并非很好,這樣就降低了學習的效率,影響了學習效果的產出。
2.教學材料來源及視頻媒體的加入對于語音教學設計的影響與反思
(1)教學材料來源。目前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材料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來源于專業的語音教程,一部分則是從平時用到的大學英語綜合教程pronunciation部分提取相關內容。綜合來看,第二種材料的選用更符合當前的教學情況。
首先,大學英語課堂人數相對較多,根據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調查統計,目前國內多數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班級人數均在45-55人之間,有的規模甚至更大。由于學生人數過多,學生英語基礎程度參差不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好把握學生們整體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所以在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和傳授時,對高層次學生而言會造成課堂時間浪費;對于低層次學生而言,所講授的知識點又不能充分的理解和消化。
其次,最重要的部分在于,由于大學英語課時分配的原因,目前無法做到單獨設立語音課時或課程,那么如何將語音內容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就是值得教學工作著思考的一部分。采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配套的語音內容,可以將單元主題和語音結合起來,不至于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脫離感,這有利于保持教學的整體性和完整性。
(2)視頻媒體的融入。如上文提到的,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中,學生是作為主體存在的,他們需要更多的課堂參與度,為了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有很多老師選擇引入多媒體教學,利用視頻資源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內容,盡量精簡課堂內容保留最精華的部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但在使用視頻資源的時候應注意思考一下兩點。
1)要關注和及時檢查學生課后視頻或者其他多媒體資源的利用率和學習成果,如果學生沒有按時高質量的完成這些自學內容,教師應在課堂上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彌補。
2)應合理掌握課后視頻或其他多媒體資源的任務布置量。如上文所說,就目前大學英語教學而言,語音課程不能單獨開設,那么它所占用的課前和課后學習時間的比例就需要教師加以斟酌。
三、結語
大學英語語音課程的教學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老師的關注,尤其是其對英語其他技能的影響也已經日益突出。本文淺略分析了目前教學環境、教學目的、教學資源以及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的引用對于課堂語音教學設計環節的影響和反思,希望對今后該領域的研究起到拋磚引用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婷.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校英語語音教學模式構建——以隴南師專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8,23(03):51-53.
[2]高巖,盧珊,吳耀武.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的熱點及其演進——基于2001-2014年CSSCI數據庫文獻的共詞可視化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6(01):24-30.
[3]杜翠琴,盧雨菁.激活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4).
[4]張炎.教育生態學視角下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淺析[J].中國西部科技,2015,14(02):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