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安在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建設中,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増長模式。臨空經濟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因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而被越來越重視。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西北重要機場之一,隨著其規模的擴大、功能的健全,其臨空經濟的發展潛力也越來越大,逐漸成為推動西安經濟發展的新力量。本文分析了西安臨空經濟區的發展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臨空經濟區 管理 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促使貨物、資本、信息以及人才在區際和國際間高速流動。機場,作為跨區域交通的重要節點,在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相應地,借助于快速的對外交通,圍繞機場衍生出一種新的經濟載體,它就是臨空經濟區。美國經濟學教授卡薩達在《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書中指出:空港經濟是依托大型樞紐機場的綜合優勢,發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產業集群。臨空經濟區所帶來的速度經濟打破了“物流通過海運走向世界”的因資源稟賦差異產生的我國西部地區發展瓶頸。西安作為西部地區的重要城市,近年來開始意識到臨空經濟區的重要性,在不斷努力下,國家發改委、民航局于2018年5月正式批復支持建設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將深化與周邊地區的合作互動和協同發展,促進軍民融合,探索臨空經濟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為陜西乃至西北內陸地區開放發展提供典型示范。
一、西安臨空經濟區發展現狀
(一)西安臨空經濟區發展概述
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位于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規劃范圍南至福銀高速、北至涇河、西至渭城區北杜街道行政邊界、東至渭城區底張街道行政邊界,管理面積144.1平方公里,其中機場規劃面積26.4平方公里。西安市人民政府作為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建設管理主體。其發展定位為加快構建國際航空樞紐,主動服務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為陜西省乃至西北內陸地區開放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典型示范。“軍民融合”在已獲批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中首次被提及,也是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承擔的特色使命。近年來,空港新城加快構建臨空經濟全產業鏈,重點聚焦飛機維修、航材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物流運輸、國際會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產業。東航、南航、深航、川航等13家航空公司基地總部落戶,總資產2200億元的海航現代物流總部入駐;東航-賽峰起落架深度維修、梅里眾誠生物疫苗、海航技術部附件維修等世界500強項目落地,聚集了普洛斯、豐樹、日立、“三通一達”等66家現代物流企業;引進綠地集團打造26萬平米的會展綜合體,西安國際美術城、香港世茂國際生態城、大唐西市絲綢之路文化園等項目簽約落地,為臨空經濟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西安臨空經濟區發展存在的問題
結合發達國家成熟臨空經濟區的發展經驗,存在發展優勢的臨空經濟區往往具備綜合交通樞紐、產業集聚、創新型發展模式三大要素特征。首先,在交通樞紐方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班量、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3項基本指標連續多年綜合排名全國第8位,位居西北地區排名第一,且所占比重較大,但在西部地區,旅客吞吐量落后于成都和昆明,貨郵吞吐量落后于成都、昆明和重慶,說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在機場運營規模方面還是偏小,機場的的樞紐特性較弱。其次,在產業集聚方面,西安航空示范區內陜西西咸物流保稅中心已封關運行,并吸引到東航、南航、海航、法國賽峰、普洛斯、韻達、圓通等知名航空和維修、物流類企業入區。西安航空物流產業園重點發展特色產品物流、航空快遞物流、國際中轉物流、航空物流配套服務。盡管如此,國際知名航空運輸服務公司以及依靠航空運輸的高精尖技術公司依然稀缺。在創新型發展模式方面,西安航空示范區已經初步具備以航空樞紐為依托,發展物流業、商務服務以及高科技產業園區的建設雛形,并且具備進一步發展的資源、技術、資金和政策支持,但尚處于探索模仿階段,還沒有找到適合西安航空示范區建設的發展路徑,目前還沒有體現出臨空經濟在西安城市發展中發揮巨大的帶動作用。
二、西安臨空經濟區發展策略
(一)發揮區位與政策優勢
西安地處國家地理中心,不僅為承東啟西重要節點,也是歐亞航路重要橋梁,與烏魯木齊聯合可構建除北、上、廣外,國際第四對外開放橋頭堡樞紐。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應在"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把握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同時發揮國家戰略與政策的導向與促進作用,整合本地資源,加強產業聯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為西安臨空經濟的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二)統籌規劃與管理
筆者建議西安臨空經濟發展應當單獨設立西安市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由該管委會前頭,西安市的相關單位參與,編制高水平的西安市臨空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定位、創建戰略目標,拓展發展思維、打造合理布局;依據產業臨空指向性的強弱明確重點發展產業,發展航空物流、航空維修制造、高端制造業、電子商務、保稅物流、現代農業、商務會展、總部經濟、休閑娛樂產業等為核也的臨空經濟;同時做好省市級發展規劃,并與咸陽國際機場做好相關規劃的銜接工作,共同謀劃西安臨空經濟的發展藍圖。
(三)合理規劃產業集群
必須明確一個或幾個重點發展產業,同時科學合理地搭配其他輔助產業,才能使西安臨空經濟的發展具有持續性,這就要求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產業鏈條、打造科學合理的產業格局、加強產業聯動,驅動臨空經濟的發展。依據前文西安臨空經濟發展模式的確定與西安臨空經濟區發展現狀,西安臨空經濟應以航空物流、航空維修制造、高端制造業、生物醫藥、電子商務、保稅物流、現代農業、商務會展、總部經濟、休閑娛樂產業等為重點,構建產業集群。效仿荷蘭史基浦機場將在臨空經濟區內規劃物流園區、商務園區和工業園區,進行功能分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深, 陸超. 我國臨空經濟區管理體制研究——兼論揭陽空港經濟區的管理體制[C]// 2014. 2014.
[2] 李中建, 呂夢敏. 誤區與路徑:“一帶一路”視角下的鄭州臨空經濟區[J].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2016, 34(1):25-29.
作者簡介:薛培(1988—),男,漢族,陜西西安,工程師,研究生,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 710075,研究方向:地質工程、企業管理、風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