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循環經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對在中國受到高度重視,但“循環經濟”一詞定義繁多,來自各行各業。隨著生態化可持續發展建設的推進,“循環經濟”收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也遭到質疑,“循環經濟”是否是一個偽概念?為做出明確的界定,有必要探討此問。
關鍵詞:循環經濟 偽概念 可持續發展
一、“循環經濟”的定義
“循環經濟”思想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開始萌芽,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出現在中國,并逐漸產生影響,得到重視。學術界對其從多種角度進行研究分析:包括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范式、環境保護、經濟形態和增長方式的、廣義和狹義等。但當前普遍采用的是國家發改委做出的定義:“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痹摱x指出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特征,抓住當前中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癥結,對解決中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二、什么是“偽概念”
“偽概念”雖被廣泛使用,但并無官方和權威定義,也無通說?!皞胃拍睢贝笾轮傅氖牵焊静淮嬖诘母拍顓s被廣泛的作為術語使用,或雖存在一個概念卻構建失實,包括三種情形:一是術語根本沒有明確的概念定義,即該概念內涵模糊不清;二是概念名不副實,但偏偏被作為現實術語經常使用;三是概念在國內的內涵和同一術語在國際通用的內涵定義有本質差別。
三、“循環經濟”是否是一個偽概念
要探討此問,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一)“循環經濟”定義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文首已對“循環經濟”定義做了介紹,該定義之所以能得到普遍認可,一方面在于它本身的科學性、全面性:從循環經濟的核心、原則、基本特征幾個方面全面介紹其本質內容;另一方面在于給出該定義機構的權威性,其給出的定義是經過許多專家多方論證反復推敲之后的結果。相比《循環經濟促進法》第二條對其的定義,更加細致全面。
(二)“循環經濟”滲透行業廣泛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循環經濟”就已受到關注,但不及現在火熱和深入?,F在對“循環經濟”的研究不論是行業還是地域都非常廣,普通農民在考慮這個問題,專業學者在研究這個問題,企業生產者,政府機關都在關注這個問題?!把h經濟”一詞滲透到各行各業,農業、汽車、醫療、金融、材料、化工、金屬等都涉及到循環經濟的問題,材料選擇、生產模式、產品包裝、產品回收,各個環節都有再循環、再利用的探討空間。企業積極響應國家循環經濟生態建設的政策指引,開發環保原材料,改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優化生產方案,減少產品過度包裝,提高產品回收利用率。全國建設多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作為循環經濟示范點,集中處理資源循環再利用的問題,減少資源的浪費,發展態勢良好,也越發專業化,覆蓋地域廣泛。
(三)國家高度重視循環經濟的發展
早在2005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中,國務院對循環經濟便做了非常詳盡的介紹,包括其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工作、重點環節;宏觀指導、技術開發、體系建設;政策機制。系統的闡述了循環經濟體系建設的各個環節,構建了完整的建設指導體系。在國家發展規劃越來越強調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下,“循環經濟”一詞多次在國家發展規劃中提及,強調循環經濟的最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構建環保型社會,打造綠色生態體系,必須高度重視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廢棄物的產生,這既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徹底的方法。
(四)“循環經濟”研究成果豐碩
在百度輸入“循環經濟”,有16700000個結果,在搜狗瀏覽器搜索“循環經濟”有634944個結果。在CNKI搜索“循環經濟”有72375個結果,刊物發表時間從80到90年代增長緩慢,到04年左右呈現瘋狂增長態勢,截至今年研究文獻頗多,研究學科也越來越多,其中宏觀經濟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工業經濟、經濟體制改革分別位列文獻數量的前三名。從學科分布我們可以看出循環經濟涉及行業廣泛,具有社會普遍性和實踐性。
(五)“循環經濟”已上升至法律層面
2008年8月29日,正式通過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將循環經濟發展上升到法律層面,以正式的法律方式對循環經濟發展進行了規定,規定了循環經濟的定義,循環經濟三原則的定義和詳細內容:減量化、再生產、資源化,明確了循環經濟管理制度,管理部門和其職責,以及違反職責所對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因為該法為軟法,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活動提出了激勵機制,鼓勵各行各業共同促進循環經濟活動的發展。
以上各方面都體現了循環經濟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深入滲透,其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受到高度重視也讓我們對其地位不容小覷,眾多的研究成果也印證了循環經濟并非一個偽概念,而是一個真真切切存在的概念,并且具有豐富、完整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程波,賈國柱. 改進AHP-BP神經網絡算法研究——以建筑企業循環經濟評價為例[J]. 管理評論,2015,27(01):36-47.
[2] 陳翔,肖序. 中國工業產業循環經濟效率區域差異動態演化研究與影響因素分析——來自造紙及紙制品業的實證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15(01):160-171.
[3] 劉煒,陳景新,薛楠,劉二亮. 區域一體化背景下京津冀循環經濟協同發展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6(02):78-83.
[4] 伍國勇,段豫川. 論超循環經濟——兼論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的異同[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5(01):5-10.
[5] 陸學,陳興鵬. 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綜述[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S2):204-208.
[6] 王國印. 論循環經濟的本質與政策啟示[J]. 中國軟科學,2012(01):26-38.
[7] 諸大建,朱遠. 生態文明背景下循環經濟理論的深化研究[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13,28(02):207-218.
作者簡介:陳林(1992-),女,漢族,重慶人,法學碩士,單位:甘肅政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 2016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