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智慧城市更加注重運用大數據來解決實際城市問題,智慧城市可以利用自身的數據感知系統對大數據進行處理,從而獲得相應的信息參考價值。本文主要對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的智慧城市空間規劃的方法進行了探究,并就如何提高智慧城市的空間規劃方法提出了自身的建議,希望相關規劃人員以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 智慧城市 空間規劃
1前言
隨著城市化發展進入到瓶頸時期,城市交通擁堵、資源短缺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城市的未來發展,為了解決這些生態問題,智慧城市模式應運而生。智慧城市能夠將城市化建設與信息化建設、工業化建設融為一體,突破城市發展的瓶頸,并且有效結合如今方興未艾的大數據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物聯網技術實現共同發展,讓城市充分發展更加充滿活力。
2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空間規劃方法研究
2.1智慧城市的空間規劃方法
智慧城市在制定空間規劃政策時,需要對政府居民以及企業等城市生活主題進行規劃調查,并根據調查意見進行科學分析,有效探究未來城市的主要發展方向。在進行空間規劃時要注重空間發展的評價,重點關注對城市各類基礎設施現狀質量的綜合調查,找到影響城市發展瓶頸的關鍵問題,并尋找其成因,對居民居住舒適度進行評價。空間發展規劃離不開對發展的預測,需要利用各種渠道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準確掌握近幾年來城市發展中人口和用地規模的變化,從而以此作為基礎計算未來城市的合理存在數量。需要對城市居民的城市空間布局方法進行探討,對網絡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并且對城市居民生活的活動類型進行分析,對現存土地利用的實際狀況進行判別,并且結合傳統的是城市調查方法以及城市規劃的編制方法,對用地進行合理安排,優化用地狀況。
2.2規劃方法探究
(1)智慧產業布局
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時,需要對智慧的產業規劃布局進行確定。首先規劃制定的需要對產業數據進行收集,并且深入了解當地智慧產業的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結合當地資源特色優勢,訂立發展的目標,進行產業的綜合定位,促進智慧產業園區的企業的發展。同時還需要制定相應的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功能區以及工業園區,充分進行智慧產業的布局。
(2)智慧交通布局
在布局城市交通時,需要根據現有的城市交通網絡進行綜合安排,要以人為本實現智慧出行,作為總體的安排策略綜合提升城市的出行效率,對城市交通干線進行綜合管理和規劃,并且對居民的出行系統進行智慧化優化設計,提升智能公交的服務系統,提升智能物流的引導系統以及社區和商場的停車誘導系統建設。
(3)智慧社區規劃
智慧社區規劃需要對城市居民社交網絡進行智慧化,優化利用相關社區監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充分掌握居民的生活規律,為確定相應的智慧社區服務設施提供參考意見。智慧的城市基礎設施需要通過城市內各種監控數據分析城市基礎設施的實際服務質量,從而規劃新型的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系統,實現整個公共服務實現智能化發展。
(4)智慧政務的建設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能夠有效改變政府管理模式,推行智慧政務的建設和發展。智慧政務就是普遍使用互聯網以及物聯網模式,精簡政府的服務管理職能,打破原有的時間空間限制,使得群眾能夠分享政府的各種數據,提高政府的辦公效率,也能夠提高政府的公共治理的能力。依托智慧政務的建設系統,能夠有效節省政府投資,加強市場監管的效率,提高政府決策能力,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智慧政務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能夠將政務信息進行有效篩選,科學分析,為政策決策提供相應的參考價值。智慧政務將會極大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實現資源數據的互聯互通,極大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城市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障礙,在大數據時代來臨之時,智慧城市就可以綜合運用各種通信與網絡技術對于公共安全進行有效管理,保障城市重要系統的安全,從而實現城市安全信息系統的全面管理,并且能夠促進城市安全保障系統之間能夠協同運作,資源進行共享。如果在城市中發生突發安全事件,管理部門能夠進行統一調度和指揮,通過對城市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能夠有效減少自然災害或者是公共安全事件對整個城市造成的混亂和影響,提高城市的應急處理能力以及應變能力。
(5)智慧民生的規劃
智慧城市進行空間規劃,首先要對于城市的問題規律進行綜合研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于城市綜合設施進行充分監測,掌握城市主體的空間活動規律,然后對空間活動進行匯總,探討城市空間主體的時空特征,并且按照規律與特征進行優化和調整。這也是形成智慧城市的主體框架。在城市建設中廣泛應用各種傳感器以及監控網絡作為基礎分析平臺,合理對城市發展進行定位,并且協調多方面的機制對城市發展的空間質量以及戰略進行預測,合理布局空間發展戰略方案,智慧民生的規劃重點要尊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社交網站以及各類主題網站的網絡數據進行綜合的評價和分析,建立相應的指標評價系統,對城市發展空間質量進行綜合評價,找出限制城市發展空間的各類原因,并且對民生重點關注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制定相對應的民生發展策略;第二,需要對智慧民生規劃的領域實行智能化的搜集,并且對數據進行智能化的空間發展預測,對于網絡數據進行深入挖掘,提高民生規劃的針對性。
結束語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使用,必然會對于智慧城市的空間規劃方法產生持續影響,能夠哦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適度,促進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健康性。
參考文獻:
[1] 彭玲,陳文建,李高盛,等.基于空間大數據的智慧城市脈動可視化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6(1):58~63.
[2] 吳晶.北屯智慧城市項目率先踐行城市數據總線[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6(Z1):111~113.
[3] 謝婷婷.基于智慧城市規劃的實踐創新分析[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9):00094~00095.
作者簡介:李新永(1987.11.10)性別:男,籍貫:山東省濰坊市青州人,學歷:本科,畢業于山東理工大學;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城鄉規劃;建筑工程。