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進一步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至此“四個自信”被提出,而文化自信,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達之本,在當今單邊主義盛行的國際背景下,文化自信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研究,立足于理論的層面,對該思想的誕生背景、內涵和意義進行探究整理,以促進我國沿著社會主義的路線,開展文化建設。
關鍵詞:文化自信 思想研究
1文化自信的提出
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同志代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報告中指出了“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至此文化自信由此成為三大自信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第四個自信”。
2文化自信的內涵
2.1文化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
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三個自信”的基礎,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做到全中國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而形成民族、國家與政治的向心力。如果缺少文化自信那么“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也就無從談起。
2.2文化自信是更廣泛的自信
習近平著重指出:“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文化自信的廣泛性的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中國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是至今唯一一個未曾發生過斷代的文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的自信,它一直是人類發展歷史中最優秀的文化構成。另一方面中華文明蘊含的先進文化有著普適性的特征,中外古今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等均從中吸取營養,尋找問題的答案,探索有利于人類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2.3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深厚意為厚重博大。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內在力量,文化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文化滋養著整個民族,文化認同到文化自信,讓中華文明成人民的自覺行為,它對人民的思想、行為有著長久而穩定的影響力。人民的行為方式、思維模式和價值準則的決定性影響因素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它滲透到三個自信中,起到了有效支撐與深度調和的效果。只有這樣,“四個自信”的內部要素才能形成一個整體,產生強大的發展合力。
3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當代價值
3.1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
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完整,內容豐富,涉及各個領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無產階級的斗爭學說,但是對社會主義制度下文化建設的論述缺乏系統性。習近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通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剖析我黨當前所處的國內外環境,提出系統、科學的文化自信理論,這不僅為我黨開展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理論體系的豐富,與發展。
3.2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的內涵
十九大以來,習近平就加強新形勢下黨的思想政治領域以及文化建設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特理論等在文化建設方面的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又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新文化建設理論成果,標志著我黨對文化建設認識的進一步深化。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單邊主義勢力抬頭,面對國際國內嚴峻的形勢挑戰,為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切都對提高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作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這個關鍵時期需要先進的文化來武裝。在當前背景下,習近平進一步提出加強文化自信,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提高黨的領導水平以及增強黨的執政水平都有重要意義。因此,習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3.3突出了文化建設的動力作用
文化和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離不開的核心要素,它們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與精神動力。當下,各個國家與地區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交鋒日益激烈。不管是觀念上的還是凝結為產品或者服務的文化,都己經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領域,而開始進入到科技、經濟、民生等各個領域。習近平文化自信,從科學的角度出發論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先進性和傳承性,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突出了文化建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杜康傳、李景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概論「M].北京:2002年版
[2] 王偉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3] 趙明義.科學社會主義「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 劉士林. 中華文化自信的主體考量與闡釋[J]. 江海學刊, 2009(1):40-45.
[5] 劉林濤. 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質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4):21-24.
[6] 王南湜, 侯振武.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何以可能[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 2011(8):13-17.
作者簡介:李東陽,男(1989--)山東青島人。工作單位:青島科技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