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達成
摘 要:金融業務中互聯網的使用,使其工作更加高效。而本文主要是淺析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與特點,找出互聯網金融中的問題,并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出相關的對策,以期能夠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發展
近些年,由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互聯網技術也已經應用在了金融業,這對金融交易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極大地擴大了金融市場。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已經凸顯出來了,并發展為人們身邊中重要的支付方法。互聯網的應用,促使金融行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本文就是對此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淺顯意見。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就互聯網金融而言,這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形成的一個新型行業領域。信息時代的技術發展對金融模式產生了很大影響,比如云計算、云數據、移動支付、社交網絡等信息技術,我們就對這種以互聯網技術為主導的金融行業,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相比較,互聯網金融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改變。一,虛擬化、信息化。在互聯網金融中生產的和流通的是各種信息,這就促使互聯網金融的虛擬化、信息化。二,高效性與經濟性。在互聯網金融中,網絡技術更加先進,處理業務也更加快捷,不回受到時空等因素的限制,有效縮短了時間,降低了成本,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服務效率。三、一體化。互聯網金融的形成,大大地促進了金融混業經營的快速發展,也就凸顯出了一體化趨勢。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問題
作為一種新型行業,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雖然較短,但是其發展勢頭迅猛,所以針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問題,提出這些對策,以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1、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的產物,會面臨著傳統金融中的信用問題、市場風險等,也會面臨著技術風險、業務風險以及技術風險。就技術風險而言,主要包括系統安全、技術使用等風險;而業務風險主要是包括信譽風險、操作風險以及市場選擇風險;而法律風險主要是和傳統金融無實際不同的權力義務風險,以及互聯網金融較為落后的立法。
2、互聯網金融的技術使用不夠規范標準。當前,大多數的金融業務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操作實現,但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并不具備相關的標準和規范。對于金融系統的設計和使用,并沒有進行深入測試,以導致系統出現漏洞。
3、金融監管制度和互聯網金融發展不適應。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是采取混業經營的模式,而我國使用的是“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主要是體現在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中。而且,外部監管制度和法律法規的缺乏,就造成了互聯網金融的自律不完善,也就大大增加了互聯網金融風險。
三、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策
1、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體系。(1)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安全體系,避免金融風險。在硬件方面,需要加大計算機安全措施的投入,有效提升計算機系統的防護能力,確保硬件環境的安全運轉和網站的安全訪問,可以通過身份驗證與分級授權的登錄方式,來限制非法用戶進行進入網站。(2)完善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體系。首先需要強化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內部控制,以制度建設為著手點,完善計算機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互聯網金融的操作規程和風險防范制度。(3)強化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法制體系建設。提升立法力度,對于電子交易、電商商務的安全性、合法性以及防范計算機放最等方面,要提升立法力度,確定電子憑證、數字簽名的有效性,明確互聯網金融業務交易主體的義務與權力。對當前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完善,對于通過互聯網犯罪行為,需要提升量刑力度,以及明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民事責任。
2、提升互聯網金融技術的職業標準。(1)強化互聯網金融技術的職業培訓,對互聯網金融的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從而提升他們的業務水平。(2)促進互聯網金融系統平臺的建設和使用。金融機構以經營業務為基礎,并使用信息技術,來建立和完善業務操作的互聯網平臺。
3、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系。(1)強化金融市場的準入管理。對于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準入管理,需要考慮到互聯網設備、信息技術、內控制度、交易流程等方面因素;根據互聯網金融所經營的業務,實行靈活的金融市場準入管理,在對金融風險進行防范的同時,加強金融創新的政策扶持。(2)對監管體制進行完善。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打破了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分業經營的限制,也就對分業監管的模式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所以需要對分業和混業這兩種監管模式進行協調,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的綜合管理。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是當前的新興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其發展中又存在著較多的突出問題,而本文就是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進行研究分析,主要是簡單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找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問題,以及提出相關的意見措施,以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郁松,張智圣。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挑戰[J]。財政金融,2013,(6):40-41。
[2] 新聞中心,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達到 13409億元[EB/OL]。2013-08-13。
[3] 楊群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范研究[J]。業務管理·研究,2013,(7):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